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谈古论金>>读金杂论>>[读金杂论之十二]明教的组织制度

主题:[读金杂论之十二]明教的组织制度
发信人: gzwzw()
整理人: clixfon(2000-11-06 13:31:29), 站内信件
    《倚天屠龙》对明教的组织制度未做详细交代,但仔细推究,不难窥其概貌
。在明教的组织体系中,教主地位至高无上,独揽军事、人事等一切大权;以下
依次为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使;基层组织则是各地分
坛。按书中所叙,至少有这么几条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左右光明使者是教主处
理政务的主要助手,在臣僚中位望最尊。第二,护教法王和散人无明确事权,但
可参赞机务,人数也不固定,在黛绮丝获紫衫龙王封号前,护教法王实为三人。
第三,五行旗各由正副旗使统辖,直属教主指挥,其他即如光明使者亦无权节制
,否则积威所著,杨逍不至于在阳顶天身后对五行旗毫无影响力。第四,除五行
旗外,尚有一支武装力量天地风雷四门,应该是光明顶的卫戍部队,是以为杨逍
所控制,而且在规模上可能有很大扩充。第五,很关键的一点是,教主传承方面
,由上代教主指定继任者,阳顶天死前留下遗命,着谢逊暂摄副教主之位。
    这套组织制度应该说相当严密,各个职位权限清晰,政令系统顺畅紧凑,保
证了较高的行政效率;各种权力间相互制约,保证法了教主的高度集权。光明使
者地位最高,但与军权隔绝,同时受到护教法王和五散人的有力牵制,不致形成
尾大不掉之势。五行旗使掌握军权,但互不统属,力量分散且互相制约,不得拥
兵自重。护教法王和五散人的情况复杂一些,名义上是闲职,但黛殷韦谢及冷谦
、说不得诸人皆教内才俊之选,道理上不可能闲置不用,从书中有关内容看他们
也确实承担有具体任务,那么最大的可能是:法王散人虽无固定权属,但可受教
主临时指派处理政务。由于四法王、五散人才干超卓、人数众多,是一股不容忽
视的重要力量,对维持权力格局平衡意义重大。
    在此制度下,教主的最高权力得到充分保证,任何下属都无法形成难以制约
的力量。阳顶天身后二十五年,明教居然推举不出新教主,证明在这套制度下,
任何人的难以突破力量平衡。出类拔萃如杨逍、殷天正、韦一笑,在制度的束缚
下,也毫无强行继位的机会。但假如阳顶天遗书能够公布,权力的正常交接将毫
无问题。虽然谢逊仅居四大护法王之末,有前任教主遗命作合法依据,相信没有
人敢于公开反对。明教的兴旺,跟这套高效的组织制度实有莫大关系。
    有趣的是,明朝开国之初的官制,与明教的组织制度简直如出一辙。明代中
央设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与明教之左右光明使者相若;其下设六部尚书、都
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司,掌理日常行政事务,合称大九卿,与明教之
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相若;中央军事机关为中、前、后、左、右五军都督府,
与明教之五行旗相若,各府设左右都督,与五行旗之正副旗使相若;皇宫宿卫由
锦衣卫负责,与明教之天地风雷四门相若。至于“胡惟庸案”后废丞相设内阁,
及增设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都是后话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巧合?一个可能是金庸在设计明教的组织制度时,本来就是
按明初官制为框架的。另一个可能是本无意模仿,自然而然写成了这个样子,那
就更能说明这套组织制度的严密合理。明教不过一江湖帮会,也如此等级森严、
礼制周全,无他,盖江湖即庙堂,江湖即政治。金庸处处因武林说政治,以江湖
喻庙堂,实在是有其道理的。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总算没有在明教白混,最起码学成一套治事用人的权术
,以此开大明三百年基业。朱元璋上台后禁明教,杀功臣,动辄诛人九族,而他
的末代子孙上吊的上吊,绞死的绞死,砍头的砍头,被杀至一个不留,也算是天
理昭彰,报应不爽。


--
俺是一个扯淡人/俺说什么您都别当真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89.105]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