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84(☆双鱼仔☆)
整理人: sweetcake(2002-08-04 00:19:31), 站内信件
|
7月14日
这是来自我偶像袁枚《黄生借书说》的一个典故,说的是作者本人小时侯无钱读书,所以借书读,借书要还,所以读得仔细。后来做官以后有钱买书但是无心思读,劝戒黄生要珍惜读书机会。
事情在我这里有了变化。
自从初三以后,可以说,我就染上了不看自己的书的习惯。除了新版教材以外,其他都靠借上一届的人的书来上课。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你找到的若是一本笔记做得很好的书,基本上你就已经不用做笔记了。上课节省了很多时间,有这样的经验,即使是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但笔记是大同小异的。
这只是带来的便利之一,并不是借书的初衷。
我的第一次借书,是在我初二的时候,那时准备参加英语竞赛,那时我在外语学校上课时候认识的一批都是比我高一届,英语有特长的人,其中一个——“仪”,在初三毕业后,去加拿大之前,我去了一趟她的家,借了英语竞赛的书和政治书。
政治书没有帮上什么忙,笔记确实是很好,但是我那时明显不是政治的料,政治也只是70分左右。虽然也没怎么看那两本奥林匹克英语书,但是这种巨大的精神上的支持,使我最后在那次英语竞赛中拿了全国三等奖。也许你要说我是自作多情,但我觉得人总是要有精神寄托,人光靠自己的话会被惰性吃掉。
自此以后,每当我的同学拿着新书上课还没进入状态的时候,我的“书”都在提示我,这段路已经有很多人走过去了,我们都是步后尘者,没有值得骄傲的东西;但有人在支持我,最少是借书的这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