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nghuhao()
整理人: yerk(2000-04-26 01:52:49), 站内信件
|
俗语说无巧不成书,小说中总会有巧合,因为所描写的毕竟不是普通人平淡的人
生。不过能够避免的巧合还是要避免的,过多的巧合毕竟让人觉得不可信。基本
的规则是,能不巧的就不巧,能不太巧的就不太巧。
可是金庸写书,却似乎把巧合作为正常的手段,很多时候竟是在故意制造巧
合。我曾举过段誉遇到众妹子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
再比如,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一出少林寺门,“恰巧”就碰上了群雄追杀向问
天,真是太凑巧了。这种巧合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不需浪费太多笔墨就可以把
两者拉开,高明一点的写法是暂时转移视点,把笔尖离开主人公,描写一下向问
天的被追杀,而后引入令狐冲,如果对主人公比较眷恋,不想把笔尖移开,那也
可以换一个地点和时间,一句“一个月之后”之类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有了
。这样一来,就把遇见向问天这件事化作了这段时间中的一件大事,读者当然可
以推想到这中间理应还有许多小事,小说不是流水账,所以没有描写。
可惜金庸似乎不懂这种简单的手法,据网友说,王朔说过金庸“没吃过猪肉
,也应看过猪走”,这句话很有道理,我是看过猪走的。
在天龙中还有更典型的例子。例如段誉刚碰到箫峰,箫峰就被赶出了丐帮,
箫峰刚一碰到“陛下”就发生了政变,这些都过于巧合了,让人怀疑他们一定是
丧门星。这些巧合也是应当被拉开的。
除此之外有些巧合是极其勉强的。例如,箫峰给阿朱治伤,“恰巧”这位好
像是全天下唯一能治伤的、从未听说过的、据说还在躲避大仇人的局外人却正要
召集群雄对付箫峰,这是为了能把救人和杀人拉到一块,给箫峰破誓杀人制造出
一个“侠义之心”的借口。
这个巧合实际反映了金庸并无一个严密的布局,倘若早有写这样情节的打算
,一定会在小说中安排下伏笔,这样就不会这么突兀,例如他可以先把薛神医写
成一个德高望重、疾恶如仇(或是痛恨契丹人)的人物,这样他要对付箫峰也在
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必然。
有些巧合是十分卑鄙的。例如箫峰误信人言找段正淳报仇时,阿朱“恰巧”
发现自己是段的女儿,这些巧合不过是为了干掉阿朱。当然,她一死之后,箫大
英雄一身轻松,心明眼亮,“恰巧”发现了条幅,误会误会,真相大白了。
之所以要干掉阿朱是因为金庸一时兴起,让他们发生了“爱情”,麻烦的是
一时说高兴了,“塞外牧羊”,大英雄有变成牧童的危险,这样就算天缘凑巧得
遇“陛下”,也没有贪图富贵久居“南院大王”之位的道理。对于他们这固然是
好事,可是箫峰却不免作为“契丹狗”终其一生了,读者怎会喜欢?所以阿朱必
须死。
再比如慕容复杀人那段情节,是为了段誉能娶上众妹子作娇妻美妾,所以十
分恶心的让他的母亲失身于乞丐,可是这样一来他如何与父母相处?所以把他的
父母干掉免得麻烦。值得玩味的是这位乞丐“恰巧”就是“延庆太子”,这是为
了不让段誉被赶出皇宫,这样一来段公子反倒成了皇室正统,可以心安理得的坐
皇位了。
就我看来,段誉娶不得娶上娇妻美妾于人物形象并无关系,不必写出这么恶
心的情节追求大团圆。可是这样一来喜欢段誉的读者就会觉得不满意,这怎么行
?
这一段情节把金庸的媚俗表现得淋漓尽致。看这样的东西,读者会在不知不
觉之间接受这样一个信息,主角是小说唯一的中心,一切人都为他而生,为他而
死,都得围着他转。这正是武侠被视为精神鸦片的由来,与杀戮无关。
附白:这个贴自我早就写完了,可是看看选材基本只集中于记忆深刻的天龙,有充实
的必要,我答应过晕眩是"面".而且有点散乱,应该整理一下,所以没拿出来.可是看
到晕眩的捍卫金庸,立刻明白我不过是在和信徒谈论上帝,有什么用?
有一句话我在"武侠小说不过是垃圾"(网易中原题:金学金学,别肉麻了!)中删掉了
,现在补上:
作者和读者类似于厨子和食客,一个厨子做出饭菜卖出来赚钱,自然有人说
好,有人说不好,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些网友的奴才嘴脸,我是非常看不惯的,
金庸“他老人家”,金庸怎么了?真是奇怪,什么时候食客要向厨子效忠了?
晕眩说我"觉得委屈",真是从何说起,我只是觉得不耐烦,早就说过的东西,还要重
复,十分浅显的道理,却得解释.比如晕眩责我"点",而我早已贴出了"面",就是那篇
"媚俗的垃圾",却没人拿出有力的驳斥.有人回答"陈近南",真让我哭笑不得.
晕眩一附博学的样子,吓人得很,可基本事理却从没弄明白过.
版权所有:复仇魔神 原作
本人对此文作者的观点持反对态度!!!!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修改:.linghuhao 于 Jan 21 14:21:07 修改本文.[FROM: 202.103.47.13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47.1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