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ngdp(方正)
整理人: zyw711(2002-07-07 13:01:02), 站内信件
|
一、序:
问苍茫大地,人在何处?人生在何处?人生的意义、目的、根本……在何处?
这是一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心”的问题、这是一个“情怀”的问题。
在这其中:有一个人类普通、平凡中存在的“问题”,那便是宗教的“情怀”,或者说:宗教的现象与“问题”。
到底什么样的原因与理由使宗教能够产生、存在、衍生并发展、流传,不是一天、两天,的确是千年百代……。
人类有即会有宗教的存在,的确的是:人类文明发展以来,只有宗教才能完整且系统持续流传、保存、发展下来,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或“魔力”,拥以使宗教千年流传、万代传诵,总有一个“答案”或者说“结果”,苦苦参究与追索的人类“情”结·“死”扣……
特别是用现代的文明、知识、语言、方式,如何来“理解”、明了、证悟!……
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全人类25亿宗教徒或其信仰者占六成以上,上至总统、下到平民,其中包括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深谙现代文明的专家、教授、博士等等,这可就不是一个可以开玩笑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否认与改变的“事实”。总得有个“理由”、总得有个“解释”?
我们不妨从个别宗教的“原理”从而推衍出宗教的“共理”、“通解”,那便是从东方古老又神秘且“千”年的佛教,或者说“佛学”开始。
二、佛学通理寻“解”:
这里涉及到一个普遍、人类所共拥“情怀”的问题,那便是:
人类到底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为了什么“活”着、“来”着、“去”着;
人类“到底”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这是一个所共同面对、最基本、最根本的“问题”·或者说:疑情、公案。作为其绵绵不断的“过程”、人“生”来说…
作为人类个体的“人”则相同、相对、相应的面对或“遇”到的“问题”是:
“我”是什么?
“我”(到底·究竟)是“谁”?
“我”从何而来、至何而去?
“我”在哪里、“我”的“位置”、“我”现在在何处、“我”到底此时在哪里?
真是一个“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问题”·茫茫苦海人类历史远古走来的文明之中……
这样一个人类最“本能”、最基本的、最起码的“问题”·竟然!?……
这可不是一个那么“问”一下的“问题”,“硬”是有心里、心灵、心理的“饥荒”……
其实这是:
一个哲学的“问题”、一个人生的“问题”、一个基本的“问题”、一个“起码”的“问题”;
一个心灵的、生理的、身体的“问题”;也是·
一个“应该”的问题、一个必须的“问题”、一个不算要求苛刻的“问题”;
一个人身的基本权、人格权、生存权、生活权、性命权、生命权、人性权、人生权的、“问题”;
一个“打开脑壳”的“问题”、一个要“死”“人”的“问题”!!!……
一个人类它“不明白”绝不会“死”“心”的“问题” ……
人只有在解决“吃、喝、穿、用”的基本问题后,或“活”得有“空”的“时候”,可偶尔会“想到”、“念”到这个“问题”,因悟性、感悟、“灵”性的不同,有不同的时候,迟早或多少会有“人”“遇”到这个“问题”,不骗人的是:一般很多的人无暇顾及、兼顾,或还未“碰”到、或还冇到“时候”…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还要有“悟”性、“境”界、“层”次,或者说:要有“条件”的人,至少说,多数饭还未饱的“饥荒者”哪还有“空闲”时间去考虑“空”事,当然,除极少数的高知者另外。
还有一点的是:有的年岁高、学识长倒未必“见得”,而有的“缄默寡言”者,或年少天资者、或糊涂耄耄耋者,倒不“见得”不“清白”,它就是“有这么一回事”、就是有“这么”一点“差别”,你有什么“办法”?!—————
人类只有在“酒足饭饱、衣食无忧”、在长久偶尔平平凡凡、一一样样的“活”着的“时候”,偶然会感到“冇味”,或人生冇味,特别是在“人到晚生”,就会有所感触、感想、感慨、感悟,但“到底”为什么“冇味”、怎么个“冇味”、如何是“冇味”、“冇味”是什么“味”、“有味”又是个什么“味”、有“味”又如何?倒是多数,或者说绝大多数的人冇想、或冇想到、或冇到“时候”!
这就涉及到人生、“人”最基本、最简单、最本能的“问题”——————
一个“存在”的“问题”、一个哲学的“问题”、一个人生的“问题”、一个“生存”的“问题”、一个心灵的“问题”·
或者说:“心”的“问题”·————
千百万年人类以来最“流传”、最基本、最“无意”、最未在意或只有偶尔在意的·某种意义上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 人类的“生死”情结!
这就涉及到人类心灵、层次、境界、本能、“目的”、“意义”、“本质”——— “本来面目”的“问题”!……
三、佛学“情怀”:
我们可以举以宗教“情怀”的“示例”。
人生的过程怎么回事?人生的“意义”怎么回事?人生的“实质”、“目的”、本来、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个不得不考虑、面对、需要、明白的“问题”———
其中:包括人生一世的“感觉”、人生一世的“程序”、人生一世的“过程”、人生一世的……
无论是用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去感受、去悟越、去体“证”、去……
这就涉及到人生、生命、生灵所必须、共同、都要、最终面对和共同走向的问题:一堵“墙” ————— “死亡”,亦说涉及到人生“活”在世上的“幸福”、“快乐”、“乐”趣、“平凡”、“岁月”、“活”法、信仰、目标、目的、“意义”云云等等……
人生的“过程”怎么样?人生的“顺序”怎么样?人生的“感觉”怎么样?人生的“味道”怎么样?人生的“岁月”、“日子”、“平凡”、生命、生死怎么样?人生的•……
请你从前面的“头”重新再“来”•返回去……
这里面有“学问”,悟得到的时候,可能的结果是:可能是“痛哭流涕”、可能是“缄言无语”、可能的是“默语如雷”、可能的是“舍生妄死”、可能……
这是一种人间的“境界”、这是一门人类的“事实”• 人皆可必修到“位”的“现成”—————
这就涉及到世界上、人类一门最简单、最扼要、最玄密、最神乎的“学问”:“要”的和“用”的是生命、时间、岁月、人生、身体、心灵、悟性去求索、寻求、探究的一门“实践”———— 佛教•禅学。
佛教·禅学的“解释”
佛教禅学,或者说禅宗,教外别传,唯求心悟,从所能“理解”的“原理”上“义”释、“诠”释、“解”释,应是唯有“理”可究的。
禅学,或者说: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不可“理解”、可不可“明白”,怎样“理解”、怎样“明白”,特别是用现代的语言、今日之文明?
远古以来的自佛传28祖达摩西印东传,初传慧可,五传弘忍、六传慧能,一直神秘莫测,只知“唯求心印、前念不起、后念不生、念念不绝”,或只听说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到底是个啥“什子”!?……
以“现代”的“理解”,不如就人生的过程、程序、感觉、“味道”、意义等等来一个“重新”的审视。这就涉及到人生的的境界、意义、层次、实质、本“来”,或曰:“本来面目”等。
还是回到前面人生的的意义、目的、本来、究竟到底是什么?……
人如果长期“无所事事”、“好事无聊”地寻求、思索这个“问题”,的确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现”。并且的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字游戏,而是整个人生的、人性的、身体的、心灵的、心理的有“变化”,至少,有“不一样的感觉”,便是本“书”长期求索、悟寻的过程、结果,或曰:“无字答案”。
还是特别简单、简便、简明的用文字、语言的“说”:
我们不妨暂且称之为现代“理解”的“意义”,或曰:心灵学,又可名:心境学,或曰:境界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与必要补充的是:它不单单是语言、文字、“事件”的“学问”,而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最重要的特点是:是用人生、生命、时间、岁月、心灵去悟索、体验、“证”明的“学问”,有心灵的、生理的、心理的不同“收获”。
它是不落语言、不用文字的“学问”。
那么,再要形象、具体一点的“指导”,不妨假设一下:
人生二十岁“看”情感“不一样”;
人生四十岁“看”法“不一样”;
人生八十岁“看”法更不一样;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顺着“这条·路”加“速”“看”法走下去,人生的“看”法随着年龄、岁月、悟性、感觉越来越逐渐“淡”化、“空”化,如果一直加“速”走到尽头岂不是“虚”化、“无”化、“虚无”化,还不对,不能“说”!?……
或者说:只可“意会”、“体境”、“心明”,不可言传、语句、文字的“境界”。连同“境界”亦还是“念”,这个时候,则可“出神入化”·不立文字、不落语言……
当然也还要有一点要“起”来的是,绝不是单纯意义上•俗气的“听、闻、识、想”,而必须要“起”来、“起”点、要有层次、境界,包括哲学意义上的、心灵意义上的、境界意义上的、层次意义上的、“品位”上台阶并一贯“保持”的……
还不讲得“明”,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
请本集从“头”再来·多少遍,请在夜深人静时·莫用言语、反复品“味”,来多“读”几遍,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过来……
“人”到“极”处“境界”的“时候”,则有不用语言、不落文字的“妙用”,这个“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境界”,则是不用逻辑、不用语言、似是而非、似不是而非之“境界”……
四、禅的“形成”•几点“说明”:
1、禅•相对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体”会、证“验”。甚至很多的可能皆是有“验得”“偶句”“禅偈”,正如“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2、禅是“过程”“动序”直到“极”处,有顿渐之分,但无结果之别,终究“极”之归“空都不是的空•无亦不是的无”,所谓不落语言、不立文字之“念”得“无念”、“念”亦“无念”之“境界”;正解释了南北禅派并不“矛盾”之处,亦是“过程”、亦是有“等次”之差分,前后顿渐,但终究“极”……
3、禅是神秘的,却又并不神秘,最简单、最容易,不要“任何”工具,硬“说”要或用的话,那即只有一“颗”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的有“名”无“形”、有“实”无“影”的“心”,不要“成本”、不要“学费”,只要悟性、时间、人生或加最宝贵的岁月、生命以至“性”命;要“说”到难的话,那“着实”是孙悟空纵有十万八千里却懵懂“硬”是摸不着“北”,更还要那每“人”身后无影跟随却是“实在”“有”的“虚”空•“虚”身•“虚”生之“虚影”;
4、禅到“极”处会“有”一些变化,切只记住“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切莫“着边”“歇处”,否则,则坠入“魔境”也;有的问:那成到“佛”,那不“佛亦不佛”,不骗你的是,莫有“着”“不”“边”……
5、假设人生一世真真如如、空空自在,不在其中、不在两边,无尘无念亦无无念无无无念……,则很可能的是又被推理成一种教“义”,又落“一处”也!……
世间学部要用气功求健康、长寿、长生,而真正的“神”解是,“死”都要不要•还求?!……
反正到“喜悦”“自住”“吉祥”“正常”“自然”的无念之无念之……,则人生一世的坚持,你不要估计有什么“收获”、“结果”,届时“自然”会有……
如果坚持一“边”,则又落到……
有一种生理的感受、有一种心灵的感受、有一种心验的“收获”,获得的是·绝对的“自信”、“充实”、“自由”、无痴·无障·无碍……
6、禅是“活”的,“人”到一定“境界”,则可出入“生死”•“逻辑”。特别对于禅学书是讲的许多“话头”“典故”“公案”“故事”,切记一点:因是“活”的,是“因缘说法”•随“遇”而“锋”•相“机”教(弟)子,为的是随“机”打掉弟子的“念”,切不可“死”“记”“硬”参……
不然,“死”参的“路”越走•越错•越远……
人生、世间、自然、生死、世界竟是如此!……
完完全全的“神”之解脱、“念”之息灭,“前念不生、后念不起、念念不息、念念相续”,人到这个“时候”,别有一番“滋味”。
真的是:“打开脑壳!”……
但却是很难,孙悟空十万八千里,却就是“翻”不到这一“边”,跳不出的“境界”手“心”,果真如此、的确如此!
如果“人”“修”到“生死”都“看”不“见”,还要什么锻炼身体•长生不老乎!?……
还是在乎一“心”“境”,这也涉及到一“念”“解”“问题”————
君不见:某长老“一身僧纳·两袖清风·几十年风雨无动·百千万去从何来?!……”
“人”言“佛”·“确有其事”/“佛”言“人”·“绝无此事!”……
所以,这个“时候”去“理解”“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穷拂拭、莫使惹尘埃”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到“无所住而生其心”所引发的“心”“念”变化或差别,就有可能“念”出一点“名堂”来?!……
这个“时候”才可能“明白”,任何有求之念、有求之欲、有名之求皆是虚妄,只有到“此时”才知:人生的任何有求、有念、有无念、无念、无无念都是“无所谓”的,人生的正果、正“道”皆是……
五、“教”的“出现”:
有到此时,才会有些“了解”为什么解脱、求佛途径之不同,却殊途同归……
对于有的难以“解释”、“明白”的你就只管“阿弥陀佛”算了,要不就本无的虚空中抽出一些“性、念、识、体、相、法”云云来“解”,因为实在是:“讲”不“清”,冇“办法”·就只有“讲”一些有“文字”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教”,就有了禅、净、密、律等各宗门派,这也就是佛教千门万类、不合逻辑、殊途同归的“理”之所在的终究原因·当然还有多方面很广泛的支持……
不见得独如此• !……
到了要“说”法的“时候”,没有“办法”不得不用文字给“安”一个“名”,以示“分别”、差别、之呼:便有了“禅学•宗流•佛教”。
六、“宗•门”的出现:
至于为方便“法”门,有的用一念集中代“凡念”(如口念、念珠、敲木鱼等),再用“无”“念”代有“念”之一“念”•再……
入世用的办法就有了气功的多种练法、方式,而皆是取其出世间法之其一世间法之其一种或几种……,真正正道求“解脱”则就不会仅仅是为了求“长寿长生”了,恰恰的是仅仅还可能的是相“悖”……
便就有了静极坐净之“四禅八定”,亦是一“禅学”……
有以从气功方式入手(其实只是凡界、凡念、世间的解度来“解释”、“说明”、“想象”)“角度”出发,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方法、咒要、密语、身法、手法、“心”法等等,来“完成”从凡到佛、心理到心灵、生理到生命、身体到“虹化”的过程,这就有了佛教密宗“修行”的“原因”的大概……
对于解“脱”不了“念”的,那就只有靠苦修律身坚“心”的苦行僧了,却亦就是律宗出现的“原因”之主要之一……
“硬”是不懂、“解释”不了的、“说”不“明白”的,那就告诉一个最简单的法门接引“办法” • 即是只管念“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
便是只有净土宗的“自然”出现 ……
而真正的“神”解还有一个“现代•可行•现成”•可以“理解”的“办法”是:照此“书”从人生的程序、过程、岁月、感慨、感叹、感悟到死的“感觉”慢慢或急速的“走”来,不怕你没有“收获”•反正:“总”会有“收获”!!!……
“神”解以后,“生”要干什么、“死”要干什么、“生死”要干什么、时光•岁月•人生•“神”• “佛”“要”干“什么”?!……
把“自己”放在高品位去“参”、去“想”、去“感”、去“悟”、去“禅”,无论怎么样,皆是有“路”可行、总会有“收获”的 ———————
一直“想”到、悟到、参到“硬”是再“冇事可想”、空空如也、真真如如,“如此”过一生 • 踱一世 • 你“看”会“怎样”?!———————
另外 • 之于具像化、形象化、神灵化、神秘化、扩大化、广大化、文字化、明白化、已记化、神明化,便有了“神、菩萨、观世音”等等,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便有了世界的不同之宗教…
但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则是:“神”、心灵、人类、自然、世界的善良化、公道化、仁爱化、慈悲化、公正化、简明化、明了化,宣扬与弘传的是人类的仁慈、善良、和平、博爱、觉知、觉醒、觉悟……
当然,有一点不能不声明的是:
从宗教的解脱“观”来说,既要“超脱”,则“出世”的某种意义上是:逆人类的·“反”公“道”·违共“理”的,既然“都”出家,那“人”皆去干什么?世界皆“剩”什么?……
又涉及到大乘与小乘的“意义”与分别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乘,则是顿教众生、善良从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到一定之“境界”•又要“完成”人生、又要“打”走“时间”,那么有很多的大德只会去寻找善行,正如“阿弥陀佛•积善行德!”……
从更“高”(其实也不叫“高”)的或社会的“现实”•“角度”来“解释”“看”:那么很多相当一部分的是专门讲:“行善积德”了•只是专门做好事的“仁君”、“善使”“行者”“大德”了!!!……
为的是要把求解之人引入到一个什么样的“道路”上去的“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邪教存在的“原因”……
七、现代佛学:
现代佛教,或心灵学之于世界的“意义”,不妨作一些简单的“说明”:
那便是出世入世、入世出世,能够到世出出入,则也可称之为“大丈夫”也!……
可惜的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
这就涉及到佛学与做“人”的“问题”:皆不矛盾、皆不是“坏事”!
所谓君不见:佛=人+弗 ……
人弗佛·人弗弗佛·人弗佛佛·人佛佛佛、佛弗人·佛弗弗人·佛佛弗人·佛佛佛人……
皆是世间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