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hblxj(蓝色∮蔷薇)
整理人: yaozhongwang(2002-07-06 09:06:04), 站内信件
|
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色彩:悲剧美.而其中许多的悲剧往往缘起于故事的主角的一次相遇.
悲剧性的相遇之所以能够抓住观众或后人的心,大概是基于相遇前后的感情落差.相遇的至美在于它的不可预知,而相遇的至痛在于吧它带来的失败的结果.我们很难想象指腹为婚的男女主角会有什么"惊鸿一瞥"和"一见钟情",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陆游和唐婉白头偕老,两人之间还能留下什么"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诗篇.相遇的突然,如一夜之间开出的繁花,把人的感情煽动到极点,而一面之缘以后的悲情故事,又似一场疾风骤雨,让人在落红无数的凄凉里为之唏嘘.
悲剧性相遇的美学价值是不能够游离于观众的审美情趣而存在的.相遇的短绽和偶然是海,相遇后的波折是浪,只有巨浪从平静的海面上涌起,才能给人惊心动魄的感受;而只有滔天的浪最后又不得不屈服在海中,才能给人快意和心理满足.审悲快感是人之天性,悲情相遇的故事正是利用了人的这一共性,才能在无数的“相遇"中艳世而独立,成为情感事件中终极美丽,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如果说人们买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是处于对她的生活的羡慕和好奇,那么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畅销,多少就掺杂了些对其命运的怜悯和对其幸福破灭的快意." 三毛和荷西的相遇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就是这样的吧,虽说残忍,但也真实
关于悲情相遇的美学意义在古今中外其实是共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遇开始就是错误,因为他们应该是世敌;李清照和赵明城的相遇本不应该发生啊,因为他们声在乱世;<魂断蓝桥>的故事不可外汇的导向了悲剧,因为人类强烈的廉耻心趋势人把被玷污了的推向死亡.........欣赏悲剧性相遇的那种舒畅的痛感,无一例外的填补了我们在缺少经典童话的生活里赏识的诗情画意.
这样美丽是无与伦比的,看最震撼人心的相遇故事一点点会飞湮灭,这是对心灵的拷打,也是视听上的享受.
但愿相遇可以幻化成永恒
但愿人长久,钱里共婵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