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正争驳论>>王朔VS金庸>>言论>>陈墨:王朔对金庸小说了解不够

主题:陈墨:王朔对金庸小说了解不够
发信人: jademan()
整理人: aqing(2000-05-30 08:28:00), 站内信件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先生近年来已有9部金庸评论著作问世,
最近的一部《金庸研究》已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陈墨表示,王朔代表的只
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不喜欢金庸作品的那一类人的意见。金庸作品得到这么多人
的喜欢,不会凭着某些名人的一席反对意见而失去它已然存在的意义。

  王朔的文章称金庸小说“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给了世界一次很大
的误会”,陈墨对此提出异议。他说,熟识金庸的读者、研究者不会同意这个说
法。一般的武侠小说确实只是远离人生的创作,但将这一判断强加给金庸却不对
。因为金庸的小说是不断地从武侠幻想走向人生现实,不断地从古典价值观念走
向现代人生,而不是像王朔所说脱离生活。

  王朔先生对金庸的语言也作了评判,说金庸先生是“使死文字做文章”。陈
墨认为,这种评判是不恰当的,是出于王朔将现代汉语和北京市民化语言等同了
起来,他以为他的北京年轻市民语言才是中国语言,才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发展
的正宗,并以此来判断金庸的作品,这有失偏颇。王朔的语言虽在突破文革语言
上有所贡献,但不能作为中国语言唯一发展的模式,更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评判
他人的作品。中国语言的发展应尊重不同地域不同个性作家的不同趣味和表述形
式。金庸先生的作品正是融合了方言和标准化,融合了通俗语言和艺术语言,融
合了传统文言和现代白话文的一种创作。尤其在《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鹿鼎记》的人物语言创造上,具有明显的创造性的贡献。

  王朔先生说,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永远是见面就打架”,“这些人物即使不
扯千秋大义家国之恨也打得起来”,陈墨先生认为,这是对金庸小说缺乏了解。
在金庸小说中,写武侠门派的不到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是演绎中国历史大的
主题和人的情感世界。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是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必然
要面对和思考的主题,并不是金庸可以捏造的。《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追求自
由人生,讲求个人生活适意,脱离匪帮之争,这种人文精神不仅是中国小说家的
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与20世纪的当代人文精神相一致。这么多读者
喜欢金庸的小说,与令狐冲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就是突出的例子。

  陈墨认为,金庸的小说既然数十年常盛不衰,既然有亿万人争相阅读,既然
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都入迷地阅读,这种文学现象就值得研究,就应该在20世
纪的文学史上有其地位。他认为,金庸对传统文化作了创造性的转换和选择性的
继承,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启示。

  最后,陈墨表示,喜欢金庸的人应该尊重不喜欢金庸的人,不喜欢金庸的人
应该尊重喜欢金庸的人。而他个人的评价是:“当王朔和王朔的作品不存在时,
金庸的作品会依然存在。我的上中学的女儿和她的同学都知道金庸,但他们已经
不知道几年前红火过的王朔了。” 
 
羊城晚报 
 
 

--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偶尔灌水也算英雄。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6.33.9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