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爵士音乐>>爵士评论>>杂谈>>【转载】爵士标准曲

主题:【转载】爵士标准曲
发信人: jasonlu(.50)
整理人: burn4brazil(2002-07-16 15:44:09), 站内信件
作者:苏重


將載於 音響論壇 雜誌

爵士 標準曲

在討論爵士樂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聽到或是看到人家說:「這一首
standard如何如何?」、「唱片裡收錄了〈Autumn Leaves〉等標準曲目」
之類的語句。「標準曲standards」這個名詞常常出現,好像很熟悉,
卻又講不太清楚,大家也許知道很多有名的歌像是〈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My Funny Valentine〉、〈Night And Day〉、
〈Round Midnight〉等等都是標準曲,但是到底什麼是「標準曲」呢?

在聽爵士樂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許多歌曲,包括剛剛列出來的這幾首,
經常重覆出現,細心一點,還會看到熟悉的詞曲作者名字:
柯波特(Cole Porter)、喬治與艾拉蓋希文(George & Ira Gershwin)、
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等等,這些標準曲和標準曲作者,
在爵士樂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先等一下,世界上,根本沒有「標準曲作者」這玩意兒!

「標準」,顧名思義,當然要多數人公認才行,所謂標準曲,
如果要勉強有個定義的話,指的是多數爵士樂手經常拿來演奏的
一套曲目(repertoire)。就像每個人進到KTV,總有幾曲拿手歌,
每個樂手也都有一些最拿手、最適合他演出的曲子,而「標準曲」,
就是整個爵士圈子應該都大致熟悉的樂曲。曾經和留美歸國的吉他手
呂錦盈聊過,他就會說:「標準曲喔,有列在Real Book(原版歌本)
上的歌就是!」real book是一本厚厚的大歌本,上面整理了數百首
歌曲的簡譜、和弦等等,功用就跟台灣民歌餐廳裡歌手帶的歌本一樣,
作場演出時圖個方便。

既然是當作演出曲目,標準曲的第一個特色,就是「熟悉」,必得是
旋律一出來,就引起台下聽眾會心微笑的經典名曲,早年的爵士樂手,
經常拿百老匯老歌來演奏,這些歌曲歷經六、七十年仍然膾炙人口,
一方面旋律優美動聽,另一方面,台上台下都對這些曲子心領神會,
對樂手來說,是很好的溝通工具。所以,蓋希文著名音樂劇
《Porgy & Beth》中的〈Summertime〉、羅傑與哈特(Rodgers & Hart)
《Babes In Arms》劇中的〈My Funny Valentine〉等人人耳熟能詳的歌曲
(這些歌,連台灣聽眾都不陌生吧!),就成了爵士樂手經常演奏的作品。

還有另外一種標準曲,我們也經常聽到,就是從樂手觀點看來,
很「有趣」的歌曲。像是出自蓋希文《Girl Crazy》劇中的
〈I Got Rhythm〉就是個好例子,蓋希文是位傑出的美國作曲家,
作品雅俗共賞,但是其中往往頗有深意,這首歌的和弦配置非常
有意思,對習於即興的爵士樂手來說,簡直是提供了一個好玩得
不得了的素材,很多人就以這首歌為原型來做變化推演、即興練習,
甚至重新創作出精彩的音樂,像是艾靈頓公爵的〈Cotton Tail〉、
薩克斯風手桑尼羅林斯(Sonny Rollins)的〈Oleo〉等,都是根據
〈I Got Rhythm〉的和弦進行所創作的樂曲,爵士樂手們甚至把
這樣的曲子和練習模式稱為「Rhythm Changes」,成了某種專有名詞。
關於這個部分,大家有上網的話,可以到爵士樂小提琴手謝啟彬的網站:
 www.chipin-kaiya.com去看看,
啟彬在站上有相當詳盡的解說。

爵士樂發展了上百年,很多了不起的樂手都有令人難忘的經典演出,
建立了從此之後所有人對這首歌的記憶印象完全改變的分水嶺。
現在隨便找個人,比如說叫影星麥特戴蒙演《天才雷普利》的時候唱
〈My Funny Valentine〉,會有查特貝克(Chet Baker)的味道,
就是這個道理。許多標準曲都會有標準版本,讓這一首歌和它的
最佳詮釋者一起流存在聽眾腦海當中,一聽就想到某一位樂手,
像是〈Body And Soul〉讓人聯想到薩克斯風手柯爾曼霍金斯
(Coleman Hawkins)、歌手強尼哈特曼(Johnny Hartman)唱的
〈Lush Life〉令人難忘等等,對於後人來說,再去演出這些
經典版本當然難度很高,但也算是充滿挑戰性的刺激任務。

有些歌,是在類似的狀況下變成標準曲,這些歌曲可能原本樂手
並不熟悉,但是經過名家演繹之後,大家才突然發現:
「原來這首歌可以這樣玩!」。最著名的例子是〈My Favorite Things〉,
這本是音樂劇《真善美》的插曲,後來改編成電影之後,
成為許多人朗朗上口的名曲,爵士樂的詮釋版本原來並不多,
但是在六零年代,薩克斯風手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很喜歡這首曲子,
不但錄製了同名專輯,還多次拿來現場演出,柯川當時的演奏風格非常自由即興,
本來只有兩三分鐘長的一首小品,他最長的即興版本超過一個小時。
在柯川之後,任何人再去演奏〈My Favorite Things〉,都變成相當沈重的負擔:
每個人都會拿你跟大師比較!

今天不管唱片或現場,你聽到的標準曲,可能都是有原因的,
一則可能樂手借力使力,用熟悉的老歌來吸引聽眾,一則是要在老歌之中
發展新意。但是,除了這些借用百老匯流行歌曲主題之外的歌曲,
爵士樂手們也有許多創作,而樂手之所以創作這樣的歌曲,多半是要讓自己
能夠盡情發揮,而欣賞崇拜這些樂手的後進們,當然也會努力地練習這些樂曲,
搞清楚心中的偶像在玩些什麼。所以你會聽到柯川複雜萬分的〈Giant Steps〉
成為後輩薩克斯風手的終極難關、塞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的
〈Round Midnight〉成為鋼琴手喜愛的曲目等等。有時,甚至還有「跨界」
的情形出現,比如說小喇叭手邁爾士戴維斯五零年代復出時以
〈Round Midnight〉一戰成名,此後,這首歌就不再只是鋼琴手的標準曲了!

標準曲這件事,其實還有蠻多可以談的,也許再找機會跟各位聊聊,
不管怎麼說,如果想多聽些標準曲,不妨試試市面上以作曲家為選曲標準的選集,
像是什麼《The Jazz Giants Play Cole Porter》
(Fantasy唱片公司的百老匯經典大師系列之一)、
《Blue Monk》(這個標題有趣,既是Blue Note唱片公司旗下藝人錄製的孟克作品集,
孟克老兄有一首名曲也叫這個名字),
或者是女歌手艾拉費茲傑羅的歌曲集(Songbook)系列等等,
再不然,你也可以直接去買鋼琴家凱斯傑瑞的作品,他有兩張唱片,
就叫《Standards Vol 1》、《Standards Vol 2》!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