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anhai13(南海十三郎)
整理人: sam726hk(2002-07-13 01:09:16), 站内信件
|
吳志森﹕政府贏了戰役 輸掉戰爭
【明報專訊】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三萬五千名公務員、資助機構的僱員和他們的家屬,反對特區政府立法減薪上街遊行,即使一些人把它解讀成「不是所有公務員都反對立法減薪,有更多公務員不選擇上街」,這場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街頭示威,參加者又是政府賴以管治的公僕,任何輕描淡寫的說法,都不能減輕對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所帶來的衝擊與震撼。三萬五千人示威遊行,或許改變不了明天立法會對減薪草案的投票結果。在特首董建華的親自遊說下,早餐派的關鍵少數票已有所鬆動,草案通過已幾乎沒有障礙。政府立法減薪得到最後勝利,但卻是慘勝,政府贏了立法減薪的戰役,輸掉的卻是公務員對政府忠誠達致順利管治的戰爭。
打從財政司長梁錦松在財政預算案為減薪定下4.75%的百分比開始,政府已經下定決心,不惜任何代價要打贏這場硬仗。政府的盤算是,民意穩穩地站在他們的一方。每天電台的「烽煙」節目,民眾的聲音都是說﹕我們早已減了20%至30%了,你們憑什麼還安安穩穩的坐在那裏﹖
高官火上加油
梁錦松在接收請願信時,勸說公務員團體不要將公僕變成公敵。王永平在遊行前夕,以強硬的語氣批評﹕公務員上街遊行完全沒有必要,會影響公務員形象,加深部分市民對公務員的成見。兩位問責官員把民意牌打到極致,但結果卻是火上加油。民意甚至輿論都站在政府的一邊,或許這是客觀事實,但正如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所言,政府對形勢的評估有偏差,市民贊成公務員減薪,但未至完全支持政府的做法。
公務員團體一開始也犯了大錯。減薪建議之初,幾個工會頭頭公開說若減一毫子就告政府,口氣異常強硬。市民嘩然,連減幾百塊錢也堅決反對。後來工會領袖又改口說不反減薪,只反立法。市民開始時得到公務員不肯減薪、不肯與市民共度時艱的印象未有太大改變。但三萬五公務員上街,除了個別人士零星的與公務員對幹外,市民與公務員之間未見對抗場面,可見工會領袖的「不反減薪、只反立法」的信息,已經成功傳達開去。
傳達不反減薪只反立法信息
特首董建華沒有扮演好最後一個仲裁者的角色。公務員團體去信董特首要求見面對話,董先生連信也不回,見面與否更是音訊全無,仲裁之議更是一口拒絕,明顯是怕夜長夢多。只交由曾蔭權、王永平處理。工會領袖與曾蔭權會晤,最後不歡而散,已發出危機訊號,但董特首仍沒有親自介入。
公務員不在乎減2%或4%,我早聽到陰謀論在不同職級的公務員中流傳﹕立法減薪只是第一步,削減長俸,或改變長俸制度,才是最後目的。這是事實也好,謠言也好,或是工會的動員策略也好,政府後知後覺,到最後關頭,董特首才通過咪高峰保證不會削減長俸,但遊行已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一切都來得太遲。
董沒扮演仲裁者角色
立法減薪已成定局,一個全新的公務員薪酬機制將會在年底推出諮詢,公務員的薪酬機制,將會起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才是主戰場。經過立法減薪一役,特區政府汲取了什麼教訓呢﹖
江澤民主席對香港有三個希望,其中一個是「希望各級公務員自覺服從維護行政長官的領導」,從反面解讀,這明顯是衝董建華的管治能力而來的。三萬五千公僕遊行,無論裏面佔公務員的多大比例,代表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受到很大打擊。董建華的問責班子應力修補與公務員的關係,不要使江主席再次失望。
---- 心聲淚影女兒香,
燕歸何處覓殘塘。
紅宵夜盜寒江雪,
癡人正是十三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