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vin_Chen.pbbs@bbs.()
整理人: danielf(1998-06-19 03:47:53), 站内信件
|
第一章 传统文化和国民性
一、民族观念
[1] { 明朝是自己覆灭的,并非给满清所打垮。}(《袁崇焕评传》)
{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 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明朝当然应该亡,对于中国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 多。}(《袁崇焕评传》)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们,许多人都潜存有一种大汉族思想。《书剑恩仇录》、《 鹿鼎记》中的江湖侠客,无一不是“反清复明”的豪侠志士,并围绕这个思想演绎 出无数的恩恩怨怨,书剑恩仇。但在这里,金庸斗然提出一个新的命题“明朝当然 应该亡,对于中国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这个命题,无疑是站在民本的立场来说的,《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可见,人民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明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亡之乃是 民意天意,只有那些愚忠的知识分子,才会痛哭流涕,誓死要恢复朱家王朝。金庸 已经认识到这种民族主义的狭隘性,所以在《鹿鼎记》中,通过对康熙的褒扬,对 韦小宝的思考,向“反清复明”提出质疑。金庸自己也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 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 是我的历史观念比较有了进步之故。着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 中特别明显。” 其实这种民族平等的观念在《书剑恩仇录》中已经借霍青桐之口稍有流露,但 是作为处女作,他没敢就这个问题充分展开,只能算是端倪处露。 { 霍青桐又是伤心,又是愤恨,怒道:“你怎地如此糊涂,竟会去相信皇帝?” 陈家洛惭愧无地,道:“我只道他是汉人,又是我的亲哥哥。”霍青桐道:“汉人 就怎样?难道汉人就不做坏事么?做了皇帝,还有甚么手足之情?”陈家洛哽咽道: “是我害了喀丝丽,我……我恨不得即刻随她而去。” }(《书剑恩仇录》)
Kevin
kankan -- * Origin: NJU PowerBBS <bbs.nju.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