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g1cg()
整理人: aqing(2000-05-30 08:25:42), 站内信件
|
一
我二十三岁那年第一次读金庸的小说,从网上下载的。当时我认为金庸的书用不 着买,凑合看看也就罢了。我很快发现金庸的作品一读起来就欲罢不能。不是我 有多喜欢金庸小说的情节或武打内容,而是被那复杂而精巧的结构吸引住了。我 从未见过那位作家有像金庸先生那样的结构能力。在他的小说中,几乎每一个细 节都可以在后来的文字中找到与之呼应的部分。王小波说金庸是“中国小说结构 第一人”,我看一点也不过份。
后来,金庸的小说看多了,我发现金庸在塑造人物方面也相当出色。为什么说金 庸在武侠小说中溶入了纯文学内容?我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金庸在它的小说中成 功的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为什么同属通俗文学的科幻小说在中国没有取 得武侠小说那样的地位?因为没有那个科幻小说家刻画出了那样逼真的人物。香 港虽说由个“卫斯理”,比起金庸的人物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上档次。 譬如说,每次谈到《笑傲江湖》就自然而然让人想起令狐冲,说道《射雕》就不 能不提郭靖、黄蓉(我就是以黄蓉为模特选的老婆:)),一想到《神雕》就会 联想起杨过、小龙女。令狐冲、黄蓉和其他任何一位大师笔下的人物一样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笑傲江湖》给我的感触最深。书名叫《笑傲江湖》,仔细看来,却看不出一丝 的轻狂或是霸道。说是“笑傲”,我却很少看出快意:人悲痛到了一定程度,往 往不是哭,而是笑。
刘正枫、曲洋为维护自己的信仰和操守而死,在现实生活中,谁能做到这一点? 我看世上99%的人是“随其流而扬其波,啜其醴而哺其糟”。
几乎人人身不由己。令狐冲身不由己,是因为他要报答师傅数十年养育之恩,因 为他对岳灵珊那份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深情,因为他要回报盈盈一片痴情。林平之 身不由己,因为他背负着强烈的仇恨,因为他心灵深处的自卑和外表的极度自尊 。连岳不群也身不由己,对他来说,要么作“刀俎”,要么当“鱼肉”,决不像 令狐冲那样有选择的余地。或许只有魔教中的任我行、盈盈、向问天是相对自由 的。
令狐冲或许已经得到了自由和幸福,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真的自由和 幸福。对于许多小人物来说,则没有根本没有他那样的福分。谁能有机会学会“ 独孤九剑”那样的上乘剑法,又有几个人有令狐冲那样的资质呢?其实我并不讨 厌林平之,甚至对他还多少有些欣赏,欣赏他那份心机和他那份血性,没有这两 点,普通人根本别想有所成就。可以说,多数人是像林平之那样,放弃快乐、放 弃爱情、放弃生活许多美好的东西,凭着刻苦和牺牲精神,才获得精神上一点虚 妄的安慰。
二
十五岁的时候,我很喜欢王朔,他调侃一切看似神圣的东西,轻而易举地戳穿了 生活中无数的谎言,那劲头有点像加缪的“局外人”(神似),但王朔不是存在 主义者,而是中国“垮掉的一代”(借用一下这个词)的代表。
王朔写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很严肃的,尤其是他前期和中期的作品,直到《编辑部 的故事》之后,他才渐渐蜕变得只会贫嘴。
我很喜欢《动物凶猛》。那是一个成年人对初恋、对青春的美好回忆。那种初次 喜欢上一个女孩并想尽一切笨拙而幼稚方法去讨好她的经历,想必是为许多人所 共同拥有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冲动,是一生中不会再有的。正如姜文在《阳光灿 烂的日子》中所说的,“那年夏天,我总是闻见一股烧荒草的味”,青春已经在 (或正在)岁月中燃尽了。
我当年看这些书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感受。只是从心里喜欢那些无拘无束甚至胆 大妄为的少年,喜欢那些把圣贤当作傻B捉弄的无行青年,并且把他们无意中当作 了自己模仿的偶像。后来我才发现,他们并没有我原先想象的那么深刻,由于所 处的地位不同,他们才看到了我视而不见的东西,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荒谬之处 却无力改变,他们甚至不懂得该如何破坏这个世界,更不知道该建立一个什么样 的世界。
王朔似乎想要反过头来利用这世界上的荒谬,但总是不得法,这从他在《编辑部 的故事》之后几部不成功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
三
说实在话,金老的文学功力可要比小朔深厚多了。为什么王朔总用第一人称写小 说,他坦承自己的结构能力不好。再想想王朔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了?好像没有,有也不多。王朔小说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那连篇累牍的调 侃。单凭这两点,小朔就该跟金老学者点。
王朔提到了艺术品位,这的确是个问题。文学应该有深刻的内涵。有一段时间, 我甚至认为:所有艺术家都应有自己的哲学思考,艺术形式仅仅是哲学思考的载 体,没有哲学思考的作品,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
小朔的作品里有哲学思考吗?有,但不多,至多是无奈的调侃。金老的小说理有 哲学思考吗?有,还不少,至少我还能看到希望。
-- -------------------
秋风秋雨愁煞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51.2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