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ademan()
整理人: (2000-02-09 20:27:13), 站内信件
|
据报刊上说,金庸对香港或台湾拍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很不满意,称:“看它 就好像看自己的孩子挨打。
”前段时间的《广州日报》等披露,金庸很希望由内地来拍他的一些著作, “《笑傲江湖》如果能拍成《三国演义》那样就好了”。
金庸垂青于《三国演义》,原因也可以理解——这样的电视剧非常接近理想 中的“历史剧”,换句话说,它不是按照拍一部古代通俗小说的标准来拍,而是 追求拍一部《三国志》的效果。庞大的顾问团,还有历史学家引经据典的批评驳 难,一切都似乎将这部电视剧提到了“电视剧史”的地位。这是很对以历史为终 极追求的金庸的胃口的。
金庸的个人追求是一回事,他的武侠小说能不能像《三国演义》那样拍又是 另一回事,这些年颇有为通俗小说张目者,取消“雅俗对峙”的呼声也颇高。不 过恕在下直言,以前“五四”诸子对通俗小说的批判是“围剿”,必欲去之而后 快;现在对少数“经典化”通俗小说如金庸 的揄扬则不过是“招安”,必欲 收编之而后快。两种做法看似背道而驰,内在理路并没什么不同,都是无视通俗 小说的独立品格,是以雅文学去“化”俗文学。正好又碰上金庸这样一个千载难 逢的对象,他的《明报》事业,他的新闻社评,他的历史意识,他的社会地位, 在在都让人难以将他和一般卖文为生的“通俗小说家”联系起来,所以而教授, 而院长地一路进入了“雅学”的殿堂。
这里明显出现了“错位”:研究者追寻的是“微言大义”,作者设想的是“ 刻画人性”,而大多数读者要看的是精彩的故事和超凡的武功。事实上大江南北 ,谁不在看《天龙八部》、《鹿鼎记》、《神雕侠侣》这几部剧拍得也不好, 我承认。但是它们毕竟保存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文学自身的品格,满足观众“低 层次”的审美需求,而不是故作高深地将原著中“文化”的东西凸显、挖掘出来 ,把亲切可爱的邻家女孩变成高不可攀的豪门贵妇。
-- 爱天马行空的你,爱探索天外秘密的你,
请高抬贵手到网易版务/开版申请,
投“X-档案”一票!谢谢!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