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oldking()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7:43:39), 站内信件
|
lueyi (情瘦) [2000.06.30]:
我问过很多大学同学对荆轲的看法,虽然大家在高中都学过这
篇课文,但对他除了“图穷匕见”这一印象外,大都不甚了了,忘
得差不多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从来就没认为荆轲有什么伟大处,
不过一卤莽勇士而已,所以也就没什么印象。
陈凯歌对荆轲挺感兴趣,所以按他的理解拍了〈刺秦〉,重新
栓释了这个故事。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不敢妄加评断。但听网上看
了的人说不好看,也就是说重解得不成功。
我认为:荆轲是非常伟大的。是一个深谋远虑,大智大勇,不
畏强暴,有情有义的真正的大英雄。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
的。(我觉得荆轲是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的代表,那就是:
抗击强暴。所以,朱容基总理说:国际上有些人总以为我们不敢打
台湾,以为我们怕美国,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但他们错了,因为
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屈的,
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年来,即使在最困苦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对谁
屈服过。在这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会用鲜血和生命来
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学语文课本选了〈廉颇蔺相如
列传〉、〈唐雎不辱使命〉、〈赤壁之战〉、〈荆轲刺秦王〉来从
小培养我们这种抗击强暴的精神。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都
是这种精神的代表。抗击强暴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个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吧。
文章一开始就把读者代入一个非常险恶的境地:秦将王翦破赵,
攻城八十余,逼近燕国国境。于是,燕国太子慌了手脚:太子丹恐
惧,乃谒见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到时我即使想长侍足下,
恐怕也不能够了。(秦兵已打到家门口了,可你还在这里白吃饭啊
)”这段话写出太子丹的人格不行,对自己的门客不信任和不尊重,
已埋下了刺秦失败的伏笔(可以说,刺秦失败太子丹要负全部责任,
待后文详析)。所以,荆轲回答说:“微太子言……(太子你即使
不来找我,我也已经想好对付秦国的对策了,只是现在我的准备工
作中还差樊于期的人头和燕督亢之地图。)”此处写出荆轲的深谋
远虑,计划周详(后文我们可看到荆轲的计划是如何的完美,而太
子丹又是如何愚蠢的破坏计划,导致最终刺秦的失败)。太子丹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樊很可怜,我不忍心杀他啊)”这
里可见丹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于是,荆轲私见樊(做事果断,敢
作敢为),只说了一段话,就非常轻易地让樊自愿献上人头。(要
知道只用言语就能取人人头,这需要多么大的智慧啊。)这段文字
写出了荆轲果断坚决和聪明老成。
有的人看书,见书上泛泛而写,他也就泛泛而看,殊不知这样
错过了多少妙处。比如,荆轲取樊于期人头的这段话,本来写得如
此精彩。但我看过香港有部电视剧,把这段话改得面目全非,完全
没有体会到其妙处,可惜!可惜!荆轲这端话并没象我们常见的直
接晓以国家民族大义(要真那样直说,人头是肯定取不成了,而且
还会招至樊的怨恨甚至杀生之祸,你现在可想见荆轲所做事的艰险
了吧)。
荆轲采用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荆轲先问:“听说
秦王用十万两黄金悬赏你的人头,而且还杀光了你在咸阳的全家老
小。”一句话就刺中樊的痛处,使樊感情激动,(人在感情冲动的
时候,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的)。于是樊痛哭流涕地说:“
吾每念于此,常痛于骨髓,只是不知如何报这个仇。”看到樊已中
计,荆轲这时才对他晓之以义:“现在秦王到处攻城掠地,惹得天
下共怨,人人得而诛之。”再晓之以理:“我和太子丹想了一个办
法:我假装出使秦国投降,等秦王在接见我的时候,我乘机左手抓
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把拿匕首把他刺死,为你也为天下人报仇。”
把刺秦的方案讲得栩栩入生,让樊看到报仇的希望,然后才说出自
己此行的目的:“只是我现在还无法接近到秦王的身边,要是我有
燕督亢之地图加上你的人头,秦王必很高兴的亲自见我,我才能实
施我们的计划。”这一席话,有情有义有理,所以樊扼腕痛哭:“
要是你能替我报仇,我何惜此头。”于是挥剑自刎。
第一个难题解决了,接着做第二项准备工作:于是遍求天下之
利刃,得徐夫人之匕首,药而淬之(见血封喉)。再做第三项准备
工作:寻找副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准备工作,后来也证明,刺
秦失败的问题就出在这儿:荆轲有所待,所以迟迟未行。据《史记》
记载,荆轲所等待的副手是一名武功比荆轲还好的剑术高手盖聂。
另外太子丹选的副手是十二岁就杀人,人不敢逆视的秦武阳。但荆
轲的计划中并不是让这人做副手。但是,现在,太子丹又沉不住气
了,跑去对荆轲说:“你怎么还不出发,是不是怕了,如果是这样,
那我先派秦武阳去。”语言如此的无理,怨不得荆轲叱太子曰:“
吾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我已决定只拿一只匕首进入已获得
大半天下,人人谈起来都害怕的秦国,去杀天下间最有威势的秦王,
我连命都不要了,我会害怕?!我之所以现在迟迟未能出发,只是
我的准备工作还没完全做好,我等的人还没来。但是既然现在太子
这样说,那我也只好马上出发了。”这段文字也显出荆轲性格过于
刚烈,受不得激。所以,也正是太子丹的多疑、愚蠢和荆轲的过于
刚烈,使得中国的历史没能改变。真是天亡六国。
然后就是一段写得非常传神,悲壮,传诵千古的易水送别场面
描写:于是太子等白衣冠而送之,高渐离弹琴,荆轲慷慨作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是踏上马车,绝尘而去,
终已不顾。这里荆轲已预感到此行将失败,不复还,但还是义无返
顾地去了。写极荆轲有情有义的英雄气概。到了秦国,荆轲开始实
施他的第一步行动计划:重金贿赂秦王宠臣蒙嘉。蒙在秦王身边美
言后,秦王答应亲自接见荆轲(原计划顺利进行)。接见当天,问
题出现了,外强中虚的秦武阳见到秦国宫殿的威势,加上心怀鬼胎
,竟然吓得面如土色,瑟瑟发抖,让秦国君臣起疑。在此危急关头,
眼看功败垂成时,更显出荆轲的大智大勇和随机应变:荆轲回头对
秦武阳轻蔑地一笑,然后回头对秦王说:“北胰蛮之小人,没见过
世面。”一句话,既嘲笑了秦武阳的胆怯,又冰释了秦国君臣的怀
疑。但结果,秦武阳被留在殿下,荆轲只能独自一人地向秦王走去
(第二步行动计划失败)。从这里也可看出,荆轲原来的计划是多
么的周密:为什么要地图和人头两样礼物去献秦王,因为,这样就
能一人捧一样礼物,这样,就可以有两个人接近到秦王身边。如果
秦武阳不出岔子,秦王是很难逃过此劫的。
原计划出了这么大的漏子,但荆轲仍临危不乱,继续独自一人
实施他的第三步行动计划(好大的勇气和气魄):展开燕督亢之地
图,图穷匕见,举匕象秦王刺去,秦殿上一片慌乱,秦王吓得连佩
剑都拔不出来,左右大叫:“王负剑”……唉,天佑秦王,荆轲刺
杀失败。其实,荆轲还有第四步,第五步……计划:荆轲被乱剑砍
伤后,叉开腿坐在地上对秦王说:“我之所以没能刺你成功,是因
为我原只想胁持你,没打算杀你…… ”原来,荆轲的第四步行动
计划是胁持秦王,逼他签定协议,归还强占的各国领土。第五步行
动计划,逼迫秦王让自己活着回燕国。但是,其实,这步方案的想
法是很天真的,比如:蔺相如在秦庭上大骂秦王,逼他签定用十五
城换和氏壁。
但最后秦王耍赖,城不给,壁不得。结果,荆轲流芳百世,太
子丹咎由自取,秦武阳万世嘲笑,秦始皇威仪全失。
zhehd (敬亭) [2000.06.30]:
不是英雄,如何留名青史
starynight (苏格拉底) [2000.06.30]:
荆轲刺秦是自愿吗?与卫夫人之匕相比,他有什么不同吗?如
果是太子丹要他刺燕惠王,他也会干吧?
goldking (大力鼠) [2000.07.01]
不错,观点相同,荆轲的英雄地位只是来于司马迁的文笔和后
人的崇拜,事实上荆轲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同卫夫人剑一样
只是太子丹的杀人工具,世上很少有人不惧死,秦武阳的害怕不是
不知道自已必死,而是人对死的恐惧和生的本能反应,荆轲毫不畏
惧,并不是荆轲勇敢,而是人的欲望压抑了恐惧,是不是杀人英雄
不是看他是杀了何人?往往看的是他为什么杀人?作为战国的刺客
来说,曹沫是为国,豫让是为了报恩,荆轲和要离的动机没有两样,
并不怎么光彩,他们只是为了青史留名。
liyangbbb (★天外孤星★) [2000.07.01]
同志是个好同志,人是个好人,就是太傻点了!我只是随便说
说我的看法而已,请各位现代荆轲注意前车之鉴罢了!
andromache (andromada) [2000.07.02]
荆轲作为一个杀手,他的专业技能似乎不怎么样。秦始皇花那
么长时间拔剑,他都未能得手,等到人家抽出剑来,他一下子就受
伤了。看来还是缺乏必要的技术训练。
-- 醉卧沙场君莫笑 自古征战几人回
欢迎你访问古典小说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7.20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