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小説点評>>金庸>>从金庸小说看姑苏风物>>从金庸小说看姑苏风物(一) [生活频道

主题:从金庸小说看姑苏风物(一) [生活频道
发信人: yerk()
整理人: (2000-07-12 11:30:14), 站内信件
从金庸小说看姑苏风物(一) 作者: 西门吹雪 (06/28/2000) 

  吴侬软语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用以形容
苏州方言的动听。金庸在《天龙八部》一书中,於段誉初入姑苏一章也多次提到
苏州话的温软动人。甚至在阿朱和阿碧的对话中,使用了大量的苏白。当然以书
面文字去表现方言的特点是不可能如何精当到位的,但懂苏州方言的读者还是能
从《天龙八部》的苏白中找到一种浓浓的苏式特色的。 

  金庸是浙江海宁人,距苏州大致是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在两年前去观过
一次潮。在中国的方言语系中,海宁话与苏州话同属吴方言。懂苏州话的人听海
宁话应当是没有什麽问题的,但海宁人听苏州话则相对吃力一点。因为海宁话更
接近上海话,上海话在听和说上都比苏州话简单得多。我本人能够学到乱真的不
过四五种方言,其中学得最累的是苏州话,而学上海话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金
庸曾经就读於东吴法学院(现苏州大学),我想,他初到苏州时在语言上可能也
并非是畅通无碍的。从他书中的苏白看来,金庸後来在听懂苏州话上应当是没有
问题了,他对苏州话的记忆也大致无误,只是问人"好口伐"就不是苏州话的特色
,而是上海话的特色了。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
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如无锡话、嘉兴话、绍兴话、宁
波话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一种方言好听与否有些象我们听外文歌,其实不
在於是否易懂,而是主要取决於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
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
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於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
保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
种话"太硬",如宁波话;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
种话"太侉",如河南活。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
发音上,我的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较少铿锵
,不易高声,的确不大适於吵架。我虽然能说一口苏白,但即使在苏州与人吵架
,也宁愿用北京话。苏州人便是情急之时也只是说"阿要把柰两记耳光搭搭?"(
意思是"要不要给你两记耳光尝尝?"),哪有北京话"抽你丫弄的"来得直接痛快
?!正是因为苏州话发音方式的特别,外地人初学苏州话时总是有找不到音的感
觉。而同样很软,与苏州话较为接近的上海话,其发音部位则与北方话差不太多
,学起来要简单得多,所以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苏州人能说一口相当标准的上海话
(甚至根本就是无师自通),但上海人能说象说苏州话的就很少了。 

  我曾经有一位来自山东的师姐,在上海一年就能说一口非常正宗的沪语,但
要跟人学几句苏州话就真的是不知所云了。苏州话最大的特点其实就在於发音上
,再结合固有的语调和节奏,的确给人一种温软的感觉,苏州人爱用一个字来形
容苏州话的特点,那就是"糯",实在是再精确不过了。 

  在方言的词汇方面,苏州话也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如苏州人说
 

  "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喜读古文的人听见苏州
话一定会有一种亲切感的。《天龙》中的段誉会不会也正是这样呢? 

  段誉是云南人,云南话与四川话同属北方官话中的西南官话语系。碰巧我能
说相当纯正的四川话和"大概齐"的昆明话,两者的确是非常的相近。段誉初入苏
州时一定是听不懂苏州话的,好在阿朱阿碧是大人家的丫环,多少能说些官话,
因此双方尚能交流。苏州话之所以好听,我觉得和不是太易学易懂有关,对我们
自己天天说着和听着的方言我们是不大会去考虑其好听与否的,因为我们的注意
力都集中到话的意思上去了。而对一种我们不大能听懂的话,话的含义反正弄不
清楚,也就不大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有机会细细品评这种话的语音语调
是否动听了。我学会苏州话之後就不再觉得它如何好听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象阿朱阿碧这样十七八的女孩子说出来的苏州话,无论什麽时候听的确
都会觉得动听的。因此段誉喜听苏州话倒真的不是因为他一向的"痴",也不会是
仅仅因为说话人的美貌,而实在是事出有因的。 

  另外,金庸在《天龙》中通过阿朱阿碧的一唱一和表现出苏州人的伶牙利齿
,读来不禁莞尔。的确从全国来看,最能说和最会说的是三个地方的人,一是北
京人,所谓"神侃";一是四川人,所谓摆"龙门阵";另一个就是苏州人,所谓"说
书"(这三个地方可能也是茶馆生意最好的地方)。 

  我不幸和这三个地方都大有渊源,因此从小学起老师给的评语就总有"该生废
话较多"几字,也算没坏了这三个地方的招牌。苏州评弹名扬天下,其实评弹是评
话和弹词的统称。评话在苏州又叫说书,类似於北方的评书,弹词则是唱的。对
听得懂苏州话的人来说,苏州评话可能比北方的评书更有味道,地道的苏州人不
分是谁也多少总能复述一小段书或哼上几句弹词。在苏州,书要说得好不光故事
要精彩,还要善摆"噱头","噱头"的含义很多,不容易精确地翻译,总之是语言
方面的一种设计和智术,大致就是相声中的"包袱"的概念,好的 

  "噱头"是让人回味无穷和津津乐道的。苏州人爱听书,常听书,也跟着学几
句书和"噱头",久而久之,也就变得伶牙利齿起来。不过评弹中的苏州话作为方
言来说有较多的官话色彩,和现在日常中所说的苏州话是不完全一样的。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7.242.15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