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谈古论金>>感受古龙>>感受古龙(五)

主题:感受古龙(五)
发信人: danielf()
整理人: danielf(1998-06-27 09:11:01),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versea 讨论区 】
【 原文由
 ying 所发表 】
                              感 觉 古 龙

                                  ⊙ 生命


                             五   生命的歌


        【题记:这个生命,并非是我的笔名。】

        从未有任何小说中有古龙这样对生命的赞颂,对生命的热爱。

        在古龙的小说中,无论是大奸大恶,大悲大喜,都有着一股昂扬的气
    质,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一种执着和热望。

        最典型的仍然是《萧十一郎》。
        提到萧十一郎,耳边仿佛又响起那首苍凉的歌---

        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
        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
        我想古龙肯定是仔细看过杰克·伦敦那篇著名的小说,一个饥渴的人
    和一头饥渴的狼相遇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冰原上,那是一种人与狼的冲
    突,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狼与自然的冲突,在那里,无论是人,还是狼,
    都模糊了物种的界限,而表现出他们共同的作为生物的本性,那就是对生
    命的热望,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生物对自然的抗争,所以,不但是最后战
    胜了自然和狼的人,也包括作为失败者的那只孤狼,都让读者们深深的为
    之感动,他们共同谱写出一首生命的赞歌。
        这种蓬勃的对生命的渴望,当是超越了一切人性和兽性,超越了善和
    恶,所以一个是最具理性的人,一个是最具兽性的狼,本是两个最具冲突
    的个体,竟那么奇妙地统一起来。(杰克·伦敦不愧是大师。)
        古龙对萧十一郎所投入的感情一定很深,或许是将自己所有的寂寞孤
    独和自己心中熊熊燃烧的生命的火焰和激情全部投入到这个人的身上,这
    个既具有狼性又具有人性的浪子,就那么傲然独立于世间,承受着风风雨
    雨,这个外表冷漠孤独的浪子,内心却如火在燃烧。
        从未试图探求过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齐秦,喜欢他那首歌--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人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在苍凉中我还能感觉到很多,对生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这种感觉
    也许绝不是可以言传的。
        只因为感觉。
        只因为喜欢。

        对生命的热爱给予了天下万物顽强的生命力,所以重伤的萧十一郎能
    回到狼群,能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回来,所以杨铮毅然斩去自己的右臂(离
    别钩--“离别,是为了永远的相聚”)所以公子羽希望“公子羽”能永
    远年轻,所以埋在山中的夜帝能微笑着饮酒,所以傅红雪的黑刀挖断了刀
    尖,古龙笔下所有的人都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也许你还会说:他们并不
    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甚至,他们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但是你可曾想过
    天下所有的人都会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对生命的热爱。耶酥复活的时
    候第一个看见的是一个妓女,佛也曾渡乞丐成佛,这乞丐,这妓女,岂非
    是普通人,但成佛成道,就不再是“普通人”,为什么?是因为心灵上的
    升华吗?但是他们原本就没有变化啊。
        变化的是他们的经历,那足以激励起一种精神,将普通的变成不普通
    的,将平凡的变成不平凡的,激励起更多的人更高层次的渴望,从这点上
    来说,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能激励人心的力量,而不用管这种力量是从哪里
    来。
        永远灿烂微笑的花满楼让我们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
        潇洒的楚留香告诉我们要爱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萧十一郎让我们明白人如何去顽强面对困境和艰难。
        铁心热血的铁中棠告诉我们这世上总有得失和执着。
        西门吹雪让我们理解人在世间有着更高更深的追求。
        段玉告诉我们其实诚实也是人世间一样强大的武器。
        ..............
        这一切,都是因为可爱的生命。(SHY,不是我哦!)

        *       *       *       *       *       *       *       *


        另一个我要为之而歌的是人性。

        人性是怎样的?是善?是恶?这一千古难题,还是让那些哲学家们继
    续去争论吧。古龙无疑是矛盾的,他试图给出一个定论,可惜他不是个哲
    学家,他自己心里也有着极大的冲突,结果是出现了极端的两种人性,或
    极善,或极恶。

        多数的时候,古龙相信善是人的本性,这多半是在酒酣的时候,酒酣
    意正浓,正是淋漓酣畅的时候,笔意如潮,思绪如潮,酒能让自己相信自
    己脑海中的那份理想和美好的幻象,人性本善,人性最善,正义必将战胜
    邪恶,邪永不胜正。
        所以有了沈浪,楚留香,陆小凤这样的绝顶人物,有了一个个最最阴
    险但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的阴谋,这些人中最出色的一个是小鱼儿。
        许多人喜欢将小鱼儿与韦小宝相比,有许多人认为韦小宝根本不能和
    小鱼儿相比,也有许多人认为小鱼儿根本不能和韦小宝相比。
        (我不得不赞叹金庸的了不起,将一个小混混放在那样的一个历史时
    代,将一个真实的背景和一个虚幻的人物融在一起,有位不认识的网友在
    他的评论中说:“金庸是在真实中创造一种不真实,而古龙是在不真实中
    创造一种真实。”我深以为然,金庸的作品中人物好象是实实在在的真实
    的人物,你伸伸手就能及,背景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你翻翻书就能看到,
    但是你真的能及么?你能作令狐冲或杨过么?你能象郭靖么?你能真的有
    韦小宝那样的好运么?读的时候,你会羡慕,只感叹,只一番遐想和一番
    感慨,但是不能奢望去成为。古龙的小说,人物那么缥缈,根本没有现实
    的背景,一切都是虚幻的,却又给我们一种感觉,让我们觉得即使我们不
    能成为虚幻中的那些人,但是也可以有那些人所具有的东西---人性,
    善,恶,爱,恨。有和他们同样的感觉,同样的思维。)
        在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掉进一个因爱成仇的大阴谋里,童年一直到少
    年都是在恶人堆里长大,学会了所有的恶人的招式,但是最终却没有成为
    恶人,这里面有古龙的一种信念和美好的愿望---让人们都充满着对善
    的希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无论环境如何,人性不灭。所以碧玉刀中的
    段玉,虽然屡屡受骗上当,却又总能化险为夷,因为他总是用诚实去对待
    别人,只因为一个“诚”。所以王怜花最终被沈浪所感化,是因为沈浪博
    大的胸怀,只因为一个“恕”。所以恶人谷中那么多的恶人,最后都会回
    归到“善”。
        《绝代双娇》永远是绝代的,如果非要让我拿它和韦小宝相比,那么
    我不得不说:虽然我很喜欢看《鹿鼎记》,但是小鱼儿无疑是比韦小宝更
    出色,因为韦小宝比起来还只能算是个顽童,他虽然有着种种的幸运和艳
    遇,却缺乏了一个成熟而复杂的人所具有的很多东西---爱,和因爱而
    生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无奈和挣扎。
        不由得又想起当花无缺要杀小鱼儿时,铁心兰脱去衣服来阻挡花,大
    喊道:“小鱼儿,你快走啊!”小鱼而因此而消沉。这一种感觉只有令狐
    冲痴恋小师妹而狂饮大哭可以相媲美。对后者我体会到那种苦恋而不可得
    的滋味,正是少年情怀,而对前者,则有超出爱恋的一种更深的感觉。或
    许唯有沧桑过后更能体会吧。


        但是酒总有醒的时候。

        尽管酣醉时淋漓地赞美人性之善,清醒的时候总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即使真的能如传说中的仙人般一醉千年,醒来时仍将面对沧海桑田的无奈
    和人世间的炎凉。这是古龙自己亲身饱经过的现实,也是古龙书人人物所
    经历过的现实。怪不得那么多的人都喜欢酒,因为酒中的世界是扭曲的虚
    幻的却是美好的,是可以按照自己心里的愿望构筑的;怪不得那么多的人
    都喜欢书,因为书中可以给自己一个自己本无法圆的美梦。
        而现实是残酷的,特别是当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一切。
        江别鹤,江玉郎,天下怎么会有这么样的坏人呢?

        许多人责难古龙绝对二分化的人性,原因也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不能
    绝对化,金庸树立了一个典型,在金庸小说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真正
    的“恶”而成为恶人,即使四大恶人也是各有伤心别事,只有一个飘飘若
    仙的丁春秋似乎是恶极而无善,可惜却性格太单薄,除了象神仙般的形象
    和一个天大的恶名,竟没有什么了,若非金庸出色的文笔,丁春秋并不算
    什么。金庸是近于佛道了,尤其是越到晚期,佛家有所谓“有人皆孽”所
    以要佛去渡众生,又因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都可渡,包括恶人。
        暂不说佛性是否就是人性。金庸的一生说不上锦衣玉食也可算无忧无
    虑,身份地位自不必说,他可以专心地著书研究学问,可以“躲进小楼成
    一统,任尔东西南北风”,若说唯一的缺憾,不过是失恋过一次。
        所以他无法体会《欢乐英雄》中钱对英雄的深刻的影响,无法体会英
    雄好酒的心情,无法有浪子的感觉,无法真正领悟寂寞的滋味。
        尽管他读过《说唐》知道有秦琼卖马,尽管他对《水浒》的了解比任
    何人都深,尽管他兴之所至也会呼朋引伴共买一醉,尽管他对书的理解远
    非别人所能及,对书中故事的了解远非别人所能比。

        有一种说法,经历过苦难和折磨的人,心中总有一股“气”,有人说
    是“愤世嫉俗”,我觉得太过,因为这样的人并非都是怀着一股对世界不
    满的“恶气”,他们有一种在困境中挺身而出的“豪气”,有不被世俗所
    接受时的“怨气”,有饱尝艰辛依旧痴心不改的“昂扬之气”,有阅尽人
    世百态时的“激愤之气”,这些“气”郁结于作者之胸,然后成为打动读
    者的文字。
        这些“气”只有以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本人的内心
    真实的世界,让读者强烈地感觉到这种“气势”,并因之而产生共鸣。而
    作者自己也想极力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郁结之气,越是激烈,越是酣畅痛
    快,越是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有时候,写书不单是给读者看的,也是给自己看的。


        从古龙的书里很多时候可以读出,感觉出,回味出那种极强烈的人性
    冲突。人,似乎永远踏不出欲望的诱惑,上官金虹为的是权力,西门吹雪
    为的是剑的荣誉,叶孤城是为了一个“名”字,铁中棠为了一种责任,霍
    为的是金钱,人皆有欲望,故有人性的千姿百态。我们能从古龙的书中看
    出更多的人性的阴暗和险恶。有时候那些邪恶和阴险甚至让我们觉得世界
    简直就是黑暗的,充满了失望和无望,看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就在这绝望
    中,正义仍然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善会战胜恶。
        用笔这样写着,古龙心中充满了矛盾,或许这矛盾唯有在半梦半醒之
    中才能真正的逃避。小说中正义可以战胜邪恶,而现实中有多少罪恶是眼
    睁睁看着却又无奈的,自古以来就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说,在书
    中我们还可以大声呐喊,在现实中唯有叹一口气而已。上帝有无穷的力量
    和无数的天使,而撒旦一人就可以抗衡。这个世界也许本来就是黑暗多于
    光明的,人类的本性也许永远都是恶大于善的。
        写到这里,突然吃了一惊,本不是个悲观者,一直自信着自己抱着积
    极的生活态度,我相信人是善良的,热爱阳光灿烂的生活,相信真爱与真
    情,也总是执著于那一份豪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悲观和无奈竟
    悄悄溜到我的心里。想到东林党人那副流传千古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恶和黑暗
    的抗争,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这种精神也能燃起人们心中的火和热血,
    后来又见这副联被改作: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不关己”
    三个字就将一副昂扬之气换作漠然,那是老庄之学?那是无为之心?那是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写这句话的人,却是用匕首与
    投枪孤独抗争的斗士。)但也是看透世情以后的无奈下的感慨吧?

        一下子又想起一个著名的PC  GAME来,封面写着: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那些所谓的英雄们屠戮的对象,他们杀害我们
    的亲人,掠夺我们的财物...
        如今我们要联合起来,保护我们的财产,给那些英雄们教训!”
        这是地下城守护者(DK)的宣言,对这个游戏开始听到介绍就有很
    深的印象,不是因为她精美的画面和游戏风格,而是因为这是第一个扮演
    反面角色的电脑游戏,可惜的是仍然是除了战斗,没有可以看得出邪恶与
    黑暗。我常常地想:要是想真实地表现这个世界,恶是必不可少的。曾与
    一个朋友谈过一个游戏的创意,我设计了一个完全反面的主角,朋友说:
    “好是好,但是那是不可能的,”说着笑了笑,继续道:“因为我们是要
    宣扬‘正义’和‘善’,而不是要提倡黑暗和邪恶。”
        很多的时候思维就象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不知道会跑到什么地方,
    不知道会跑多远,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得住。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如同别的很多小说中的一样,在善与恶的人性中挣
    扎,之所以更苦更受折磨,是因为善与恶的冲突更激烈,也是因为古龙内
    心的矛盾更强烈,宣扬人性的善是内心的一种向往,但是对人性的真实认
    识又常常觉得这种对善的赞美只是一种违心的美好幻想,越是深深地认识
    到这个事实,越会陷入苦苦的挣扎,所以,常常会感觉古龙书中的人物活
    得“好累”。
        若是没有了善恶的主题限制,若是尽情地写出人性的本原,那该是一
    种什么样子?或许可以让读的人们在最可怕的噩梦中惊醒,从而觉醒,从
    而更热爱善更向往善,或则是让人们面对真实的黑暗彻彻底底的绝望,这
    是一个可怕的尝试,谁敢真的去试呢?看得书多了,常会这么想,也常不
    敢这么想下去。也并不希望这样的来写。

        因为我们总还得要有希望!
                                                       〈第五篇完〉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tatum.CS.McGill]

※ 转载:.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128.153.11.23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