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武侠杂谈>>【名士风流侠士心】——读《梁羽生传》

主题:【名士风流侠士心】——读《梁羽生传》
发信人: jademan()
整理人: submerge(2000-04-26 02:32:38), 站内信件
    虽说近年来对于新派武侠发展史的第一笔应落在何处颇有争议,但无疑梁羽
生应该是极重要的开篇章节,因为确实只有他那一部《龙虎斗京华》才有这股持
续至今的新派武侠热潮,并直接带动产生了金庸这样的流行文化高峰,对于改变
人们对武侠小说的成见,带领通俗文化因应时世走到新的境界,梁羽生功不可抹


    出身广西蒙山一富庶门第、原名陈文统的梁羽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饱读
诗书,少时即能歌赋,少负文名。中学时即与广西文化界人士来往密切,后机缘
所至得师从名历史学者简又文治学。大学时在广州岭南大学又在国学大师陈寅恪
高足金应熙门下修习历史,纵谈武侠。同时在校内兼任学生报主编,指点江山,
由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甚至为陈寅恪大师所赏识。这些均为日后武侠创作打下
深厚基础。

    大学毕业后入香港《大公报》任职,主持编辑副刊事务,与当时以历史演义
《金陵春梦》而名噪一时的唐人、后来叱咤风云的金庸等共为同事。1954年香港
两武林人士在澳门举行一场比武,为刺激报纸销量而被推荐试撰武侠小说《龙虎
斗京华》,一炮而红,后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三十年间竟以武侠为笔墨主业,
陆续写下三十五部一百六十余册的武侠小说,成为一代武侠宗师,更带领新派武
侠走向新境界,带动金庸等更多武侠大匠的出现,被奉为新派鼻祖。八十年代初
,梁氏封刀不写武侠,乃专注于撰写棋评诗话联艺等学术文章,同时修订武侠著
作。至九十年代,则隐居澳洲悉尼,寄情山水,与笔下人物最终命运无异。

    谈起梁羽生,自然不免同与他齐名的另一位大侠金庸相比较了。若说金庸受
西洋文学影响甚深,是一名洋才子,则梁羽生却是一位饱读诗书,国学造诣深厚
,名士气十足的中国书生了。金庸小说多受西方文化影响,手法多类西方电影技
巧;梁氏小说则效法于中国传统侠义小说,但两人各擅胜场,互有优劣长短,堪
称一时瑜亮。现实中的大侠,金庸成功办报,纵横政坛,文政商三大江湖应付自
如,反之梁羽生则淡薄名利,一生追求心灵清净,故他宁愿寄情山水之间,寄情
琴棋书画之中,典型的中国名士。晚年更笃信基督教义洗礼成为基督教徒,一代
大侠的最终归宿竟如此,却令人不禁感慨侠之岂存焉?或许游侠江湖只不过是中
国文人千古之下心底一个纯真的梦罢。
 
    市面之上记载梁羽生侠文事迹的资料传记不多且不准确,“想为坊间提供一
部有关梁羽生生平事迹最为详尽和尽量准确的研究参考资料”,澳籍华人刘维群
于去年底出版了这一部30余万言、长江文艺版的《梁羽生传》,可谓目前市面上
最为详尽最为权威的梁氏传记了。刘先生南开中文毕业,后移居澳洲讲学,与梁
羽生同居一市,他“一方面对梁先生本人作了上十次的访谈,并专程去中国大陆
等地访问梁先生的故友;另一方面,在澳洲、大陆及香港等地大量资料搜集”,
故笔下资料丰富文笔生动,方方面面仔细勾勒出梁氏书剑一生,不失为一本好的
传记著作。

    全书三十五章,暗合梁氏三十五部武侠著作之数,从梁氏出生前后家世写到
九十年代移居澳洲,时跨七十载。每一章都引用梁氏武侠诗词为提要,巧妙地将
梁氏笔墨生涯的人物事连缀起来。这一部书更可与1994年冷夏所著的《文坛侠圣
——金庸传》相比较相印证,互为兄弟篇。而资料之翔实,文笔之考究,我私下
认为比起《金庸传》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作者一番苦心仔细考证,对与梁羽
生有关的一切人事地点事件均入微考察一一交代,似与传记主旨无大关联,显得
繁冗,恐降低了它的可读性。


                                             [2000.3.25凌晨]

<另,今日在《广州日报》看到一则谜语甚是有趣,姑录如下:
画栋巢中有雏燕——打一香港作家,答案:梁羽生>

--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向往之。
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1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