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古典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以年代划分)>>明代文学>>关于《三国》>>孔明是个大笨蛋(整理)

主题:孔明是个大笨蛋(整理)
发信人: goldking()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9:14:08), 站内信件


sbigfat (乌龙)  [2000.02.18]:
    一:不容才,害死庞统.  
    二:不招人才,搞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冲先锋.'  
    三:无计划乱来,六出祁山,寸功未建.劳民伤财.  
    四:不能知人善用,如李严,魏延,  
    五:执法不公,马谡失街亭就斩,关羽放曹操就没事.  
    六:愚忠,明知阿斗扶不起,还认其为主. 
    七:不敢逆主行事,明知带着民众走不快,还不说,以至有长坂坡之役,摔了个傻
阿斗出来. 
    总之,孔明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以至连岳父都不帮他,八阵图里放了陆逊


fantasyfrank (Frank)  [2000.02.22]:
    最大的缺点还是事事自己包办,不给人才发展的空间 

sbigfat (乌龙)  [2000.02.23]:
    没错,'事必躬亲'好像是赞他,其实正说明了他不信任人.

mztgq (梦)  [2000.07.14]:
    一、是庞统想着和诸葛亮抢功劳的; 
    二、“蜀中无大将”是他死后的情形,生前的姜维、魏延、王平等算不得大
将吗 
    三、无计划乱来?知不知道有前后《出师表》? 
    四、李严运粮失误,假传圣旨;魏延造反,如果你是领导,你用吗? 
    五、马谡失街亭罪当斩,关羽放曹操是他预料到的,还有刘备求他,能不放
吗? 
    六、不认阿斗,认谁?认你吗? 
    七、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懂不懂!人民是统一事业的基础!

sbigfat (乌龙)  [2000.07.14]:
    一:但是蜀中有不少人才,而孔明却只让刘备与庞统带着少许人马去打,自己却
说荆州重要,不可分兵;庞统死后,却有亲率大军,由张飞,黄忠,为先锋,自己带赵云
攻打川蜀,自然可以势如破竹啦.但为啥他不一开始就不多给一两个大将与庞统呢

    二:王平,姜维也算大将吗?那么陆逊,司马父子算啥,超大将? 若非姜维弃守剑
阁, 钟会还没那么快攻下成都呢.至于与赵云打成平手,那是18岁对60好几了,还能
说他好吗?大将??????????????    
    三:无计划乱来,六出祁山,寸功未建.劳民伤财.这是事实. "民为重,社稷次
之 "!! 
    四:李严早有恶记,不应该委以重任;魏延么,这等卖主之人早该杀之.[你应该
知道他卖过谁了吧.] 
    五:马谡失街亭与关羽放曹操的结果一样,就因为关羽有刘备说情,马谡没有,
结果马死关活!!!!!!! 
    六:应该自立为王!!!!!!!!!!!看人家司马!!!!!!!!!!!! 
    七: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刘备没有赵云,张飞,等的好兄弟,好部下
,好下线,'白帝托孤' 就要早几十年啦!!!!!!!!!!! 

sctiger (华南虎)  [2000.07.16]:
    我受窝窝头(wowoo)的委托,对你评击: 
     1:庞统的“抢功”说的过于勉强了吧? 
     2:你不知道《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作的吗? 
     3:如果你认为曹操在华容道被关羽放过,那你永远不用发表了 

goldking (大力鼠)  [2000.07.16]:
    本人就此讨论发表个人看法:
     1、庞统的死纯属意外,并不能说明诸葛亮不容才,关于这点历史上和演义
上所描述大致一样,从庞统的军力看,当时攻打蜀国是有余力的,刘备采用庞统
的中计很快攻占涪城,涪城与成都之间为川西平原,基本上无险可守,如无意外
,庞统应能拿下蜀国。对于诸葛亮来说,初得荆洲,民心不稳,北有强曹,东有
孙权,无不具虎狼之心,伺夺荆州,荆洲留屯重兵,战略是正确的。而庞统死后
,入蜀部队军心大乱,且已深入蜀境,如逡巡不前,不仅前功尽弃,反致大困,
入蜀部队有前军覆灭之险,诸葛亮是迫不得已出大军玩了一场“仁川登陆”的赌
博。

     2、蜀中无大将非诸葛亮之过,当时吴蜀各据一洲之地,魏占中国之大部,
独据七州,以一州之人才如何能与魏相比?这也是诸葛亮急于攻魏的原因,这在
他的《后出师表》中写得十分清楚。事实上,无论在三国当时,还是以后各朝代
,乃至今天,很少有人怀疑诸葛亮的治政才能,他用人有度,治政有方,亲者尊
之,仇者不怨,史载他死时,被他所贬的李严,忧郁而死,被他废为庶人的廖立
,是时与庞统所齐名,闻亮死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时人认为虽管(仲)、
晏(齐)不及,实为中肯之辞。
    sbigfat (乌龙)所谈姜维事,我认为有所偏误:一、攻入成都的是邓艾,并
非钟会。二、钟会所以没攻入成都,实因姜维忠君守据之功。三、姜维从没打算
放弃剑阁,是刘禅之敕令,不得已投戈放甲,是时将士咸怒,拔刀斫石。四、姜
维的能力有目可睹,功绩不立,生不逢时而已,维虽有军权,难行军政,内有文
臣,乱匡朝纲,朝廷重臣,陷于小人,时之所迫,天命有归,岂人力所能改?维
武功智谋卓异,然其所遇对手,皆为强手,且兵精将广,势非维所及,故维持现
状、保境安民尚可,开疆辟土难矣。五、关于姜维,自古以来争论最多,贬多于
褒,史书所载,又因陈寿之师谯周与姜维政见不同,颇多曲笔,姜维豪杰之俦,
古之烈士,成都武候祠有古人著文,专为姜维辩驳,辞气精妙,诸位有机会,不
妨一读。

     3、历史上是五出祁山,演义上是六出祁山。诸葛亮之所以攻魏,一是历史
使命感。二是诸葛亮早料到蜀不是魏的时间对手,如不能及早灭魏,迟早灭于魏
。三、诸葛亮进可开疆辟土,退则积极防御,保境安民,实为良策。四、诸葛亮
进攻十分有效,史载,诸葛亮每次出祁山,兵不过数万,而魏往往不得不调集数
倍兵力,且常为诸葛亮所破。
    至于寸功未建.劳民伤财之说臆想成份太大,看看三国吴人张俨的评价:若此
人(诸葛亮)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
釋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所作,学术界颇有争论,我个人认为《后出师表
》是诸葛亮所作,《后出师表》之所以存疑,在于《三国志》未载录,事实上,
陈寿著《三国志》,文风不象《史记》、《汉书》,言简事略,正是由于此,方
有裴注。《后出师表》出于张俨的《默记》,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亦录有《后
出师表》。据学术界最新研究,过去所发现《后出师表》中的小漏洞,已得到合
理解释。

     4、李严是顾命大臣,因粮运一事被诸葛亮所贬,但亮启用其子,且惜李严
之才,有复用之意,可是不久亮卒。关于魏延,延有才能,但不能处理同僚之间
的关系,从历史上看,魏延并无叛乱之意,实因与杨仪不和,不服杨仪调动,加
之朝中无人,魏杨相互指责对方反叛,朝廷众臣皆认为延叛而杀之。对于魏延,
以后专文论述。

     5、关羽放没放操,历史上无记载,《山阳公载记》记有操为备所破,引军
从华容道归,死者甚众。无羽放操的记载。从历史、演义结合来看,当时诸葛亮
初为军师,尚未立威树信,军令难行,且关羽与刘备名虽君臣实为手足,关羽素
来自大,瞧不起诸葛亮,加之刘备与诸葛亮亲近,关羽、张飞素有怨言,当此之
时,诸葛亮利用关羽立军令状放操一事,降服关羽,威信效行,是诸葛亮本意。
二、是时,刘备势单力孤,尚无基业,创业之际,怎可乱杀大将?且疏不间亲,
诸葛亮不可能杀关羽。三、诸葛亮没有想到杀操,如果操死,魏将大乱,不攻自
破,则孙权将坐大江东,数路进兵追击,破魏必矣,三分天下之策不可得矣。因
此就诸葛亮不杀关羽一事可以从以下两点看:诸葛亮本无杀羽之意,只是巧妙的
利用军令状一事,降服关羽,立威树信。另一点要看到:诸葛亮不杀关羽和杀马
稷,两件事所处环境和地位大大不同,不可拘泥不化,相提并论。

     6、诸葛亮立不立王,是个人思想、性格和历史命运所决定,与才智关系不
大。

     7、就此说,请参见《信义明于危急》的相关讨论

--
醉卧沙场君莫笑   自古征战几人回
欢迎你访问古典小说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7.201.19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