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小説点評>>金庸>>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我论>>英雄之英雄--《笑傲江湖》之我论(未完待

主题:英雄之英雄--《笑傲江湖》之我论(未完待
发信人: submerge()
整理人: (2000-04-10 03:07:12), 站内信件
【 在 starandrain (流星一逝) 的大作中提到: 】
: 英雄之英雄--《笑傲江湖》之我论(未完待续之三)

: 4)失恋

:    .......

笑傲江湖实在是一本异书,就和鹿鼎记一样,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在笑傲江湖

里的人,不单止令狐冲,不单止任我行,也决不单止任莹莹。许多很少过面的人

物如蓝凤凰,田伯光,甚至是祖千秋,都给任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不戒和尚了

 其实金庸创造这个人物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象韦小宝一样,都是为了嘲笑

封建的世俗礼教,不戒,只有他能不戒而已,换了田伯光,或者令狐冲,都是不

行的。所以,不戒收服了田伯光后,给他取了一个正好相反的名字,“不可不戒

”。我想换了令狐冲被大和尚收服,大和尚也一定会给令狐冲取一个同样的名字

。为什么只有不戒可以“不戒”呢?从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和

尚实在是一个天真烂漫,毫无心计的直肠性子,在笑傲江湖里,只有大和尚一人

能够担当而已。实际上不戒的形象正是对佛法的极大扬弃,佛法一直宣扬的是苦

修,认为人生在世实在是一种苦难,惟有升登西方极乐才是摆脱臭皮囊的唯一道

路,大概在唐朝以后中国的唯心思想家们开始了对佛教理念的同化,对于业果的

观念开始转变,认为只要心念诚挚,或者说多存善念,多行善事,最后就算没有

艰苦的修行,一样能够脱离苦海成就善果。我想,金庸先生已经深得其中三味。

不戒,同过去的一切和尚形象都不同(而且后来也不再有类似成功的例子了,宝

树是远远不能同不戒相比的),不戒和尚不象少林寺的主持,因为道德观念,或

者从自己自身的(出家人嘛)出发,而往往不能对尘世的俗事做太多的评价。而

金庸先生创造不戒,正是为了告诉我们,佛法所宣扬的真正含义在于“普渡苍生

,哀天悯人”,而为了达到这一结果,就要修行者积极入世。所谓“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可是后来的统治者有意无意的放大了佛教的消极部分,以至终于

流毒万古。不戒的形象,给我们的启示,可以说毫不亚于韦小宝。


--
忘了吧;
忘记痛,就不会有梦;
没有梦,就看不见五月的繁花。
                 ——明教刺客

※ 修改:.submerge 于 Jul 27 20:34:54 修改本文.[FROM: 202.96.191.124]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