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ubmerge()
整理人: (1999-06-25 11:21:45), 站内信件
|
我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隐。恰如其分的形容了近五十年来的 中国文坛。在这五十年里,自然有无数的文学青年在缪斯的山谷里耗费了无数的 精神,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精品,比如文革的《第二次握手》,开放后的《平凡的 世界》,再如后来的《废都》等等。但是只要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就不难发 现,不论这些作品在当时有多么轰动,当时给多多高的评价,可是假以时日,便 烟消云散,根本不能形成一个稳固而强大的流派。这不能不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中 国文坛的最大遗憾。可是到了这一个世纪的末尾,当我们在这最后的日子里往回 望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了过去一直被我们忽视、冷落甚至曾经排斥过的东西— —武侠小说!在过去曾经叫做侠客小说的那种。这个流派的小说随改革开放的大 潮从新来到大陆不过二十多年,可是它流行之广,发行之巨,足叫人目瞪口呆, 甚至已经有人在说:“世界上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而有华人的地方, 就有侠客小说。”对于这种被称为“成人童话”的文学形式为什么会大行其道, 这里姑且不谈,先来谈谈近代侠客小说史上开先河且成就最高的两个人——金庸 与古龙在文学上的异同。
从这两个人的作品上看,二人在文学上的成熟过程都是相当近似的。在二人的早 期文学活动中,都曾创造过一些失败的作品。金庸的如《书剑恩仇录》,古龙的 如《绝代双娇》。但是在历经新生的阵痛后,二人又都写出了不少风格炯异,特 点鲜明的作品。前者如《笑凹江湖》、《射雕英雄传》等;后者如《武林外史》 、《边城浪子》等。这一时期的金与古,一南一北,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 佳作,这应是他们创作上的高峰期,但同时也是他们的风格发生逆转的时期,这 一时期二人的写作风格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一生的大部分计划都得到了实现后 ,两人又都开始进入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自我突破。此时二人在艺术修养、 文学造诣等诸方面早已遥领于侠客文学的其他同时代作家。到达这一境界是自然 的——穷,则思变。在这一阶段,金庸完成了他最后但一定是最完美的作品(仅 指长篇小说而言,金庸的最后一个作品是《越女剑》)——《鹿鼎记》,实现了 艺术上的升华。功成名就。可是同时期的古龙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的遗世之作 《猎鹰·赌局》在风格上还明显带有《陆小凤》《楚留香》时期的那种传记式的 色彩。就是说。他打算变,也正在变,可是由于生活上的其他原因,断送了他天 才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我们再也看不到古龙那大师级的下一部 作品了。
虽然两人在文学创造的过程中有这么些相同的地方;虽然,二人同是近代侠客文 学史上最砍仰就的高山;虽然,二人同是这将近二十年来大陆最富感召力的作家 。可是只要我们稍微对比一下二人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二人截然不同艺术风格。 对于金庸,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的理想主义;而古龙,则是为激进的现实主义。
(一)综观金庸的所有作品。可以发现他所描写的几乎都是一些江湖小虾在历经 磨难后到达人格顶峰的过程。当然,金庸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很自然的给这一 过程加上不同的背景、颜色和环境。不难发现,金庸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在 他笔下的众多人物,都通过正面渲染,反面铺衬,使之成长为身负国难家仇、肩 挑历史重担的侠客英雄。这些人物如最早的陈家洛,后来在郭靖、张无忌、杨过 等。其中刻画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则又莫过于郭靖这个人物了。可以说,郭靖 代表了金庸的文学理想。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郭靖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 一出世就卷入了宋金为代表的民族冲突中(当时的民族矛盾还有宋辽矛盾,宋蒙 矛盾,金辽矛盾等)。在轰轰烈烈的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中,作者描写了郭靖传奇 般的成长过程,为了表现出郭靖的拳拳之心,作者特意提到他为了民族所放弃的 许多:机会,爱情、友情……,而在此书的最后,写到郭靖与成吉思汗射雕于大 漠的一节,通过对郭靖外表、言语、举止、神情等各方面的描写,使郭靖这一不 屈的艺术形象完整的展现于读者的眼前。在虚构的历史情节里,金庸用“郭靖” 这一形象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英雄侠客观“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在金庸的眼里 ,“侠”决不仅仅是一种称呼而已,“侠”绝对是一种义务,一种精神。因而在 “郭靖”之后的“张无忌”、“杨过”等人在性格、行为、言语等各方面都表现 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起原因,我想,或者正出于此吧。
如果说这一时期的金庸还没有完全成长为理想主义文学代表的话,那么《笑傲江 湖》的出现,则奠定了金庸在理想主义文学上的最终成就。这本书,借当时的社 会背景(注意,〈笑傲江湖〉一书几乎去掉了历史背景,表现出金庸纯熟的写作 手法),塑造了诸如令狐冲、任盈盈、向问天等一大批性格凸现,呼之欲出的英 雄侠客。在他们于邪恶对抗的过程中,通过离奇的情节,进一步烘托了英雄的性 格,再次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扬善抑恶”,“公理战胜”的理想主义情感。到了 金庸文学创造的后期,这种特点达到了顶峰。在《鹿鼎记》一书中,主人公甚至 只是一个仅会及手三脚猫功夫,打架常用下三滥手段,平时爱赌好财,关键时刻 又贪生怕死的市井无赖。可是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这个“市井无赖”却不怕权 威,一次又一次的打倒了各地的一流高手,立下赫赫战功。同样也是这个市井无 赖,他有机会做陈近南、吴三桂之流做了一辈子却没有做成的事——做皇帝(虽 然陈近南只是想让别人做,而吴三桂一心想让自己做,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但是他放弃了,市井里的升斗小民在关键时刻忽然领悟了,一种伟大人格又诞 生了。在《鹿鼎记》中,主人公最后看似一事无成——论武,只怕不及陈近南的 一根手指头;论文,他连自己的名字都还不会写;论歼,又不及吴三桂之万一。 作者的实际意图不是写一个英雄,而是写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义”。“ 义”之所及,无可挡者。
在金庸塑造的人物中,我们很少发现哪个会为了生活(这里指吃、穿、拉、撒、 花这些实实在在的日常琐事)而烦恼的,英雄的性格是叫人敬仰的,举止谈吐无 不完美无缺;所忧所急不是国家民族就是社会前途(武林正是社会的缩影)。在 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金庸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可以说在传统理想主义文学上,金庸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二)与金庸相反的是,同时代的侠客文学的另义大家——古龙却另辟犀径,走 上了现实主义的创造大道。在某中程度上来说,古龙在作品比起金庸的作品来, 在故事、人物、情节、等各方面就虚构程度而言,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古 龙的小说中,完全扼杀了任何背景色彩的渲染,在一种黑白直接相接的对比中, 反而得到一种别样的效果。既然是虚构,如何说得上“现实”二字。其实古龙开 始写作的台湾,学术气氛犹如死水,谁敢拿现实题材——哪怕是历史题材来挣得 个针砭时事的恶名呢?这就决定了不会有比较现实的题材。
那是什么体现了古龙在文学上的现实主义风格呢?这就是与金庸“造神运动”相 对应的“人本主义”思想了。与金庸笔下大无畏的侠客英雄相比,我们说古龙笔 下的人物更加接近于现实中得“人”。比如《边城浪子》中的叶开、傅红雪,尤 其是后者,他身患恶疾(就这一点,在金庸的笔下简直是不可能的,主人公即使 有病,最后都会好的),背负家仇(当然后来也明白这仇并非是他“家”的)。 在公理和世情面前要非常痛苦的选择一种他其实根本就没有选择的道路来完成自 己的余生,这在金庸的作品中也是没有的。另外象在《七种武器》中,古龙干脆 不再描写什么英雄,杨铮等人在人格上都不是完美的,都不具备历史或者社会的 雄才大略。可是作者正是要通过这些江湖上的小卒,来极力表现“义”这种文学 理想。除了刻画大量痛苦的形象外,古龙还刻画了不少杀手形象。
杀手,尤其是职业杀手这一文学形象的出现,无疑是古龙的一大创举。现实社会 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竞争一下子被江湖中血淋淋的杀戮所代替了。古龙创造过一 大批以杀手为题材的小说,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莫过于《流星·蝴蝶·剑》了。 作者在这本书中刻画了孟星魂这个冷酷的杀手,通过他的眼睛,把江湖中各大势 力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一点一点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可以说,“杀手”成了古龙 的文学理想。在古龙的文学世界中,这些杀手不再有连小孩子也不会再相信的所 谓“奇遇”,他们能成为绝顶高手不是靠师傅,不是靠灵丹妙药,而是靠真实的 咬牙流血的苦练、苦修。在这些默默无闻的杀手身上,古龙用人最原始的本能, 向读者展示了人生应有的一份执着和严肃的意义。尤其令我们会联想到现实的是 ,一个顶级杀手的地位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如果,哪怕是有一时半刻的疏忽, 他就有可能立刻被别人取代,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更高、更快、更强,这与现实中 的竞争何其相近?而且杀手因为其职业所至,必然要求他会长期生活在现实中比 较灰暗的角落,这跟现实中默默无闻的人又何其相似?最重要的是,古龙通过杀 手这种艺术形象,彻底剥去了“侠客”身上光彩夺目的外衣,在古龙的世界中, 本领高强的好汉不再是一掷千斤,块肉斗酒,富可敌国的“贵族”,而是一些为 了养家糊口必须去老老实实的去工作的潦倒者,而更多的时候,往往只是为了一 顿饭,就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并非太多的收入。
虽然,在《陆小凤》,《楚留香》里,主人公已然都有轰轰烈烈的战绩,绝世的 武功人品,可是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喜悦,我们会发现其实同我们 身边的人别无二致。不再象金庸,大量描写英雄,说教式的套入道德评价,用一 种自上而下的高度去判断每个人的好坏。在古龙的文学世界里,即使天下无敌的 高手一样会为风月而忧伤,一样会有常人般的需求,而天下第一的那个人,也不 再一定是书中的正面人物。最后,古龙在写作上引进现代推理小说写法,对每一 件事重在过程,而不在与结果,不象金庸一定要得到结局,而且一定要得到判断 后的结局(〈雪山飞狐〉例外,另外如果可能——时间够,我会就雪山飞狐做专 门的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金、古二人在文学道路上的方向是根本不同的,但是这并不妨碍 他们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抛开两者在创造上方向性的不同,空谈谁好,谁不 好,那是无意义的。公正的说,金庸和古龙基于不同的方法,共同开创了现代侠 客小说的新篇章。正所谓“天下大道,殊途同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 千秋万世纷飞雪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