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武侠作者>>走近戊戟老

主题:走近戊戟老
发信人: jademan()
整理人: clixfon(2000-07-30 15:25:52), 站内信件
    从今年5月份起,《佛山文艺》又隆重推出了戊戟先生一部长篇武侠新作《神
女传奇》。不少热心读者在欣喜之余,纷纷写信或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戊戟到底
是谁?他是港台作家吗?他本人是不是一位武林高手?更有一些急性子的武侠迷
不辞路途辛劳,一路乘火车搭汽车找上门来,要求编辑引见一下,意欲拜在他的
门下,学几挡“看家本领”,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为此,记者受命赶紧去采访
戊戟先生,也好给读者朋友们一个交待。
  从武侠迷到武侠小说家熟读戊戟小说的人都知道,出自他笔下的一些主要人
物诸如小蛟儿、公孙不灭、聂十八、娉娉和婷婷等都年轻聪慧,机灵敏捷,身手
不凡,也许人们不会想到,戊戟先生今年已至古稀高龄了。不过看上去仍精神矍
铄,很有神采。他待人谦和平易,十分亲切。坐下来聊天,他思维清晰,反应很
快,令人暗暗称奇。
  戊老祖籍江西吉安,幼年迁居广西柳州。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刘祖汉,后来
他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时改名为王影。戊戟是他开始写武侠小说时才取的一个笔名
。他的人生经历其实也颇富有传奇色彩。他出身于商贾之家,却并没有秉承父辈
那种经商的天分,自小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并且特别钟爱《七侠五义》、《
施公案》、《彭公案》之类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小说,往往读得荡气回肠热血
沸腾。那时他心中有个愿望,有朝一日也要一柄青锋一匹瘦驹一袭长袍行走江湖
。后来他果真偷偷离家出走,凭藉年轻人一腔热血冲动跑到一江之隔的广东参加
了粤中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那年他20岁。
  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了大半年,全国解放了。戊老先后在粤赣等地的文化
部门工作。不料在反胡风集团时,他莫名其妙被当成“胡风分子”被揪了出来。
1959年,他一不留神又被列为“特嫌分子”而被内控使用。“文革”开始,因他
一直在文化单位任职,所以毫无疑问被视为“臭老九”而打入另册,经常要接受
造反派们对他的“教育”和“改造”。其间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真是一言难尽

  文革结束,倒转的乾坤扭正过来。戊老这才感到可以透一口气了。然揽镜自
顾,华发早生,几十年抛掷的光阴再也拾捡不回了,激愤之情难以言表。此时他
被擢升为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同时出任《佛山文艺》副掌门。
  可是当时摆在他眼皮底下的窘况是,作为地市级的文艺期刊《佛山文艺》发
行上不去,读者不爱看,摊派到基层文化部门的杂志被人们一捆一捆拎回去做了
枕头。怎么办?
  这时候,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在大陆抢滩登陆,
《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等风靡一时,读者争相购买,一睹为快。戊老
以一个编辑家敏锐的触角感觉到这是一个市场。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文化市场
一定要自己占领,你不占领就会被资产阶级占领。出于一种责任感,戊老开始试
着去写第一部武侠小说《神州传奇》,一边写一边在杂志连载。不料还未连载完
毕,竟在文艺圈子内激起轩然大波。有人公开指责这部作品是“歪门邪道”、“
不正统”、“品味低”的东西,“离晒大谱”(太离谱了)。不少同事私下劝他
注意把握分寸,别去冒风险,小心吃亏。与此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许许多多读者
对这部小说持肯定的态度,并盛赞写得好,“弘扬了中华民族路见不平出手相助
的传统美德,给人一种积极的不畏邪恶的向上的勇气。”当时任广东省文化厅厅
长的唐瑜同志以及佛山市文化局局长谢金雄同志看过连载后,也对他的创作给予
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读者的支持与领导的鼓励使戊老心里有了底,他坚信自己走的路子是对的。
文艺作品就是要绝大多数群众看的,只要群众喜欢就说明是成功的。很快,他又
投入到第二部小说《江湖传奇》的创作中去,没想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并成
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武侠小说家。
  期刊界出现“戊戟现象”从1983年至今,戊老埋头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以
一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先后创作完成了《武林传奇》、《江湖传奇
》、《黑鹰传奇》、《岭南一剑》等9部长篇武侠传奇小说,累计近900万字,并
先后有五部结集出版,在国内公开发行。另有两部也可望在今年内出版。这些作
品的问世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对他由衷的崇敬与喜爱,也奠定了他在我国武侠小
说界的地位。
  随着戊老的知名度愈来愈高,拥有的读者群人数愈来愈多,不少报刊杂志把
提高发行量扩大影响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说来也真奇怪,论哪家报刊登载了
戊老的武侠小说,发行数量都会节节攀升,占领不少市场份额。这一现象曾一度
被期刊界称为“戊戟现象”。
  江门市一家文艺刊物在连载戊老的作品之前,仅印8000份,还有积存现象,
干脆改为内部摊派发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传奇》后,销量一下跃升了10倍
,喜煞了该刊的老总。广州市一家群众文化性质的杂志以前的发行量仅1万份,因
为印数不大,当时在一个机关小印刷厂印刷。自登载了戊老的《奇侠传奇》后,
印数提高到十几万份,只好拿到外面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去印。
  戊老的第一部小说连载完毕准备结集出版时,当时不少人担心,这部小说已
经在杂志上面连载过了,出书还会有人买吗?出版代理商也忧心忡忡害怕赔钱。
等书印出来的时候,戊老专门跑到印刷厂去观察效果,结果发现厂门外排了一条
长龙,很多经营书店的个体老板等候批发。印刷厂一位老工人告诉他,出现这么
火爆的情况他仅见过两次,一次是印贾平凹的《废都》,一次就是这回了。结果
首印的3万册被抢购一空,代理商不但没赔钱,还赚了钱买了房子装了空调。
  不少报刊编辑部的老总正是看中了戊老作品中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所以
才纷纷登门求稿的。有一段时间,他不得不同时为三家月刊一家周报供稿,四部
长篇武侠连载同时要“按揭”出笼,月产量接近10万字。尽管这样,还是难以应
付更多的登门约稿者。无奈之下,戊老只好以“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为由婉拒了
。的确,他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每天早上8:00起床开始动笔,中午休息1
个半小时又要继续写作。深夜一点半后上床休息,大脑又在酝酿第二天的故事情
节。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于一个花甲老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负累。若
没有一种热爱和奉献精神,是很难做到这点的。
  一次,广西一家杂志主编打来电话,请戊戟无论如何给他们一部长篇。戊老
自然不敢答应。那位主编十分奇怪地问:“你不是有个写作班子吗?鼓捣一部长
篇还难吗?”令戊老哭笑不得。戊老哪来的“写作班子”?他写作甚至连电脑也
没用上,至今都是一笔一画在稿纸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写到一满意的地方
,还要撕掉重新再来。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称得上是心血之作
。他曾经对家人说过,愈是读者爱着我的作品,就愈是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写
,尽可能把最精美的东西奉献给他们。
  鉴于戊老在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广东省文联于1993年向他颁
发了“广东省通俗文学奖”荣誉证书。据悉,荣膺此项殊荣的戊老是第一人。顺
德市一位农民企业家因为喜爱读戊老的作品,联合了一家文化单位为他颁奖。农
民奖作家在文艺界还是破天荒的事情,当时各大传媒均对此事作了报道,在文坛
一时传为佳话。
  封笔之作《神女传奇》在戊老的武侠世界中,邪恶与正义相逐,奸佞与忠善
相争。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奇诡多变的人物个性以及险恶异常的江湖环境使
人如身临其境,读后有一种酣畅淋漓十分尽兴的感觉。他的小说没有多渲染个人
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没有陷入江湖帮派之间相互仇杀的小圈子里,他的小
说中始终张扬着一股正气,一种使命,这股正气和这种使命往往与民族大义与家
国忧患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一腔热血,铮铮铁骨,凛凛正气,铸就了他的
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谈及读者为什么热衷于去读武侠小说时,戊老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任
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身的不足或局限。人们总有一些想说不能说的话,想
做又不能做的事,所以人们就希望能够有一个‘超人’出来,替他们说话做事,
伸张正义。而武侠小说正迎合和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态,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
爱。”紧接着,戊老话锋一转:“一部好的武侠小说,绝不仅仅写一些打打杀杀
的故事,它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激起人们心中对正义的
追求,对尊严的向往,对民族气节的捍卫。可惜眼下这类作品太少了,包括港台
的一些武侠作品的格调品味都不太高,老是把人物定位在‘小我’上面,从而失
去了很多有益的东西……”现在,戊老已推掉其它刊物的稿约任务,把全部精力
投入到《神女传奇》的创作中去。毕竟年事已高,写完这部长篇,他便打算“退
出江湖”颐养天年了。为了写好这部小说,戊老曾在家人的陪同下,专程赶到湘
、桂、黔三省交界的一些地方实地采风。在采风期间,他深入到苗族、侗族等少
数民族居住的村寨,与当地人同吃同住,聊天交谈,收集到大量原始民间素材,
并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
  接戊老的创作总体构思,这部小说将以一位叫神女的姑娘行走江湖为主要线
索,以明朝魏忠肾时代为背景,其中牵涉到皇宫内院、东厂西厂以及武林帮派之
间的种种矛盾和纠葛,以往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如黑豹、聂十八等也将在本书中
再度出现。读者既可从中领略到错综复杂的高潮迭起的惊险故事,也可窥视一下
明代的社会现实,更可以从中得到某种人生的启迪与反思。现在,戊老每天硬性
“摊派”给自己3000字任务,抓紧时间赶写这部封笔力作。因为本书的所有故事
情节都将带有大结局的性质,所以戊老花费的心血比以往更多一些。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在戊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
家无怨无悔执著追求奋斗不息的高尚情怀。他曾对一位来访的同事说:“我活到
老,就要学到老写到老。”短短一句话,既是对自己一生顽强拼搏概括和总结,
更显示出他对社会对读者所负有的一种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顺便提一句,戊老并不是武林高手,也没有什么“武林秘笈”之类的东西。
不过,他是一位通晓中国历史的作家,曾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面壁修行了4年。想
拜师学武艺的朋友可能觉得失望喽。


摘自《佛山文艺》的主页:
http://dadao.net/htm/gk/fswygk/index.htm
  
--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向往之。
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106.5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