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willing()
整理人: (2000-02-12 07:53:49), 站内信件
|
作者:雯子([email protected])
欢迎到我们的主页天空之城(http://skycity.163.net)和雯子切磋!
————————————————————————————————
看过金庸小说和琼瑶小说的人也许会有种感觉:金庸笔下的爱情甚至比琼瑶那种 爱得天昏地暗、欲生欲死的感情更加令人感动。
想来,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他很好的把握了现代人的尚古心态,极贴切 到位的描绘了充满古典情味,含蓄而深邃的"人间痴情"。 在现实生活里,痴情并 不被提倡,"过"犹"不及",对感情过分沉迷被人们看来总不是好事。我们经常劝 谕身边饱受感情困扰的朋友看开些,理智些,我们当然是为朋友着想,让他们少 受些痛苦,可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在否定"痴情"。但人毕竟是一种生物,情感对 于我们来说始终是第一性的,理智是思想后的产物,于是,潜意识里,我们又不 自觉的向往着痴情。这两种相抵的情绪交锋,前者总压制着后者,后者被拘泥在 心灵的角落,在现实世界得不到渲泄,可它又分明存在着,金庸正是把握住了这 种心态,为人们在小说世界里开辟了一个情感的渲泄口,发掘出人类在现实的尘 土蒙蔽下最纯真最质朴的感情。所以我们读起他的爱情描写常有种"我心戚戚"的 感觉。
让我们结合他的《连城诀》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情"的。这部他最"苦"的小说,其 间的爱情更是苦不堪言,"哀感顽艳"到了极点。金庸好友倪匡曾评说:金庸所有 作品的爱情描写,以此中丁典与凌霜华的为最。
"我回过头来,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 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如此雅致清丽的姑娘。""那位小姐见我注视她 ,脸上登时红了,低声道:'对不起,先生别见怪,小丫头随口乱说。'我霎时间 呆住了,甚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是丁典初见凌霜华的情景,典型中国古典式的一见钟情,许多旧式文人惯用的 爱情开场。但金庸写来却倍觉动人。一个"人淡如菊"点出了凌霜华的清雅绝伦, "我"的目瞪口呆暗示着天订的宿缘。正是这匆匆的惊鸿一瞥,胜却了无数的海誓 山盟,又注定了以后多少的百折不回,至死不渝。一个开场,已让人心动不已。
接着金庸用极重的笔墨渲染丁凌二人的"痴情"。丁典为了每日一见凌霜华红晕的 脸庞,不惜半年多里朝朝守在窗下,明明早已心神俱醉却又不敢些微的表露衷肠 ,深怕有所亵渎。在凌退思用尽威逼利诱,施尽种种酷刑仍不能从他口中套出"连 城诀"后,丁典曾不无嘲讽的表示,若是他要女儿来索取,只须凌霜华表露那么一 点点意思,自己立刻就会给她。
"她拿去给她父亲也好,施舍给街边的乞丐也好,要或是撕着玩也好,烧着瞧也好 ,我都眉头也不皱一下。""虽然这是武林中的奇书至宝,可是与霜华相比,在我 心中,这奇书异宝也不过是粪土而已。"
为了能看到毁了容的霜华放在窗台上的鲜花,他宁愿置身暗无天日的牢狱,受凌 父的拷打,甚至在危难时出手救助将自己害得几乎不成人形的凌退思。
而凌霜华更是为了他不惜将自己"那天下最美丽的脸庞"划得如妖魔般肌肉翻起, 以此逃避父亲的逼婚。在她被父亲活埋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与丁典合 葬的愿望,用指甲在棺材里划着"连城诀"的要诣。
这样的感情在现实是难以想象的,其中有太多的痴狂与执着,没有任何的物质利 益,不含半点的利害计较,大悖常理,放在现代人的身上,谁也不会信,人们都 太现实了。可这种情怀又是那么美好,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令每个人都不得不 感动。出现在辽远的古代,有了遥远的距离感,便显得既美丽又可信了。如果我 们在这样的小说里还是不遗余力地反复涂抹着现代朝秦暮楚式的,或方方面面考 虑周详式的"爱情",就不得不让人觉得泄气与索然无味。
报上曾评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我想这不单是因为他把人们领 入了一个奇幻的武侠世界,让我们体验了孩童时代向往的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诡 丽境界,也在于他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最纯洁最浪漫的情感,而这样的感情谁又能 说在我们混沌初开,还是懵懂少年时没有若隐若现的期盼过?
其实描绘这样的爱情的,又何止金庸一人,就如前面所引的"一见钟情"的开场白 ,就不知有多少武侠小说家写过,可谁也不能把题材把握得象他那样好。他高人 一筹的构思,妙笔生花的描述,是同类小说家里所向披靡的,这一点无须我赘述 ,只要我们读读他的几段着墨不多却极感人的爱情,(如《碧血剑》中的夏雪宜 与温仪,《倚天屠龙记》里的杨逍与纪晓芙),就一目了然了。
我谈这些只想说明一个问题,金庸小说里爱情的成功,在于他选择了一种与武侠 小说题材很契合的古典爱情来表现,而这种爱情又很附合现代人的心理需要,同 时他高超的表现技法为他的"表现"铺设了最佳的桥梁,因此,他的脱颖而出是顺 理成章的。
但是,一件事物的优点往往也是它的缺点。金庸着重描绘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中 国古典式爱情,也就无形中受了它的限制。这种爱情表现手法是不注重表现恋人 之间的性格冲突的,在金庸的小说里我们便很少看到男女主角因性格不睦而发生 冲突,他们感情间的障碍多是外在的,是身份、是立场、是道义,但就不是性格 。其实要说一点也没涉及也不尽然,象黄蓉与郭靖,令狐冲与任盈盈在个性上都 是有很多矛盾的,可金庸却着意把这种矛盾淡化了,避而不谈。而我们知道,不 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恋人之间的性格迥异冲突,往往是造成分手的最重要因素。 这一点是人性决定的,与历史背景并无很紧密的关系。金庸有意或无意的忽略, 不能不使他的爱情描写动人之余略显单薄,震撼过后太过飘忽。留下了一股遗憾 。如果在爱情中他能把理想与人性的色彩在揉合的丰富些就好了。
絮语:
我是个女孩,但看金庸的书却是从九岁便开始了,到初中已把他的所有作品读完 ,其中的一些甚至看了七八遍。但我从没想过来评说他的作品,因为觉得没有这 个资格。虽说他是通俗小说家,我对他的推崇却胜过许多大家名家,他当然也有 缺点,但他对于我来说是太博大精深了,只能望其项背,窥其一斑,难以统领全 局,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很小的侧面来写,但愿尚不至于言之无物吧。
--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向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 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 狄病?nbsp;
$$$$$$$$$$$$$$$http://skycity.163.net $$$$$$$$$$$$$$$$$$$$$$$$$$$$$$$$$$$$$$$$$$$$
竹下書生﹐獨來獨往無拘束
※ 修改:.iwilling 于 Sep 17 16:01:55 修改本文.[FROM: 202.103.139.245]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9.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