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saturday(唔讲得)
整理人: dannylu(2002-07-14 01:52:31), 站内信件
|
在举世瞩目的浙江宁波天一阁旁,有座十分特别的麻将起源
地陈列馆。走进门内,两旁高墙上绘的是古代宣和牌、水浒叶子
及马吊和纸牌。两侧还陈列着与麻将有关的帆船和骰子模型。地
上则画着麻将牌。还有春夏秋冬“四风”的装饰画和古代名士打
麻将的人物雕塑。在这里,人们可以获知许许多多有关麻将历史
与文化的知识和趣闻轶事。
专家介绍,麻将源于中国古代的博戏。中国的博戏,发轫极
其古远。它在在封建社会中,一直是游戏王国中的“名门望族”,
经数百年繁衍生息,一直没有消亡。博戏又主要由一大主流、两
大支流汇合而成。一大主流是以骰子的来龙去脉为标志。骰子经
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发展历程。两大支流为诗牌和叶子戏。当骰
子以及由它的发展而带来的种种博戏演进到唐宋时,忽然奇峰突
起,出现了叶子和诗牌。叶子戏一旦出现便势不可挡地迅速发展
起来,明清之际已登上博戏的霸主地位,由叶子而演变出来的各
种牌戏流传于大江南北。而诗牌一项,至宋代已发展为“宣和牌”。
到了清代中、末叶,以纸牌为基础,吸收骰子与宣和牌中的成份,
杂交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牌戏——麻将。有关研究人员认为,
麻将是我国古代诸多博戏的集大成者,它是骰子、宣和牌和马吊
纸牌相结合的产物。麻将一出,立刻风靡了社会。
###麻将的渊源
据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员卢浩旭介绍,在我国最古老的
游戏中,就已经有博戏了。至迟在春秋时代,六博盛行。六博又
分大博、小博两种,游戏时都采用类似今天骰子一类的东西,大
博用“箸”,小博用“茕”。行大博时用六箸,分别刻以茕、卢、
犊、雉、塞,叫“采”,也叫“博齿”。大约在我国秦、汉之际,
箸发生了变革,用木制成,共为五枚,因取名为“五木”。每一
枚均有两面,一面涂为黑色,上面镂刻牛犊形象,一面涂为白色,
上面雕刻雉形。小博行棋用茕。茕,木质,后改用石或玉,易
“茕”为“琼”。琼为橄榄形,四周匀作五面,刻画以别之,一
画为“塞”,二画为“白”,三画为“黑”,两画交
错为“五”,不刻者为“绳”。与箸相比,更接近后世的骰
子了。而五木和琼向后世骰子演变转化不会晚于晋代,因为在解
放前余姚晋墓中已出土瓷骰子。唐代骰子已普遍用兽骨、角雕刻。
唐人温庭筠《南歌子》就有“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也无。”
据说骰子原来只有“么”是红色,其他五个点数均为黑色,四点
变红,还有个唐玄宗“赐绯”的故事。据清赵翼《陔余丛考》记
载,有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彩战时,将败,唯有“四”可赢,否则
无论哪个数都要输掉。当一颗骰子还在桌上旋转未定时,唐玄宗
口中大声吆喊“四”字,结果骰子停下后果然是个“四”。唐玄
宗大喜,便命高力士为“四”、“赐绯”,即改为红色,以后骰
子“么”和“四”便都为红色了。日本骰子形状和点数与中国
骰子无别,不同只是“么”是红的,“四”是黑的,因骰子
东渡日本在唐玄宗赐绯前。骰子在唐代最终定型,与今天骰子一
般。打那以后,又相应创造出许多游戏品种。有的在纸上绘以朝
廷官阶或名山大川等,以掷骰子所得点数依次所进,当时称为
“彩选”,或叫“骰子选格”,后又有“选官图”、“选仙图”
等。至明清又繁衍出“群仙庆寿图”、“掷状元筹”、“水浒选
仙图”、“揽胜图”、“红楼大观园掷点图”等多种。
而作为麻将的两大支流——诗牌和叶子,则和唐人作诗风不
开。唐人作诗,好书于板上,称为“诗板”,《全唐诗》中张祜
《题灵彻上人旧房》诗云:“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
秋风吹叶古廊下,一半绳床灯影深。”宋人又称作“诗牌”。宋
代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孤山诗》云:“白云睡阁幽如画,张
祜诗牌妙入神。”后人把题诗的木牌改制,牌上书以诗韵,每当
良朋高会时,每人抽一牌,按牌中所写字为韵作诗,即游戏的
“诗牌”。
到北宋末年,诗牌进一步发展,原诗牌中蕴藏的游戏性更增
强,成为文人斗诗游戏,且出现了专门著作——《诗牌谱》;又
把骰子引进诗牌,深化成新牌戏——宣和牌。据载,宣和牌产生
于宣和二年,以宋徽宗年号命名。清陈元龙《诸事音考》对此有
较详记述“宋宣和二年,有臣上疏设牙牌三十二扇,共计二百二
十七点,以按星辰布列之位。譬‘天牌’二扇二十四点,像天之
二十四令‘地牌’,二扇四点,像地之东西南北‘人牌’二扇十
六点,像人之仁义礼智,发而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和牌’
二扇八点,像太和元气,流行于八节之间。其他牌名类皆合伦理
庶物器用。表上,贮于御库,疑繁末行。至宋高宗时始诏如式颁
行天下。”宣和牌又因骨牌大都用牛骨制成,称骨牌。也有用象
牙制成,称“牙牌”。宣和牌一直盛行于民间,深受人们喜欢,
玩法逐步丰富。至明代已出现“斗天九”和“打牌九”两种玩法,
将牙牌三十二扇分为华夷两队或文武两队斗牌。
明清时酒宴上盛行行牙牌令助兴。《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
写李瓶儿与西门庆“拿一副三十二扇象牙牌儿”,“两个灯下抹
牌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欢园,金鸳鸯三
宣牙牌令”,对以牌令助洒兴有精彩而细致的描写《红楼梦》第
七十回写宁国府贾珍聚赌,有的人“斯文些的抹牌、打天九”,
都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唐代是博戏发展重要阶段,在“诗板”同时,又出现了叶子
戏。明代发展为马吊,为麻将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叶子是中国
最古老纸牌游戏,欧阳修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
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难卷,故以叶
子写之。”久之,人们觉得叶子可另写他字做游戏。叶子戏自产
生后,人们乐此不疲,首先成为席间酒令工具。“酒坛博馆之下,
盛行叶子。”南唐后主李煜妃周氏也编有《金叶子格》。继承的
是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它集牌画艺术和叶子牌为一体。明末陈
老莲、清初任熊都曾绘制。后叶子酒令被引入博戏中,成为“数
钱叶子”,向“马吊”过渡。数钱叶子流行后,花样翻新,约在
明万历年间,变化出新叶子戏——马掉。“马掉本名马掉脚,约
言之曰马掉,后又改为马吊(谓马四足,失一则不可行,明时或讹
脚为角)。”
马吊牌是对数钱叶子的改造,化繁为简,数钱叶子共48张叶
儿,而马吊以40张叶儿为一副。40张叶儿,分四门,为:十字门、
万字门、索子门、文钱门。其中十字门、万字门的叶子上,会有
水浒人物,每叶一人,而索子门、文钱门中各叶上无人物,而易
以其它如艮卦、如连环等形。马吊牌兴起之后,当即风行起来。
清初马吊由江浙向北扩展。王士祯《分甘余话》记载:“余尝不
解吴俗好尚,有三斗、马吊牌,吃河豚鱼,敬畏五道邪神,虽士
大夫不能免。近马吊渐及北方,又加以混江、游湖种种游戏,吾
里缙绅子弟,多废学竟为主,不数年而赀产荡完。至有父母之殡
在堂,而第宅已鬻他姓者,终不悔也。”可见马吊风行之快,犹
如一场飓风。其时一些文人认为弹琴是“独乐乐”,围棋是“与
人乐乐”,而马吊是“与众乐乐”,让马吊进入“韵戏”行列。
清乾隆以后,马吊的自身弱点日益突出,而逐渐发生演变,成为
默和牌和碰和牌,即常说的纸牌或麻雀纸牌。默和牌、碰和牌的
基本形制乃“仿马吊牌而损益之。”其基本牌张为万(一至九万)、
索(一至九索)、筒(一至九筒)和红花、白花、老分千,共30张。
其中默和牌每种2张,共60张,碰和牌每种4张,是120张,而玩法
基本相同。《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
惧祸走他乡”,描述贾母与薛姨妈、王熙凤斗牌,即斗“默和牌。”
###麻将的形成
麻将又称马将,也称麻雀牌,是自清代至现在唯一盛行不衰
的娱乐工具。麻将是纸牌和骨牌化合之后的新品种,它直接继承
了碰和牌、默和牌中的万、索、筒,改纸牌中的红花、白花、老
千为发、白、中、并增“风”,又采用宣和牌的骨牌形式,引入
彩选中的骰子。这一整合和改造过程,是由宁波人陈鱼门完成的,
并将之传于外人。
明末清初,马吊的盛行,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因它被用于
赌博,许多有识之士无不视其为洪水猛兽,先后著文诚心劝戒。
人们也感到马吊的局限与不足。碰和牌多达120张,手拿组合极为
不便。牌为纸质,极易磨损残破:玩牌者多为海上船工、渔民,
以解海上生活枯燥,但海上风大,纸牌极易被吹走。因此改造马
吊成为必然。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员卢浩旭指出,风行大江南北的马
吊纸牌,在清咸丰年间经甬上闻人陈鱼门先生整理而成为至今尚
在流行的麻将基本牌张。陈鱼门(1817-1878),名政钥,号仰楼,
少有才智,曾随杨启堂习英文。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贡,以
功叙内阁中书,加三品衔。陈鱼门“广交游,琴酒无虚日”,极
喜玩耍,精熟纸牌。他因深感纸牌有诸多不便,于同治三年(
1846)改为竹骨,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共108张,易红花
为绿发,白花为白板,老千为红中,名“三箭”,各4张,共12张,
增“东、南、西、北”四风,各4张,共16张。由此形成了当时流
行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清稗类钞·赌博类·叉麻雀》记载
“麻雀亦叶子之一。以之为博,曰‘叉麻雀’。凡一百三十六,
曰‘筒’、‘索’、‘万’,曰‘东、南、西、北’,曰‘龙、
得凤、白’,亦作‘中、发、白’。始于浙江宁波,其后不胫而
走,遂遍南北。”即佐证宁波人陈鱼门发明麻将。陈鱼门整合、
改造后的麻将是对前代博戏的继承和发展,其打法也由繁到简,
一经问世,便盛行南北。史载,五口通商后,海舶多聚于宁波江
厦,繁盛过于上海,各省商贾云集,流寓江厦,演习麻将者日众,
并通过他们延及津沪商埠并波及全国。
太平天国期间,陈鱼门主持善后局,负责筹款,又寓居宁波
江北岸同兴街,与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等人常以打麻将为娱。
后陈鱼门赴沪经商,更以打麻将为交际手段,将麻将传于外人。
到民国,麻将进一步发展。当时不论是烟馆、妓院、茶楼、酒馆、
旅店、商店、家庭,甚至一些高雅场所,如行业会馆、学会、通
讯社、律师事务所等,都摆设有麻将。
麻将从中国传入西方,最早是美国。因曾在美国驻上海领事
馆任职二年的安徽休宁人戈昆化,后又任职英国驻宁波领事馆
15年,与陈鱼门等关系密切,精通牌术,有《纵博》、《戏掷升
官图》诗。后戈昆化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教,为全美第一位中国籍
教授。他首先将麻将传于美国知识阶层,在哈佛校园流行开来,
以致后来胡适首次赴美时,在哈佛见到许多教授精通牌术,热衷
麻将,十分惊讶。美国是最早建立“全国麻将联合会”的西方国
家之一。而麻将也在日本盛行。据资料载,日本有3000万麻将爱
好者,麻将俱乐部、麻将店达25000家,仅东京就有4500家。还有
麻将杂志、麻将大赛、麻将博物馆,并出版大量的麻将书籍。
###麻将与宁波文化
由于麻将是由宁波人陈鱼门整合改造,因而与宁波文化关系
密切,尤其是麻将术语中的宁波方言和航海因素,更显现了宁波
与麻将的关联。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员卢浩旭说,宁波航海业发达,对
各行各业及人们生活无不具有深刻影响。陈鱼门对麻将整合和麻
将流行就与航海业密切相关。帆船时代航海业深受风的影响,七
海扬帆都受风之左右,陈鱼门增“风”牌即受航海业启发。而宁
波民间关于麻将若干术语的起源性解释,更道出了它与航海的渊
源。如:索子牌——源于海船上的缆索和渔网;筒子牌——源于
海船上盛水盛粮的桶;万字牌——源于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牌——
源于船家对风的敏感;碰——两船相撞曰碰;停(听)——船舶靠
岸曰停;麻雀——船夫看见麻雀,意味着己近陆地,行将到岸。
再看麻将术语中的宁波方言:(1)麻将,原写作麻雀。徐珂
《清稗类钞》:“麻雀,马吊之音之转也。吴人呼禽类如刁,去
声读,不知何义?则马雀之为马吊,已确而有证矣。”麻雀来自
马吊,而甬人念“麻雀”为“麻将”,麻将是宁波话“麻雀”的
读音。(2)和,读“hu”(胡),宁波音,和牌就是最后一张(第
14张),使手中的牌成为四个三张组与一对将牌,便可和牌。(
3)停,读“听”(ting),宁波音,就是对自己牌局组合停当、
收拾停妥和齐备、完毕之意。(4)嵌,读“kan”,不读“
qian”,宁波音,甬称物塞入缝隙间曰“嵌”,如“嵌挡”、
“嵌镶”。(5)横和,宁波话,如手中牌并未组拢来,疏忽而喊
了“和”,检查时却发现并未成牌,称为“横和”。(6)朋(碰
),打麻将时,只要手中有两张成对的牌,其余三家中任何一家打
出一张与自己手中对子相同的牌,都可以叫“朋”。“朋”是同
或齐一之意。甬称相助为理曰“朋”,如合作曰朋起来做。意同。
(7)生张、熟张,牌池内没出现过的牌称“生张”,牌池内多次
出现过的牌称“熟张”。与宁波话的“生头”、“熟头”意同。
(8)地,麻将中称在牌墙方城外边,各家门前空处为“地”,即
各家吃朋后,放置付露牌的地方。与宁波话“道地”意同。(9)
色,是指各种颜色牌。如索子为绿色,筒子为黑色,万子为红色,
称三色牌。宁波话有“看三色”。(10)放铳,某人打出牌让别
人成时,称放铳。与甬称人不慎言辞致肇嫌隙或冲突的“放铜铳”
意同。(11)门风,牌手风位的标志。庄家为东风,下家为南风,
对家为西风,上家为北风。宁波话有“败门风”。(12)相公,
手中牌多于13张或少于13张,称之为相公。还有吃错牌、朋错牌,
也是相公,只有做陪打员资格,而没有和牌资格。与甬语昔时称
应试生童曰考相公,久不中者为老相公意同。(13)台头,宁波
称谓,系番的别称,和牌多少番,也称多少台。番,凡言语或事
务之具始末者,甬也以番计。(14)搓,搓麻将即打麻将之意,
为浙东一带用语,如搓绳、搓手。
###人们评说麻将
然而,麻将牌虽本是一种游戏工具,但被一些人用于赌博产
生的消极影响也很深远。赌博不论于人、于家、于国皆有害。其
危害社会,有目共睹。因此宁波民间传说,麻将的改造者陈鱼门
也被人们称为“屙老爷”。甬语所谓“屙”,即污之转音。污,
谓污秽,即大溲,也即大解。称陈鱼门为“屙老爷”,言其危害
社会也。
有人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麻将。许多名人也与麻将有过
交道。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为游客记下了一些名人关于
麻将的论述,以飨观众。如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
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梁启超说过:“唯有打麻将
可以忘记读书,唯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胡适则认为:“从
各国对游戏的特殊爱好来看,可以说英国的国戏是板球,美国的
国戏是棒球,日本的国戏是相扑。中国呢?中国的国戏是麻将。”
梁实秋说:“我不打麻将,并不妄以为自己志行高洁。我脑筋迟
钝,跟不上别人反应的速度。而一赶快就出差池。我缺乏机智,
自己的一副牌都常照颐不过来,遑论揣度别人的底细?既不知已又
不知彼,如何可以应付大局?打牌本是娱乐,结果往往反寻烦恼,
又受气又受窘,所以干脆只看的好。”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
“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32张的竹牌,只有假鬼子能够叉‘麻将’,
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
的十几岁的小乌龟子手里,也就立刻是小鬼见阎王了。”柏杨说:
“对一个人个性和品格的观察,仅从表面上判断,不容易得到结
论,但若请他打个小牌,便很容易看得明明白白。有些人一夜不
和牌都不动声色,有些人两圈不和牌,就像‘光隆轮’一样,浑
身冒起烟来,爆炸一次又一次。”
厉以宁说:“西方人做生意就像是打桥牌,要先找好合作对
象,然后全力攻击对手;日本人做生意,就像是下围棋,可以损—
些角落,但—定要占住大局。中国人做生意,就像是打麻将,专
心看着别家,死命盯住下家,谁也别想占他便宜。”盛琦说:
“这种构思复杂而又精密,技法多变而又深奥,情趣丰富而又别
致,尤其是四方混战、三家为敌,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比赛形式,
如此需要高智商的麻将运动,委实很难确切地论证它是历史上某
一位或几位人物所能创造和推广的产物”。而古代一无名氏则曰:
“入局斗牌,必先炼里品,品宜镇静,不宜躁率,得勿骄,失勿
吝,顺时勿喜,逆时勿愁,不形于色,不动乎声,浑涵宽大,品
格为贵,尔雅温文,斯为上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