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yberrat()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3:05:24), 站内信件
|
发信人: king1977 (沈水), 信区: ClassicalLiter
标 题: 明清白话小说理论批评略述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Sat May 6 09:27:48 2000), 站内信件
明清白话小说理论批评略述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言小说的理论批评较少,这一方面与文言小说始
终未成为古代文学的正宗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文言小说兴盛时的理论批评不盛有
关。在中国古代,对小说的理论批评的成就主要是在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上,集中
在明清两代。
明代白话小说开始成为真正文学意义上的独立文学样式,这为中国古代小说
理论的成熟完善奠定了基础。此一时期,主要围绕《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白话短篇小说,展开小说理论批
评。明代小说理论的最初任务,是对正统小说观的反思与总结。蒋大器(庸愚子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提出了“留心损益”说,允许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构成分
,开始从传信实录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围绕历史实录与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领域展开激烈的争论。一种意见把历史小说看作历史著作普
及本,强调忠于史实,较有影响的有张尚德(修髯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
“羽翼信史”说,此外林瀚《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序》的“正史之补”说,汪太函
(天都外臣)《水浒传叙》的“有妨正史”说等,也均属此类;另一种意见把历
史演义小说当作文学,强调艺术虚构,熊大木《新刊大宋中兴英烈传叙》的“史
书、小说有不同者”的观点,谢肇 《五杂俎》的“虚实相半”说,袁于令《隋唐
遗文序》的“传奇贵幻”说,都注意到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的区别。尤其袁于令
对《西游记》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更认识到“极幻极真”的道理,艺术真实与生
活真实的关系认识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与“传信实录”的传统观念划清了界
限。明中叶小说理论批评领域,充满了革新文学观念的精神,反传统是它的突出
特点,而李贽(卓吾)就是首创新说的代表人物。《童心说》以“真”为标准,
把小说提高到与传统诗文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对传统“小道”观的一次冲击。《
忠义水浒传序》强调小说是“发愤之作”,使小说创作从经传附庸、被动实录的
传统小说观念中解脱出来,使人们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对现实的批叛眼光
去进行立意构思。后来,从蒲松龄以《聊斋志异》寄托“孤愤”,曹雪芹以《红
楼梦》写“辛酸泪”,都可以看到李贽的影响。李贽对《水浒传》、《三国演义
》的评点,也正是从“发愤”立意处来看下笔用力处,接触到以人物塑造为核心
的小说创作论的各个问题。此后叶昼托名李卓吾所作容与堂刻百回本《水浒传》
的评点,又有所继承发展,对人物形象塑造等理论问题,又有深入的开拓,使小
说评点成为一种成熟的小说理论批评形态.明后期冯梦龙的“三言”序文,继李贽
之后,从普及性与感染力的角度,直接为通俗小说正名,否定了“致远恐泥”的
传统“小道”观,是明人小说观念革新的结集。
清代小说论是一个丰收期,它将目光集中在人物塑造及其创作方法这一小
说论的核心问题。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清代小说评点派的作品。金圣叹继承了李卓
吾、叶昼的评点传统,凡明人所涉及的问题,无不有所深入,提出了“格物”说
、“动心”说、“性格”论及其创作技巧论等到全面系统的理论观点,他是小说
评点派的集大成者。师承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家还有毛宗岗与张竹坡。毛宗岗对《
三国演义》的评点,基本继承了金圣叹的理论,只是概括归纳得更加条理化。他
所提出的“三奇”、“三绝”说,注意到人物类型化的特点,但对人物典型化的
认识远不如金圣叹的深刻。张竹坡对世情小说《金瓶梅》的评点及其所写的序、
跋、读法等,相比而言要显得深入一些。他主张小说创作以生活经历为基础,提
出“化身”说,重视“情理”的人物性格依据,对金圣叹的“动心”说有所补充
和发展。他提出“善用犯笔而不犯”说,对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认识也有所深化。
这体现了中国小说论对人物典型化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趋向。脂砚斋的评点,是曹
雪芹小说论思想的具体化,他总结了《石头记》的创作经验,丰富和提高了中国
古典现实主义小说理论。他提倡“新奇”,反对公式化的主张,与曹雪芹是一致
的,并且在评点中具体发挥了曹雪芹的艺术创新的思想,他在前人关于小说虚构
性的认识基础上,又进一步强调艺术真实与艺术独创,这是对小说论的深化。他
重视“秘法”,重视对表现人物个性化心理的灵活多样的写作技巧进行总结,也
丰富了中国小说创作技巧论的宝库。脂评是清代小说评点派的又一理论高峰,它
的价值不在于抽象的理论条文,而在于含有极其丰富的切身体验的真知灼见。关
于《红楼梦》的序跋、评点还有很多,较有影响的有戚蓼生的《红楼梦序》、诸
联《红楼评梦》、王希联《红楼梦批序》及评点,他们都对人物塑造及其创作方
法进行了各自的总结。此外,在清代小说理论批评中,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对众
多流派的小说创作,清人都无不有所论评。尤其对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批评
,引人关注。闲斋老人对《儒林外史》所写的序文和回评,相当准确地揭示了小
说立意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相当深刻地总结了现实主义讽刺小说真实、客观
、细致的写作特点,对艺术真实、典型形象及其写作方法等问题的认识,都达到
了很高的理论水平。此后,惺园退士《儒林外史序》、张文虎(天目山樵)《儒
林外史新评》、黄安瑾《儒林外史评序》等,都基本上沿续着闲斋老人的现实主
义小说理论,分别对《儒林外史》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各自的总结。
2000年1月12
日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9.38.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