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yberrat()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0:56:00), 站内信件
|
罕见的清代小说《途说》
《中国文化报》 2000年4月15日 作者:程毅中
《聊斋志异》问世之后,出现了许多摹拟之作,鲁迅称之为"清之拟晋唐小说 "。赵季莹的《途说》就是一部别具特色而又极为罕见的作品。这部书在袁行霈、 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和宁稼雨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提要》里都没有 著录。
《途说》和《聊斋志异》相似,既有纪实性的杂事笔记,也有文学性的传奇 小说。其特色之一是刻意虚构,利用古人的名字编造一些寓言式的故事。例如书 中最后一篇《蒲留仙》,开头说"余撰《途说》将竣,适有淄川之役,欲采蒲君轶 事,访聊斋故居。"接着就在旅馆里梦见《聊斋》中的侠女来找他,说是蒲松龄请 他去。到了蒲家,见到门上挂着"轮外才色司"的牌子,颠当(也是《聊斋》里的 人物)告诉他,凡鬼怪精灵之有才色而不愿归入轮回的都在这里听主人指挥,墙 上还贴着《聊斋志异》的美人名单。蒲松龄接见他后,说他前身"本列吾门下,质 英敏而性清刚。不意转世仍然,更不安分",又批评他:"妄撰《途说》,虽自开 面目,而总不脱《聊斋》窠臼,未免东施效颦。"谈话未完,正好王士��来拜会蒲 松龄,他只好退出,还想在门房等候再见,而侠女对他说:"渔洋先生素健谈,去 难讨晷,子可行矣。"于是在归途中一蹶而梦醒。这篇故事明说是梦,有意示人以 假托幻境,而又写了一些似假似真的细节。这种手法显然取队谔迫诵∷档?成自虚 ""元无有"等故事。作者只是借用这个寓言来对自己的《途说》作出解释和评论, 为全书作一篇别开生面的跋尾。当然,它还不是书中最好的篇章。
类似的作品如卷二的《托红楼梦》,写的是他的从姊丈梁保侯(名念弼),住 入一家旧宅,相传有狐精作怪,居然梦入大观园,见到了袭人、晴雯、秋纹等书 中人物,梦中的梁保侯竟然以宝玉自居,当了怡红院的主人。与黛玉成婚,后始 知为狐精做怪。
这个故事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托的,不仅红楼众美会聚是虚构的梦境,就是 群狐化身也是虚构的托词。可是赵季莹在故事的开头结尾还是把梁保侯说成是他 的从姊夫,正如《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写意手法。
《途说》的另一特色是在小说里穿插许多诗词骈文,有意展现作者的才华。 如《托红楼梦》中的总咏菊影诗,分作"月下""风前""霜后""池畔""镜里""灯边" "交梅""互竹"八题,第一名是湘云的《霜后菊影》:
低徊顾影自怜秋,影只空吟到白头。老圃不须人写照,芳痕有此了簟?
第二名是黛玉的《灯边菊影》:
赏秋有兴自年年,坐对秋芳短檠边。笔意参差昏在壁,花魂缥缈淡于烟。伴 卿小影寂无语,惬我幽怀冷不眠。耐得寒窗更漏永,纵然孤立也娟娟。
这些诗写得颇有性灵,如果放到曹雪芹的书里也许可以乱真。这篇小说也可 以看出《红楼梦》在当时(道光年间)的巨大影响。
卷一《群英岛》讲祁庚莹捐了未入流的官衔,"值粤有洋警,投军,甚见重于 主帅,出奇计,烧虏船无馀烬,永靖海氛,奏功第一,超擢郡守。后从征频建大 勋,累官至两广总督……谥武襄"。这完全是匪夷所思的幻想,但是却反映了鸦片 战争之后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愿望。还有对那些"误人家国"的当权者所作的讽 刺。这种寓言式的故事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后面还有一篇《靖海策》 ,根本不是小说而是策论,可见作者的用意。
《途说》里也有一些比较优美的爱情故事,如卷一《虫痴》写一个痴情男子 庄生爱上了已经许配人家的女子,积怨生病而死。他的魂魄附于蚊蝇蜂蝶而接近 女子身边,将近一年。她的未婚夫突然病亡,庄生就借他的尸体还魂,与女子成 婚。这类故事显然都有摹拟《聊斋》的痕迹。
书中还有一部分公案故事,像是实录见闻的笔记,然而也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如《点火》记一件曲折的疑案,情节结构常见于同类小说;《相士》写一件离 奇的谋杀案,完全脱胎于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赵季莹,字瘦山,浙江绍兴人。是道光年间一个落拓失意的小官吏。《途说 》是他在公务余暇所写的一部"闲书",寄托了作者的忧患孤愤的心情。时间已经 过了150多年,这部书总算流传下来了,不过见到的人极少。赵季莹的名字是 不是还能流传下去,就很难说了。
-- 口蜜腹剑笑里刀 妻子骷髅队中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7.20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