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黔山漫话>>【黔镇民风】>>少数民族面具窥探 之彝族(附图)

主题:少数民族面具窥探 之彝族(附图)
发信人: wang855811(温柔一刀)
整理人: ybjing(2002-07-13 13:22:55), 站内信件
彝族的面具分为两种,一是“吞口”,另一种叫“撮泰几” ,两种面具各有特色。
一、彝族“吞口”
 悬于门首的“鬼脸壳”,川滇多叫“吞口”。其作用和路口的石虎、门头的“桃木”相类,都是为了驱鬼逐疫。形式甚多,颇有审美价值:楚雄吞口画法简洁,有利用葫芦瓢的底色,而略加勾勒施彩者,也有以梨木刻成素地的浮雕兽面;昆明吞口多画于木瓢之上,色彩稍丰,以冷色为主,技法熟练;富源吞口,先刻后画,有装饰性,比较精细……。http://www.s-flower.com/mj/kt/ktt/M5-3.jpghttp://www.s-flower.com/mj/kt/ktt/M5-7.jpghttp://www.s-flower.com/mj/kt/ktt/M5-5.jpg

二、彝族“撮泰几”  

“撮泰几”(彝语,意思是变人戏)。每逢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的晚上,彝族山寨都要举行“撮泰几”表演。有时,遇到天灾人祸或年景不佳,则隔几年举行一次。“撮泰几”主要表现驱灾除邪,迎吉祥、夺丰收等内容。演出人员由10个扮演者和3个伴奏者组成,其中有4人分两人一组扮演犀牛和狮子,有一叫惹嘎补的山神老人不戴面具,其余5人均戴面具。这5人分别是戴白胡子面具的麻洪摩(彝族老爷爷1700岁);戴无须面具的阿达姆(彝族老奶奶1500岁);阿嘎(彝族孩子);戴黑须面具的阿布摩(苗族老爷爷1200岁);戴无须兔唇面具的嘿布(汉族老爷爷1000岁)。扮演者用布把头紧裹成尖锥形,象征古人的发型;身上和四肢用布紧缠,象征裸体(以示原始人无衣)。表演时,两腿弯曲,步履蹒跚,象征人类直立行走之初;用吸气发声说话,以示语言萌生之始。

    表演开始,5个戴面具象征祖先神灵的人在山神老人带领下,放下木棍,向天地、仙人、四方神灵斟酒,并跳一段祭祀舞蹈——铃铛舞,然后念祝词。再表演以驯牛、播种、收割、脱粒。翻晒、入仓等农耕活动为内容的舞蹈。其中还穿插一些表现婚恋、哺乳等内容的舞蹈,表达人们祈求年和、人丁兴旺的愿望。整个表演有人物,有主题,有情节,还有一些简单的矛盾冲突,可以说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戏剧,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撮泰几”面具的做工并不考究,只是在四周略圆的粗木坯上大略劈出眼、鼻和口的部位,用深褐色作底色,再以白色线条组成不同的纹路平行地密布于整个面部,看似漫不经心,但却流露出质朴的情趣。http://www.s-flower.com/mj/kt/ktt/M4-6.jpghttp://www.s-flower.com/mj/kt/ktt/M4-5.jpghttp://www.s-flower.com/mj/kt/ktt/M4-1.jpg


----
http://fyg.myrice.com/r17.gif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