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小説点評>>黄易>>点评大唐>>点评大唐 (五--上)

主题:点评大唐 (五--上)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clixfon(2000-05-12 02:58:41), 站内信件

点评大唐 (转五--上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 

因为从前两篇开始,逐渐有了一些讨论和不同意见的声音,所以lofan临时决 
定改动一下写作的计划(其实是从原来的没有计划,想到啥写啥变成现在的有 
所计划),在这一篇里,lofan加了一个大标题在上面,整篇将会以此为中心, 

探讨在大唐中宏大历史漩涡的背景中,相关的人物及组织在这一杆大旗下的 
表现。lofan无意说谁对谁错,因为这根本就是分不清的,只是会在分析后, 
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来。lofan也不知道这样的写法到底好不好,因为可能会将 
大家带入较深的讨论中,如果大家觉得看著比较累,那么下不为例。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见梁惠王,第一句话就说的这个。自古以来,义利之争就被中国人认识 
到是最根本的争斗之一。人究竟应该以什么为自己所有行动的根本依归?是 
要为自己还是要为这个社会?古今中外,千年以降,一直都是争论不休。在 
中国,占上风的始终是持义高于利见解的一派,我们姑且不管哪个更对,只 
稍了解一下,什么叫义?什么叫利? 
利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可以讲述,就是为自己或小部分人的利益,故 
也称为私利。而义的定义,则有两大主流意见。其中儒家认为,义是指一些 
根本的道德原则;而墨家则认为,义是指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叫公利。 
我们也不需要了解详细内容以及究竟谁更对,只要有了这些认识,就可以去 
看大唐中相关人等的表现了。 
慈航静斋 
终于又要写慈航静斋了....慈航静斋可以说是书中义利之争的起源,正因为 
她们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所以才会和不甘屈居人下,要闯一番名堂出来的 
寇、徐二人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纠缠不休的斗争和较量。慈航静斋的身份,书 
中的描述是“既出世又入世,出世处向来少问世事,入世处则隐为中原白道 
武林领袖,并遥遥制住阴葵派。”但事实上,慈航静斋除了做武林领袖外, 
还有一个艰巨的责任就是在遭逢乱世之时,选出圣主明君,并尽快结束战乱 
局面。 
这个责任的来历颇为奇怪,恐怕黄易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姑且假定其 
是合理的,来自于尼姑们悲天悯人的的伟大胸怀,虽然明显有悖于佛家任何 
一派的教义,甚至超出了儒家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 
道则隐”的信条。然而这中间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为何慈航静斋总在天下 
乱局已定的情形下才来挑选明君?却不在败势将成的时候,就开始寻求图谋 
补救的方法?以大唐中慈航静斋的交游广阔及一呼天下应的尊贵身份,想要 
在朝中安插人选甚至决定皇位的继承者,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也许又要算在黄易的头上,但里面其实也有些可以深究的合理原因。慈航静 
斋毕竟是佛家,深信些万事前定、六道轮回之类的东西,在一个政权开始腐 
败时,可能会觉得这是因缘就合,运数已尽。而且政权出现内部问题时,往 
往病因深重,难以根治,不如让其倒台了,从新树立个新政权好些。如果是 
这样想,那慈航静斋看来也不多为天下苍生著想,至少也不是仁爱之辈。而 
是可以冷酷地运用长远眼光来处理问题的政治家,心肠极为刚硬,远不如她 
们的外表看来那么柔弱。 
以上只是猜测,作不得数,以下就来看看慈航静斋在书中有迹可寻的一些作 
为。第一个问题就是,慈航静斋为何如此肯定李世民会当皇帝?中国向来以 
宗法立国,传子以长,书中也借李世民之口提到“自古便立嫡、立长、立贤” 

之说。慈航静斋没有鬼王虚若无的无双相术,却能够一口咬定李世民将身登 
大宝,所持何理?凭的还是她们对人性的深刻认识。李世民的能力比他父兄 
都强,就算他真的不想争夺皇位,李建成也必然会对其心存顾忌而要除掉他。 

李世民纵是孝子,却也绝不会束手待毙,争斗之下,必然是强者得胜,所以 
李世民之黄袍加身可期也。书中慈航静斋从不曾在李家内斗中出过一分力, 
正是因为她们知道李世民有足够能力应付,所以不担心这位圣主明君会早早 
夭亡。而正所谓英雄识英雄,慈航静斋能对李世民作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岂 
不代表她们也正是同样的一类人? 
师妃暄在书中先说动川中达成与李家的归降协议,又劝得杜伏威投降。解晖 
且不说,杜伏威是何等人大家都有深刻印象。师妃暄要说降他,岂能是用些 
什么天下苍生及大仁大义就可以达成目的?必然要细论形势,晓之以利害, 
许以优厚待遇,然后才可以成功。可见师妃暄对于权谋之术及世事人心等有 
深刻了解,而非仅仅所谓深明剑道之旨的一出家人也。慈航静斋乃是一个有 
大抱负,也有深厚实力的团体,花这么大精力来培养自己在入世上的才能, 
显然是要有所作为的一类。那么,动机是否真的是为了天下苍生呢? 
师妃暄在与寇、徐的较量中不止一次提到“万事随缘”,在第三十卷寇、徐 
杀出至善寺后更说“妃暄从来都只将与两位的较量当作是一个游戏”。面对 
李世民争天下的最大障碍,说这样的话会不会太过轻松?在第十六卷中,师 
妃暄第一次与徐子陵独处,说了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洛阳之称......北魏时 
单是佛寺便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一座城市而有如此多寺庙,对于人民是 
极大的负担,而不是什么好事。师妃暄就算认识不到这点,但语气中显然感 
怀于佛教的衰败。两人在断崖上的一段对话,确实能感受到师妃暄要拯救万 
民的心肠(也佩服黄易翻书的功力),但万民得救后,希冀佛教昌盛的心情, 
却也是明显可以感觉得到。 
在祝玉妍死后,师妃暄决定退隐,显然是因为见事不可为,所以决定不管了。 

总结一下师妃暄的活动,就成了这样的模式:预先设计好了图天下大业的宏 
伟蓝图,并坚信一定可以完成;然后开始实施,包括和氏壁,劝降川中及杜 
伏威,对付寇、徐等;遇到种种阻碍,在不能达成目标时,觉得不以为意, 
反正万事随缘;最后见到努力失败,发觉并非能够控制一切,便决定不玩了, 

对李世民作一番最后的勉励,抽身退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说慈航静斋的 
出发点不好,然而这样的行为,是替天下苍生著想的行为吗?认为义高于利 
者,往往能舍生而取义,故前仆后继不以为悔。象慈航静斋这样做得了就做, 

做不了就不做,恐怕不能说是为天下苍生。最起码一点,川中及杜伏威向李 
家投降,是慈航静斋一手所为。现在眼看胜利果实要被石之轩多谢也无一句 
就接收了去,总也要做点什么来弥补可能是自己造下的罪孽吧。但慈航静斋 
也是撒手不管,不顾而去。 
写到这里,要对慈航静斋作一结语。因为仔细想想,发觉无法找出慈航静斋 
的真正目的,但并非以天下苍生为唯一及最高理想,则可以断定。个人觉得, 

慈航静斋是一个有著爱民思想的宗教团体,因为其根本道德原则和普罗大众 
接近故能被一般人接受,因为势力大的缘故所以会将一些社会责任揽到自己 
身上,深得政治之三昧,行事能只求目的不讲手段,但受其本身思想所困, 
无法有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仅此而已。 
李世民 
李世民是牵扯到这一义利纷争中的唯一真实人物。也许是因为史有其人的缘 
故,黄易在书中没有对其做过多的性格描写,使得李世民成了一个总是表现 
不偏不倚的公式化人物,对朋友讲义气,对父兄讲孝悌,对属下讲祸福与共。 

在大唐中,李世民作为慈航静斋所选中的代理人,切实执行著慈航静斋为天 
下万民谋取福利的大业。然而他之所以会卷入这场纷争,却也会并非是为了 
天下著想。 
在第三卷中,寇、徐偷上李阀的船,听到李世民与李秀宁的对答,两人完全 
为了担心会被昏君拖累而要劝老爹造反。这不仅是书中的描写,也与历史相 
符,正是李世民洞察形势,力劝李渊起事,这才成就大唐三百余年基业。然 
而动机何在,一眼就知,反正绝不能第一下就和大义拉上关系。书中李世民 
再出场时,就已被慈航静斋选为代理人,自此行为就中规中矩,好象没有多 
少可以挑剔的地方。不过也因为他是个真实人物的缘故,我且提供些不会在 
书中范围内涉及到的画面, 请诸君欣赏。 
李世民在与刘黑闼决战时,在 水对阵六十余日,僵持不下。李世民于是下 
令在 水上游筑堤拦水,再与刘黑闼会战。双方混战至下午,不分胜负,正 
在都精疲力竭时,李世民突然决堤放水,双方士兵全部被洪水吞没。然而李 
阀地广人多,立刻又抽调了新的军队来,而刘黑闼精锐尽失,一时组织不起 
新的军队,就此被消灭。 
宫廷有所谓起居官,记录皇帝日常的一言一行,写成起居注,供日后谥庙号 
及后人撰史用。李世民极注意在起居官面前的表现。有一年蝗灾,李世民到 
御花园察视灾情,见到满树的蝗虫。李世民咒骂曰:“汝食民之五谷,使民 
无所食。吾今食汝,为民解恨。”于是抓起一把蝗虫要往嘴里塞。左右皆曰 
不可,说会有伤肠胃。李世民曰:“与其食民五谷,毋宁食吾肠胃。”于是 
将这一把蝗虫都吞了下去。此种演技,让人瞠目结舌。 
李世民临死前,找了个借口将徐世积贬到了甘肃叠部。然后对李治说,徐世 
积能耐极大,恐怕他不服你。我如今把他贬到边境,如果他立即动身,则你 
即位后,再将他升迁回来,他就会对你感激万分,忠心效命。而如果他不肯 
立即动身,说明他心中以功劳为傲,那就立即杀了他。 
玄武门之变,正史都说是李世民迫不得已才先发制人。但野史之中,往往说 
李建成是个宽厚敦和的人,而李元吉则是鲁莽无脑的勇夫。这样的两个人, 
对李世民能构成多大威胁?李世民完全可以撇开他们,当上皇帝。为何一定 
要搞出个手足相残的结局来?恐怕是李世民希望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而不 
愿意被说成是篡位而来,于是不惜布局杀了兄弟二人。 
政治斗争永远都是最肮脏黑暗的,一步走错便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有谁能够 
不考虑自己可不可以活到最后,却时时把什么天下苍生挂在心里?然而政治 
家每每开口闭口都是“大义”“万民”,却又是大家所惯见的事实,内中原 
因自明,不需多说。李世民绝不是个善良的人,甚至很难说他是不是个好人, 

不过他是个好皇帝,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他所做一切,为天下乎?为自己 
乎? 

待续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161.207.62.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