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ubmerge()
整理人: (2000-05-30 08:32:20), 站内信件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emp 讨论区 】 【 原文由 千晓凉 所发表 】 【 在 4in1 (in) 的大作中提到: 】
: 面对十个网友九个“金庸迷”的悬殊对照,王朔是有点可怜,但我也正因此感到
: 了王朔的可贵、可爱。
: 我久久地盯着报纸一角又“热点”起来的王朔的照片,盯着那一圈黑白的茫然…
:
: .......
这一部分我有一点不同意。金庸的小说,从来不缺少对人物社会使命感的刻画, 也不缺乏“缺少对社会的关注 、于国于民的忧患。”实际上,金庸的小说能够吸 引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在金庸笔下创造出来的人物 大多身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人性共有的历史的对人类苦难的怜悯和容忍。这些 鲜明的特点在金庸最早的创作阶段已经淋漓的表现出来,比如陈家洛,这是他早 期创作的一个人物,当然也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英雄,陈为了击败清统治者做的种 种失败的努力不能看作是一个失败而迷惘的社会改良家的原始形象吗?除了一些 短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比如《越女剑》和《侠客行》以外,金庸的其他小说都大 量通过主人公的第一视觉为我们展现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复杂的民族矛盾(如 <射雕英雄传>),以及通过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性内心的恐惧和黑暗(如<连城诀 >)。金庸用了许多文字来描写社会运动中人物对自身命运的抗争,这一过程在武 侠小说里表现为人物通过勤学苦练,或者通过种种神奇的机遇,终于在武功上突 飞猛进,最后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了强大的对手。金庸通过他的小说一再向我们 展示一种奋进激昂的人生态度。可是由于不少人——而这不少人中的绝大多数恰 恰是公认的一流学者对武侠小说或者通俗文化抱着一种旧有的顽固的看法,不要 说不去涉及这一领域,就算在有所涉及的时候已经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带着有色 眼镜或者带着几百倍的放大镜来看,所看到的自然是一些面目全非的东西了,又 怎么能公正的做出辨证和全面的结论来呢?
说金庸的小说和《水浒》等旧小说一脉相传,这也是不正确的,至少金庸在表现 手法上已经比从前的旧小说的作者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前进,更不要说他在小说中 所谈及的内容。如果要说金庸的缺点,我看金庸摆脱不了的不是旧小说的阴影, 而恰恰是他深受影响的欧洲系文化的鲜明烙印。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处处看到 的是主人公身上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虽然他对中国文化有深刻 的研究,并且在作品中使用的也是纯中国化的表现手段,但是我们在最后总是从 一个个英雄个人冒险的故事中看到金庸在中国文化表层下所包蕴的西方哲学世界 观内涵。
-- 我渴望 入海深潜 ; 我渴望 云中高飞
——明教刺客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24] -- ※ 转载:.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74.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