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宗教相关>>宗教与人生>>真实工作之基础1(转)

主题:真实工作之基础1(转)
发信人: sev7(sev7)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10:02:55), 站内信件
真实工作之基础   /  Haven 著 

  人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不记得自己。 

  这一简洁的说明是第四道教学的精髓。地球上生活着大约50亿人,事实上没有人记得自己。很少人对听到有关他们灵魂的信息或对发展他们的灵魂有兴趣,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们已经拥有一个灵魂。 

  在由葛吉夫和邬斯宾斯基于20世纪初传授下来的第四道系统中,“灵魂”有着精确的含义:它由有意识的片刻累积而成,以独立于思想、情感以及人的生理形式之外的实体而存在,因此可以超越死亡。刻意创造这样的意识的主要方法就是“记得自己”。 

  记得自己的努力是不可思议地简单:人尝试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醒着的时刻更当下、更觉知。人努力同时觉察到自己与所处的环境。这种努力在每一个片刻重新开始:努力记得你在哪,努力记得你是谁,努力当下于你的皮肤对于空气的感受,努力记得你的脚放在哪里,听周围的声音,努力觉察到时间的流逝。通过这些努力,人的灵魂逐渐形成。 

  记得自己是第四道学生的生活与工作的核心,与它相比,其它任何事都是第二位的。一个记得自己的人,在半个小时内接收并记录下的印象,对其他人也许要花费几天、几年甚至于一生的时间才可达到。这样的人的意识状态与一般人有着天壤之别。简而言之,他拥有正常运作的“灵魂”,其差别之巨大就如同一个人在白天的意识状态与在夜间酣睡时的意识状态的差异。 

  记得自己,对于学习它的人来说,不仅是一项成长意识的练习。有趣的是,为了记得自己,或说记得自己的灵魂,人必须开始忘记自我,也就是说,人必须屏弃自我放纵以及情绪上的习惯性认同——即人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 

  我们挡住了自己的光明之路。通过记得自己,我们开始走出自我的主观、狭隘的个人世界,走向一种觉知,同无限、客观、充满慈悲的宇宙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坚持努力记得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谦卑,从而创造出一个有能力服务于更伟大目标的灵魂。 

  在达到上述状态之前,所有诸如“更高的真理”、“开悟”、“天人合一”、“个体性”以及“内在的宁静”的理论,相对而言都无任何意义,因为它们完全依赖于人达到的意识程度。也就是说,人对于上述理论的理解取决于他所能意识到的。没有进入高等意识状态的基础,这些理论对一个人产生的效果,只会把他束缚在当前的自我主观状态中,在看似清醒的状态下做梦。 

  首要任务是必须要清醒,缓慢而艰辛地为了更高的意识状态而放弃短暂、卑微的目标。因此,这些理论会看起来通篇都是感人的词语,却无任何特殊意义。举例来说,尽管没有几个人直接经验他们的灵魂,但许多人依然预见这一他们从未在生活中经验到的实体,将会在死亡时把他们带入一个更高的存在层面。 

  为什么?究竟谁是这个有此种企盼的“我”?这个‘我’是谁? 

  当人开始更客观地观察自己,就会明白并没有一个‘我’,只有互相矛盾的‘群我’——那些时而占优势,时而引退的思绪、感觉、欲望、主观的感受等──当其中之一暂时超越其它时,就会以为自己便是全体。 

  当一个人开始那缓慢的、终其一生的增强意识的旅程,清醒的片刻就会像珍珠一般一粒粒出现在那普通的‘醒着的沉睡’的日子当中。然而,没有记得自己,人在沉睡这个观念就像一个老掉牙的比喻。因此,要谈论人在第四道上会看见什么、验证到什么,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样的谈论预设了一个尚未存在的‘我’,即一个能验证、并能随时凭意志唤回验证的实体。 

  没有一个统一的‘我’使人完全被外在影响所摆布。也就是,外在刺激挑起了他里面的某些‘我’,甚至,如果他‘决定’去做某事,那么又是谁决定由那个‘我’来做决定呢?就这层意义来说,人事实上是一部机器,缺乏任何的前后一致或有意识的方向,只是自动地对他的环境进行反应。 

  再者,这部机器也不是像一般所假设的那样,只由一个心智控制,而是由四种分开、独立的智能控制。邬斯宾斯基将这四种智能叫做本能中心、运动中心、情感中心,和理智中心。每一个中心据说都被分成正面和负面(但我们稍后会看出来,情感中心和理智中心的负面部分都是某种假象)。除了这四个中心之外,还有一个性中心和潜在的两个高等中心。后者代表着灵魂的智能,因此只能藉由努力才能达到。 



----
南无阿弥陀佛!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