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小説点評>>黄易>>点评大唐>>点评大唐 (六--下)

主题:点评大唐 (六--下)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clixfon(2000-05-12 02:59:10), 站内信件

点评大唐 (转六--下 正邪之分 ) 


正邪之分 


利益而要互相争斗(但是却看不到人也常常会为了利益而互相合作)。事实上 
无论魔门道门,都深刻了解这点,道门于是制订种种的礼法,要来约束大家。 

而魔门却看到虽然道德礼仪满天飞,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却只有愈演愈烈, 

种种肮脏丑恶,在仁义礼信的包裹下,越发显得龌龊不堪。于是干脆赤裸裸 
地利益至上,完全抛弃掉礼义的面纱。第四十八卷中徐子陵问石之轩统一大 
业进行得如何,石之轩回答:“我们圣门中人只讲利益,当他们看清臣服于 
我是他们的最大利益时,统一大业思过半矣。”便是最好的注脚。 
魔门思想始终处于少数派地位,没有真正掌过大权,所以治国思想无从谈起。 


但师妃暄说黄巾军和五斗米道是其中的表表者,则纯属恶意中伤。那些组织 
正因为思想不够精深而只是徒具煽动性,无法制订出长远的计划和目标,所 
以才会在膨胀后就失去方向以致很快就覆亡。我所知唯一的魔门思想付诸实 
施的例子,是寻秦记里的嚣魏牟。历史之上,嚣魏牟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叫做它嚣、魏牟。他们在齐国境内率领一班信众过些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返古到和猿人相类似。黄易把他们描画成邪教教主的样子,有些冤枉。然而 
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复杂的社会,石之轩祝玉妍之流上台后,必然要另外制 
订管理的办法。上次我断言石之轩上台后也会是好皇帝,可能有些武断,我 
所举的三个例子,毕竟只能算是到法家的程度,还不足以入魔。但是仔细读 
在第四十八卷中石之轩的表现,充其量是冷酷,但并不邪恶无耻。至于有朋 
友觉得石之轩会是第二个秦始皇,我觉得倒是不可能。秦始皇的害苦天下百 
姓的种种大操大办,无非都是忽然有了广阔天下后的暴发户心理,石之轩绝 
不会也这么庸俗。 
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所没有产生的一统江山的魔门领袖,在德国倒是 
出来一个。可惜我并没有读过仔细研究希特勒生平和思想的书籍,只是凭感 
觉觉得他是属于魔门中人。有读过的朋友不妨互相印证一下。 
正邪之分 
黄易是在书中第一个公平地运用正邪原则的人,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坏人总 
是坏得流脓,而好人总是好得出汁,通常都过于绝对。象乔峰和萧秋水这样 
的好人,现实中根本没有;而象丁春秋、岳不群和江别鹤江玉郎这样的纯粹 
坏人,虽然有,但却不可能混得象书中那么成功(尤其象江别鹤,坏事做绝却 
让别人全以为他是大好人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将来也绝不会有,除非他的智 
商和能力比所有人都高出十倍八倍)。并不是说小说中的人物一定要和现实一 
样,但除了金庸黄易外,其他人都很少刻意写好一些正邪参半的复杂人物, 
而老是大刀一挥,这边是好人,那边是坏人,好人就忠信诚义样样俱全而坏 
人就奸凶毒佞面面皆到,却让人非常感慨。 
正邪的原则究竟是什么,说得露骨些,恐怕就是现在得势的就是正义,现在 
失势的就是邪恶,所谓成王败寇是也。师妃暄认为魔门“将毁灭和黑暗作为 
宇宙间最有威力的力量”,其实不过是在师妃暄看来,魔门所崇尚的力量是 
一种“毁灭和黑暗”的力量而已 。魔门也完全可以用同样的眼光来看佛家。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总是愿意相信世间有不变的正义  尤其在他们的 
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这里要说清楚一个道理,正邪的概念和好坏的概念不 
一样,正或邪的背后,是需要有坚实的思想体系做后盾的。譬如一个坏人, 
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那纵使造下无数罪孽,也只能是个恶人,离邪的境界 
还差十万八千里。因为他只能自己去做,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和说服别 
人和他一起做(思想犯为何这么受所有政府深恶痛绝,原因在此)。 
正邪之分的由来,是因为思想有异的缘故。所以黄药师就是个写得很好的邪 
人,而杨过因为没多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较有个性而已,和邪就扯不上 
关系了。黄易很清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他的书中,所有有能力的人基本 
上都有些说得出来的道理,连嚣魏牟这个“禽兽”也能够和别人应答如流。 
至于石之轩和倌倌这类魔门精英,自然更是有一箩箩的理论。这种思想的交 
锋没有对错可言,只有胜负之分,正邪交战,看来会直延续到人类或思想灭 
绝那天。 
黄易的一个很有趣的想法,是认为正和邪不断发展的话,最终会殊途同归。 
这个想法显然是因为他爱好玄学,思考宇宙的本原和极致问题而导致的结论。 

如果宇宙只有一个极致的话,那正和邪不断发展,必然会有统一的一天。在 
覆雨翻云中言静庵曾对浪翻云说:“你和庞斑都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著, 

终有一天,你们会在路的尽头相遇,彼此再不孤独。”如果说覆雨翻云中的 
庞斑和浪翻云以及秦梦瑶是同归了的一的话,那大唐中的师妃暄、寇徐、石 
之轩及倌倌等则是正在殊途上艰难跋涉的人。不过思想属于内心的追求,大 
家最终都完全把握到绝对真理,自然就可以归一。而争天下和治理国家这类 
向外追求建功立业的事情,恐怕是没有可能取得一致。寇、徐与石之轩、倌 
倌之间,大约只能以你死我活做下场;却无法象庞斑和浪翻云那样,大家一 
起得道,共享逍遥。看来还是慈航静斋最聪明,继秦梦瑶无惊无险得登天道 
后,师妃暄可再次无忧无虑,顺利成功。 
小结 
很多观点都是站在魔门的立场来写的,并非代表我自己的认识,欢迎大家讨 
论,但请大家千万不要将我也当成魔门余孽而大肆批判^_^。魔门这个名词, 
并非只是书中的一种想像,如果定义为思想趋于某些极端的人的话,这种人 
或团体确实存在。他们也许应该被定义为一些缺乏或干脆排斥感情,而用理 
性冷酷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主张一些比较极端的精英理论和竞争意识的人。 
也正因为其排斥感情,所以被普通人斥之为没有人性。但其实他们的思想里, 

还是有正确的成份在。实际上,人类有感情虽然是个事实,但究竟是不是需 
要感情,在哲学上也还是个没有最后答案的命题。感情带给人类的快乐和痛 
苦都是同样的多,彻底放弃,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佛门和魔门在这个问题 
上虽然采取的手法不一致,但显然是有相同的出发点。也许在某一程度上, 
也证明正邪并非不两立,而是有归一的可能吧。 
  待续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161.207.62.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