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大唐 (转七)
点评大唐
忽然发生了些很重要的事情,以致于在过去两个星期里完全没有敲文的心情。
直到今天忽然发觉已经是本世纪最后一天,终于想起这件似乎不应该带入下 个千年的事情来。于是匆匆敲完了以下的文字,也权当作是千禧年一份小小 的贺礼。如果有朋友以为(希望最好是没有)我是在仔细谋划要如何写好这最 后一篇的话,那就真的只能说一声抱歉了。 武功与心法 从很小开始看武侠小说起,无上心法就一直是牵动小说情节和读者心理的一 件很重要的线索。无数的武侠小说创造了无数的心法,只可惜这其中的大多 数都是些没有任何人能真正明白的东西,包括作者在内。远者如温瑞安的大 侠正传里的忘情天书,近者如莫仁的翠球玉杖里的璇玑心法,反正就是一种 很厉害的东西,但为何这么厉害就不用管了。有时也有些作家要创造些自己 的东西出来,最著名的莫过于九阴真经的开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是故亏胜益,不足胜有余。”然而金庸也就只写了这么一句,并且这唯一的 一句还不过是从《老子》里摘了一句,略加涂抹发挥而来。至于象赵志敬传 给杨过的十二重楼诀,虽然是正宗的道家练气所用,不过谁都知道那只是入 门级的粗浅功夫而已,就算连篇累牍地抄在那里,也很难让人觉得有多无上。
我想黄易可能是第一个认真思考过无上心法究竟应该是种什么东西的作家, 虽然这种东西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但至少也可以假想出一种合理的能够自 圆其说的东西来,就象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里那些煞有其事的未来科技一样。 在大唐里,黄易提出了一个能够说得通的解释:心法,就是对事物规律的认 识和发现。发现了越多的规律,并对这些规律有越深的认识,就可以达到越 高的境界。武功,不再是内力与招式的较量,而成了思想与认识的斗争。 从寇、徐二人跟随傅君绰开始他们的第一次武学修行起,傅君绰传授九玄大 法时头一句就是“一切神通变化,悉自足具”。不要小看了这么一句,这正 是禅宗自达摩祖师来华传道后,经近二百年才在六祖慧能手中成大气候的那 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真意。能够让人成佛的心法,当然毫无疑问是 无上心法。当然,不管傅采林如何知道这心法,若黄易只能说出这么一句前 人的话,显然不能证明他多有水平。不过书中紧接著有一段寇、徐二人与傅 君绰讨论这句话的情节,可能因为有些枯燥,很多朋友读的时候就一下跳过 去了。但仔细读读这些见解,我想你会同意,这的确代表著一种认识上的提 高,寇、徐从此跨入一个新的境界,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从此之后的成长之路,先是发现了外呼吸的断绝是内呼吸产生的前提,发动 正反之气便能提气轻身,在战斗时应保持井中月的心态,螺旋劲比普通内劲 更具杀伤力,对弈剑术的不断讨论及认识加深等。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建立 于一次认识的提高上。书中写得最精彩的几段,分别是寇仲与宋缺练刀、徐 子陵在大石寺学会真言手印、以及两人北上长安被千里追捕时研究云帅的身 法的情节。让人实在能够感受到由于获得这些心法,也就是更新更深的认识,
而带来的提高。书中的很多想法,在今天看来也许觉得平淡无奇,但放在那 个年代,就确实会是一种能让人大步前进的动力。 书中不仅仅是寇、徐二人,任何一派大家,都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对武学的 见解。如傅采林的弈剑术、石之轩的不死印法、宋缺的天刀、阴葵派的天魔 大法、伏难陀的梵我如一等,都是能在各自的方向上将这种认识发挥和运用 到极致,于是成为别人所难及的顶尖高手。整本大唐中,见不到吃了就可以 暴增功力的灵丹妙药,一学就可以练就浑厚内力的秘籍,学了就可以无敌于 天下的招式等。这几种尤其是第三种,可以说是武侠小说被许多人鄙视为下 三滥玩艺的罪魁祸首之一。很多小说里都有如独孤九剑这类哪怕是不会武功 的人学了,也能够厉害无比的东西,让人觉得极为好笑。随便什么人都能学 会的东西,怎么会是深奥的东西?不深奥的东西自然就浅薄,浅薄而可以横 行天下,那是当天下人都是傻瓜了。我一直都觉得真正的无上心法,就应该 象牛顿的《原理》又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在刚问世的时候,全球也只 有十几二十人懂。然后随著时间的推移和传播,就不再深奥高明,又需要有 新的思想家创造出新的深奥无比的心法来。就象大唐中石之轩写下不死印法,
而侯希白因为路子不对根本不能去学一样。 黄易巧妙地运用二十世纪的思维和认识来做到这一点,可以说为武侠的写作 辟出了一条新路。但也要承认他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大唐写的太大而且太 长,所以黄易常常都顾不过来又或无以为继,象毕玄和宁道奇就很不象回事,
而寇、徐二人在三十卷后的进步,明显的雕琢痕迹太重,有时根本就是拿原 来的一些东西炒炒又端上来。唉,黄易到底也不是学究天人之辈,难免有口 袋里翻不出东西来的尴尬时刻,还是快点写完比较好。 爱情如上帝,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总也觉得徐子陵是无法有幸福结局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并不是个 相信爱情的人。徐子陵在书中不止一次地说道“生命本身已是如此不足,哪 里还能有那么多的追求”、“人最大的负担,就是这个‘我’”、“或者我 根本除了这孑然一身,什么也不想牵挂”等。对于一个连生命本身的意义也 要感到怀疑的人,他根本无法去学会要怎样构筑爱情这种建立在生命这个脆 弱基础上的空中楼阁。 爱情对于人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情感本身,而在于所爱的这个人代表著他 生命中所缺少而又渴盼著的一部分。第二十七卷中寇仲有感道“无论外面如 何暴雨横风,她那温暖香结的被窝总是个最佳的避难所”,可以代表大多数 男人的心态。可惜徐子陵却没有类似的想法,他先后被师妃暄和石青璇打动 心弦,只是因为对方的条件好到可以让他动心,却并非因为他需要对方来填 补他生命中的空白。看来除非石之轩随女出嫁,三人住在一起好好管住徐子 陵,否则即使徐子陵和石青璇凑到一起,也很难说将来会怎么样。 爱情就是基于彼此对对方的需要而产生的,然而现实中却总有很多人别有用 心地赞美那些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多次看到小女生对著书中或是电视中成为 多余的男主角或女主角祝福别人后独自消失在茫茫黑夜中的结尾时一脸感动 地道“好凄美、好感人、好伟大的感情”,有时想问一句,要是让你也一辈 子与一个永远无法忘记却又永远无法得到的影子为伴,你也还能这么坐著说 话不怕腿酸么?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161.207.6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