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古典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以年代划分)>>明代文学>>关于《三国》>>论诸葛亮娶亲及三国政治婚姻

主题:论诸葛亮娶亲及三国政治婚姻
发信人: sctiger()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9:34:15), 站内信件
一:诸葛亮的择妇
    关于诸葛亮的婚事,大致是诸葛亮娶了名士黄承彦“黄头黑色”的丑女,结
果被认为传为佳话。
    对于这件事,我认为恩格斯的“婚姻依然是阶级的婚姻”“都是由两方的阶
级地位来决定的,所以它是计较利害的婚姻”一针见血的说出了其中的奥妙。作
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自然是属于此列。
    诸葛亮本是山东人,十四岁由叔叔带他们姐弟四人豫章,由于汉朝廷改任朱
皓为太守,所以就应刘表的邀请到襄阳。三年后,叔叔诸葛玄死,诸葛亮迁居隆
中。在隆中的十年,诸葛亮由一个普通的青少年成为一个识时务的俊杰。一个客
居的外地人,可以立足成长为青年派的领袖,除了诸葛亮本人的聪明才智,还有
他来襄阳后建立起来的亲厚人事关系。其中与地主阶级的当权派和当地豪强势力
联婚又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当时在刘表统治下的襄阳一带,主要的豪强势力有庞、蔡、黄、堋(不会拼
音啊)、马、习、杨等家,又分为在野派(庞、黄、马、习、杨)和为刘表效力
派(主要是堋、蔡)。
    诸葛亮与两派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一:诸葛亮的大姐姐嫁给了堋琪,小姐
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于是诸葛亮和堋、庞建立了亲戚关系,而庞家的庞林娶
了习家的女儿,于是又和习家连上了关系。这样带来了两个好处:1是有利于他在
襄阳立足,免得受欺负,还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力量。2:有利于他获得良师益友,
促使他学业上进,政治发展。二:刘表的后妻和黄丞彦的妻子是同胞姐妹,诸葛
亮娶了黄的女儿,刘表就成了诸葛亮的姨父。这种关系成了诸葛亮在襄阳生存进
取的最大政治靠山,又是他从上层统治者那里获得消息的源泉,这为他观察分析
形势,了解天下大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3:诸葛亮还和从外地来的知识分子
孟公威等人通过交游及同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互相勉励、互相学习
、增长见识、集思广益,有利于形成有重大见地的政治观点。
    上面说到的三种关系,无疑诸葛亮迎娶黄承彦的女儿的作用是最大的。这个
严重的“厉害关系”的问题,但是的诸葛亮是不能不再三权衡的。
    1:黄承彦是当地名士,与黄氏结婚后可以得到黄承彦多方教诲和大力支援,
对他成就事业很有利。
    2:黄氏是刘表后妻蔡氏、蔡瑁的外甥女。与黄氏结婚可以和统治者刘表、豪
强蔡瑁建立密切的亲戚关系,对自己以后的出山从政有很大的帮助(诸葛亮当然
不是为刘表效力,理由见拙作《换一个角度看诸葛亮1----三顾茅庐与隆中对》)

    3:黄氏虽然外貌不美,可是有才华(美不美很有争议),迎娶她可以得一贤
内助,对事业大有帮助。
    有如此的三长一短,为了以后自己的前途,何乐而不为?再说在封建社会,
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妻子不美,找个美貌的妾就是了,诸葛亮后来不也纳妾了
吗?如果黄氏不是和刘表、蔡氏有这样的亲戚关系,不是名士黄承彦的女儿,而
是凡夫之女,就算有美貌,诸葛亮也不见得会迎娶吧?可见诸葛亮娶黄氏依然还
是阶级的婚姻,是由诸葛亮和黄氏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所以它是计较利害的婚
姻。在诸葛亮生活的三国年代,在地主阶级内部的婚姻问题上,诸葛亮的选择虽
然有知道赞许的一面,但不应该无限制的美化他的婚姻观。
二:三国时代其他的政治婚姻
     恩格斯说“婚姻乃是一种政治的行为,乃是一种籍新的联姻加强自己势力的
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情感”。曹操的女儿、刘备
等的婚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曹操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夏侯元让的儿子,三个嫁给了汉献帝,实在是太明显
了。而曹仁的女儿(?)也嫁给了夏侯渊的儿子。河北之争的时候,袁潭投降,
曹操于是为儿子曹整娶了袁潭的女儿,后来袁潭想重整河山,曹操马上把袁女退
回去。
     刘备娶糜夫人就是看上了糜竺的“资产巨亿”,糜竺也想因此加强自己的政
治力量,以保护他的经济利益,还想通过资产而从商贾大客而成为地主阶级的当
权者。刘备迎娶的时候糜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糜竺因此也领“
赢郡太守”,后来糜竺“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刘备迎娶孙权的
妹妹,更是司马昭之心。还有吕布的女儿,也是为了加强力量而嫁给袁术的儿子
(没有成功)。

三:当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婚姻服从利益。
    当个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是不会顾及婚姻关系的,他们宁
可牺牲私人的婚姻也要维护利益,因而造成了许多婚姻悲剧。前面说的曹整与袁
潭的女儿的婚姻就是一个例子,刘备与孙权妹妹的婚姻更是如此。蜀汉与吴的根
本矛盾是荆洲,一旦这个矛盾激化了,婚姻根本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四:关于关羽拒绝孙权为儿子求婚的看法。
    孙权派人向关羽求婚,想为他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关羽拒绝之,还骂孙
权,很多人认为这是关羽没有大局观。我承认关羽骂孙权是明显的错误,然而拒
婚一事不见得没有大局观吧?或许正说明了他对荆洲问题的深刻理解呢!似乎关
羽答应了婚事就会令两国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其实,无论是关羽答应与否都
不会改变孙权对荆洲的态度,是不是关羽从刘孙联姻的结局看透了这点呢?值得
考虑。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1.66.5.24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