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uziniu() 
整理人: byia(2000-02-08 20:16:54), 站内信件
 | 
 
 
在武侠小说中,由于金庸的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写
 到明教,使明教蜚声一时,成为侠的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
 一个典型。
 金庸笔下的明教,先是被人称为“魔教”,因为他们长期
 受到朝廷压抑,行事不免诡秘,江湖中人对其知之甚少,故
 视之为“魔”;因为他们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恶,拯救世人,坚
 决对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门派梦寐以求的首先是称雄江湖、对
 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态度不同,他们的志趣、行为自然与一
 般江湖有异,故被视之为“魔”;又因他们久受压抑,行事不
 免乖张,气氛不免神秘,与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杀
 孽、多有得罪,故被视之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坏人从
 中挑唆、破坏;再加上教内高手如云,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
 妒(如峨眉灭绝师大使有此嫌疑)等等;他们的名声便完全
 被江湖中人传坏了。所以,明教随即遭到了江湖六大“名门
 正派”——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昆仑、崆峒的围攻。直
 到这时,明教总坛光明顶高手尽皆遭成昆暗算负伤,无力抵
 抗,面临毁灭之时,人们才逐渐开始认识到明教的真面目。金
 庸在这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写:
 
 当此之际,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俱知今日大数己
 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
 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
 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
 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以下,天鹰
 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厨工仗役,个个神态庄严,丝
 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
 空智大师合十道:“善哉!善哉!”
 俞莲舟心道:“这几句经文,想是他魔教教众每
 当身死之前所诵的了。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
 悯众人多忧多患,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当
 年创设明教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传
 到后世,反而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渊蔽。”
 这样,金庸笔下的明教,既有明显的魔性,行为、信仰都与
 中原武林各大门派的华夏中心传统意识大为不同,在各派的
 围剿中不免出手狠辣,行事乖张诡秘,多造杀孽;同时他们
 也有明显的合理性,比如对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抗元
 的坚决性,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权利等。或者说,所谓
 “魔性”,只是因为个另!丧,乙病狂、处,乙积虑的人,才引起一
 场江湖武林中的浩劫。在许多武侠小说里,这种“魔性”在
 魔教里似乎代代相传,这其实也是片面的看法,张无忌作了
 明教教主,仍是性情中人;光明左、右使杨逍、范遥,岂不
 正意味着自由、逍遥?“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人
 看来有不同的含义和倾向,这形成了历史与小说相结合的神
 秘教派的复杂性。
 顺便再说到金庸所写明教的组织机构,也深受秘密教派
 的启发。总教中神的象征是一位圣处女,中土明教教首为教
 主,他必须学会独门心法乾坤大挪移,也只有他才可以学这
 套武功。协助教主的是光明左使杨逍、光明右使范遥,再往
 下是四大护教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龙王黛绮丝、白眉鹰王
 殷天正、金毛狮王谢逊。青翼蝠王韦一笑;再下有五散人。总
 坛的武装为五行旗使率领的五行旗,各地有分坛。像这种组
 织形式,便跟八卦教等武场秘密教派很相似。
 最后,我们说完了秘密教派的风雨历程,无论是文场或
 武场教门,还是明教一类的形式,宋代以来,秘密教派在中
 国农民中很有市场,尤其是在北方。固定于一处的,形成了
 强大的地方势力;散布各地的,形成了相互呼应纵横天下的
 格局。是江湖上的“立强于世”者。
 秘密教派大多数被朝廷列为“邪教”;在老老实实的顺民
 心中,则是极其神秘的“魔教”;在所谓“名门正派”的眼里,
 他们是“外道”,因为他们要宣扬现在世界的苦难,要拯救众
 生,不免以武犯禁,不免人在江湖,于是有血火刀光,“走不
 尽天涯路,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他们也曾有一番轰烈的抱:
 负,于是“每个人也自称英雄”。苍茫大地,演出着一幕幕惊
 心动魄而身不由己的江湖曲。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走一步无怨无悔,死死生生,人在
 江湖,也曾潇洒自如。
 因为他们信念至深,凭一种是非黑白,刀光剑影,人在
 江湖,也曾侠义干云。
 魔那?
 神那?
 人在江湖,又有谁能分得清?
  --     
        天下英才出我辈,
           一入网易岁月摧;
               古金梁温谈笑中,
                   不胜游云一场醉。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5.1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