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pperonipiz() 
整理人: yerk(2000-11-06 13:30:01), 站内信件
 | 
 
 
懦夫和暴君  
 
 郭靖可是名门之后,祖上是梁山英雄,但他本人却不过是一个傻小子。他的恶运  
   
 来得有些冤枉,一是被丘处机连累,二是被邻居连累,所以成了遗腹子。他的好  
   
 运也来得有些莫名其妙,江湖中人打个赌,就注定了他的一生;初出道,居然会  
   
 遇上傻姑娘黄蓉,成就一门姻缘。蓉儿做了无数聪明事,这件事做得委实不可理  
   
 喻,一下子就靠在了郭靖怀里。  
 一般情形下论人,忠厚老实、善良朴实的是老农民或老工人,这种秉性其实是农  
   
 耕社会的产物。郭靖这个人,自从练成《九阴真经》上的武功后,看似一代大侠  
   
 ,其实还是脱不了农耕社会的本色。  
 年轻时,郭靖是一个憨厚的小伙子,说话一句是一句,极其质朴。即使成了金刀  
   
 驸马,也是实心眼儿,尽管小说中写了许多他因傻得福的故事,但如果他真的在  
   
 官场上混,恐怕是吃不开的。他甚至没有他父亲的逼人英气,但与一手抚养他长  
   
 大的母亲却极其相似。有人说他母亲被成吉思汗害死,竟不思报仇,是不孝之子  
   
 ,这是不明白他的为人。他像千百年来受尽欺凌的农民一样,有人逼上门来时,  
   
 尽量退避三舍,做缩头乌龟,万不得已自卫一下,心里还有许多歉疚,这一点,  
   
 他在江湖上行走也时有表现,直到做了大侠,名满天下,送杨过去全真教时,才  
   
 弄了点派头出来。他还有许多封建的传统美德,在蒙古长大,就忠于蒙古,忠比  
   
 孝要紧;因为是汉族人,蒙古南征,也要出来抵抗,民族主义比忠君要紧;成吉  
   
 思汗要屠城,这可是人命关天,所以更要紧。这些在他都是天性。  
 但对女人却不这样。我觉得黄蓉嫁给他实在是瞎了眼睛,因为女人在他心中,不  
   
 是需要爱的,而是“衣服”,甚至敝履。黄蓉对他用情至深,他也可以浑浑噩噩  
   
 ,可以一再伤害她;华筝一心在他身上,他可以在温山软水的江南将之忘记,比  
   
 华筝的深情更重要的是诺言,他曾答应过要娶华筝,所以他准备娶她,这意味着  
   
 他同时伤害华筝和黄蓉,但他并不放在心上,别说在黄蓉的血泪面前,即使在黄  
   
 药师的落英神掌之下,他也全不在乎。  
 他的师父们死于桃花岛,那时他表现出来的决绝,对黄蓉来说无异于斧刃加颈,  
   
 黄蓉百喙莫置,只好自己坚强起来,“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郭靖  
   
 在干什么?他还是在表现他的“忠”,这是对忠君思想的延伸。即使是黄药师杀  
   
 的人,他该找黄药师去报仇――他也果然这样干了,不似忘记杀母之仇般窝囊―  
   
 ―可是他也用不着将黄蓉逼死。  
 所以说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并非真的那么超然众人,不过是  
   
 他的忠君爱国思想比别的人更本质而已。  
 这不是郭靖的局限,而是金庸的局限,他在创作这部小说时,远未达到后来的思  
   
 想境界。我这样说的理由是,欧阳锋杀了一个塾师,将他的人头给黄药师,黄药  
   
 师说“忠孝乃人之大节”,对塾师拜了两拜。他这一举动不是针对生命的,而是  
   
 针对塾师宣扬的忠孝观,黄药师的言行,与他自我标榜的“非汤武薄周公”相差  
   
 过远,能高明到哪里去?倒是被欧阳锋一语中的:“黄老邪,我看也不过如此。  
   
 ”  
 郭靖的中年是在襄阳度过的。这时他俨然是一名边关守将,令行禁止,威风凛凛  
   
 ,连每天共枕的黄蓉看见他身披戎装的背影还不免心动。但除了他武艺高强之外  
   
 ,攻守之计,想必全然出自黄蓉,至少是黄蓉借传授岳飞的兵法教给他的。  
 另一方面,在他的私生活上又是怎样的呢?不说管教女儿失败,单在对待杨过上  
   
 ,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当杨过污衣相见时,他是一腔热忱;但一旦他得知杨过  
   
 在全真教破门而出,与师父小龙女恋爱,他立即摆出一副卫道士面孔,义愤填膺  
   
 。  
 当年杨康因为丘处机之失而身败名裂,他居然不顾前车之鉴,又一次将杨过送到  
   
 终南山,这事本来就值得商榷。杨过做事不合当时礼法,他竟然想用降龙十八掌  
   
 将之杀了。他是为杨过好,是恨铁不成钢,可是多少恶事是在这种名义下做出来  
   
 的?这是典型的暴君作风,依然是农耕社会封建家长制的本色。当然,郭靖对杨  
   
 过也倾心相待,也原谅他的过去,也鼓励他做另一个郭靖,可是这种仁义,这种  
   
 国士之礼,与他的家长制作风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他的观念是绝对真理,无比  
   
 完美,如此而已。  
 看上去懦夫和暴君是对立的两方面,但自古凌下者必媚上,两者往往集中于一身  
   
 ,成为相反相成的矛盾体。是以作为人物形象,郭靖才显得较为丰满。  
 《射雕英雄传》结尾部分,写到郭靖的哲学思考,看上去是提升了郭靖的境界,  
   
 经丘处机特别是洪七公点拨豁然开悟。可是他的内心冲突实在是幼稚无比:学武  
   
 会伤人,所以还是不学武的好,所以被人打得鼻青眼肿也不还手。这时,郭靖其  
   
 实又回到了母亲被害死时的那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的思想状况中。他的境界依然  
   
 是那个愚鲁蒙昧的懦弱“良民”。  
 
 (以上引文均未核对,特此说明)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3.4.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