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谈古论金>>打翻金庸之神话>>打翻金庸的神坛2之金庸小说大颠覆

主题:打翻金庸的神坛2之金庸小说大颠覆
发信人: jingle_bell()
整理人: yerk(2000-04-26 01:35:36), 站内信件
                        2金庸小说大颠覆
金庸是个聪明人,更是个聪明的商人,他深知写小说与做生意一样,都要有精品

意识,而以他的才气与精力,再写下去只会把自己废掉,还是见好就收为妙。所

以他只写了十五部就收手了。余下的时间便是"守业"阶段了。

而梁羽生与古龙却为斗米或为文债而折腰,肆意挥霍自己的才情,以致炮制出许

多次品,还有的作品虎头蛇尾,前半部十分精彩,后半部却草草了事或找人代笔

,糟蹋了一部好书,如《大唐游侠传》、《圆月弯刀》等,以致破坏了人们对他

们的好印象,造成了不如金庸的错觉。但他们的《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

、《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等等,都不失为经典中之经典。

金庸虽然坚持走"少而精"的路线,并因此受到许多人的顶礼膜拜,但他区区十五

部书中,其实也是良莠混杂。

《越女剑》是人们如厕忘带手纸时的最佳替代品,难怪连金庸也羞于将其列入那

副对联中。

《白马啸西风》、《鸳鸯刀》的水平是中学生习作。

《倚天屠龙记》的后半部、《碧血剑》、《侠客行》,都是文字粗糙、情节草率

的货色,应该都扔到回收站去,看看当年马景涛演的《倚》剧(原台湾版极糟糕

,经TVB剪辑后实在妙手回春),比原著高出何止百倍,尤其将原著中一闪而过的

跑龙套角色朱元璋提升为第二男主角实为神来之笔,张(无忌)朱(元璋)斗法

更精彩之至。

《飞狐外传》、《连城诀》小打小闹,不够大气,自然难成大器。其中《连城诀

》是个异数,有点古龙的味道,也比较血腥,书中人物说死就死。而《飞狐外传

》的前段又是回忆,又是感叹,语言文不文,白不白,不伦不类,后来才好了点

。全书的场景变化狭小,活像一出室内肥皂剧,另外人物动辄自断双手、自残双

目……

幸好以上许多都是"小品",而剩下七部方算是水准之作,恰好又大多是"大片"而

引人注目,于是才为人所称道。

但此七部也难称部部经典。我认为其成名作《射雕英雄传》就是一例,充其量就

是一部笔法工整的高水平评书而已。其实评书不只是三国隋唐呼杨岳,还有许多

"武侠"类的,除了文字过于口语化、有时有神鬼报应外,其故事结构、想像力等

与《射》如出一辙,《射》很可能便是脱胎于这类作品。

"黑虎掏心"和"亢龙有悔"的招数名称并没有什么不同,换汤不换药的"龙"不见得

就文雅多少,反倒平实的"虎"更加直观。

骑鱼骑雕并不比骑龙骑鹤的想象力高,反而有抄袭之嫌,意境也逊。

掉进山谷学了一身本事的套子,已屡见不鲜。当年程咬金就已探过地穴而成为混

世魔王。

我曾经看过许多武侠评书和公案、侠义小说,看了《射雕》,给我的感觉是"不过

如此",甚至没有超过还珠楼主(又是"还珠"?!)等人的作品。

对比《萍踪侠影》的张丹枫和《射雕》的郭靖,两人的身世都交织着汉胡的民族

情仇,但《萍》中张家、云家、澹台家乃至石家恩怨矛盾贯穿始终,正是国仇家

恨,儿女情长,环环相扣,怎生了断。而《射雕》的主题原本也是相近的,可写

着写着就变了味了,尽管增加了宋元之争为时代背景,想搞一些"历史沉重感",

最终却变成华山论剑之类的江湖闹剧集锦,而郭靖驰骋大草原、成吉思汉星陨等

场景都没给人留下印象,人们只记得西毒的蛤蟆功。有机会成为第二号男主角从

而提升全书思想高度的杨康,也因此被人遗忘。

记得当年有一部《射雕英雄传前传》的冒牌货风行一时,上海著名的《故事会》

居然也节选了一段登出,还加上编者按,大意说金庸先生又出了新作,特意刊登

,以飨读者云云。

其实金庸在内地的走红,也要感谢"全庸"、"金肃"之流的"作家",是他们极大地

丰富了金庸的文学宝库。当然现在人人都知道那副对联,自然无法冒充了。但人

们能将"全庸"和"金庸"等同起来,说明后者也高不到哪儿去,而且对其的赞誉与

崇拜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

《射雕》的人物描写也很不成功,郭靖并不是什么"高大全",而是活像一个弱智

人士或没有思想的木偶,性格单一虚假流于表面,更加没有情感,不会哭,不会

笑。黄蓉的伶俐似是作者为了反衬男主角而勉强"作"出来的,太失自然,还不如

那个很红的什么薇。

《神雕侠侣》要好于《射雕》,煽情戏大有进步,而主题戴上了一顶"冲破世俗"

的大帽子,境界也拔高了。可惜洋洋洒洒五集巨著,故事结构竟用单线发展,主

角只有杨过一人,未免小家。小龙女的形象和郭靖一样,一如她的脸色般苍白,

所以准确地讲,书名应改作《神雕侠》。

"深情狂放"的杨过的描写也是失败的,"狂"在何处?胳膊被砍断,老婆险完蛋,

嘴上说要报仇,可居然轻易就被金庸团结在"为国为民"的红旗下。金庸的前半部

的铺展是很好的,将杨郭之恩仇推到了极致,但轻轻一个"十六年"就烟消云散了



其实杨过的骨子里仍秉承了张无忌式的软弱与优柔寡断,还有金庸式的虚假。在

杨过看来,断了手算什么,老豆死了算什么,只要跟"龙儿"在一起就OK了,"龙儿

"没了也无所谓嘛,还可以等16年。至于报仇?就算了吧。何况"郭大侠"是好人哪

,他害得我这么惨也是应该的。所以书里出现的一丁点杨过要杀郭靖时的"思想斗

争",是假惺惺的。

依我的想法,应该将杨过塑造成一个真正介乎正邪之间的人物,在他练成铁剑后

,一方面固然深情等待,固然行侠仗义,但另一方面,将对所谓的"侠义道"进行

疯狂报复,被"名门正派"视作大魔头,最后同郭靖一道战死襄阳,恩仇泯于硝烟

中。因为我认为任何人遭受到这种巨变深仇,在心中绝不会再认为对方是什么"大

侠"、"好人",此乃人性使然,这样写将更真实,更有"人味"一些,也符合杨过的

性格与思想。同时矛盾冲突更多元化,更激烈,故事更好看,"思想层次"更高。


漫天残霞中,两军对垒的沙场上,忽然万马齐喑,寂静无声,白衣如雪的小龙女

,缓缓地抽出淑女剑,刺入自己的胸膛,微笑着倒在杨过的身旁,一朵血花在她

的胸前绽放,鲜艳得宛如情花,如果杨过看见的话,一定会说,这才是真正的龙

女花……

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更加震撼,也更加……香艳?

《笑傲江湖》在继续描述人物神奇际遇外,加强了人与人、人与江湖(社会)之

间的矛盾描写,但文笔、结构都显得比较粗糙。

前面已说了一下《鹿鼎记》,它虽备受倪匡推崇,可是我觉得热闹却低档,绝不

如相类的《绝代双骄》,韦小宝也远没有小鱼儿出彩与可爱,整个故事就在不住

的"鬼使神差、阴差阳错"中推进,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的发迹很多情节依靠误打

误撞(运气,客观因素)。而《绝》中小鱼儿化险为夷更多的是凭借其机智,在

这里人的主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至少小鱼儿是个精通厨艺、开锁、医术等等百

科全书式的人才。(至于林志颖的《绝代双骄》,真是糟蹋原著。不知他是在演

六小龄童还是女扮男装的赵薇,恶心透顶。此系闲话。)

只是《鹿》的故事放在了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背景下,比起《绝》那MUD式的大江

湖背景更能唬人,再加上有七个老婆的艳遇,是这些敏感因素使它获得成功。须

知政治与色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噱头。

我认为余下三部才是金庸的最佳作品。

《书剑恩仇录》写他的故乡故事,自然挥洒自如,虽似有点平淡,却如一杯好茶

,而且紧凑,不像其他几部小说那样胡乱伸展枝叶,编造出许多可有可无的情节

出来。"茶是故乡浓",当然比什么"百集长剧"好。

《天龙8部》是他最漂亮的大部头,结构多线交错,如果说《神雕》是一条线,《

天龙》就是一张网了。各主次角色也是所有作品中形象最为丰满的。只是邪派的

描写稍嫌过火,有点像梁羽生后期作品那些魔煞功夫,情节转折过于牵强,哗众

取宠。就如段氏血缘关系的描写,当第一次说段誉的情人是妹妹时,我佩服金庸

的构思,但一而再三地如此写,只能说他黔驴技穷了。都说乔峰英雄,但段誉乐

天知命、随遇而安的形象似乎要更讨巧。

《雪山飞狐》虽短小,但颇精巧,可称金庸武侠作品排名之首(TVB陈锦鸿主演之

版本则实在差劲)。不过如果是古龙来写将会更出彩。
                  


--
阿井

※ 修改:.jingle_bell 于 Jan 23 17:37:29 修改本文.[FROM: 202.104.38.184]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8.18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