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艺术·体育 ☆>>艺术>>美与艺

主题:美与艺
发信人: dannylu()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5 00:46:30), 站内信件
陈国君

    我小的时候文革刚结束没几年,东洋西洋的漫画还没有“入侵”中国,对于
像我那样闲时喜欢描描画画的小孩而言,最喜欢的画莫过于徐悲鸿先生画的“奔
马”了。当时自己拽着毛笔照着画片歪歪扭扭地描,描完了却只觉得奇怪,自己
的马怎么像是在一瘸一拐地爬呢?

    小孩子自然还不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用笔,用不懂如何让墨汁的形态去表现
奔马的神韵。但是这仅仅是笔墨技巧的问题吗?坦白地说,即便到下笔用墨(彩
)都有模有样、合招合式的今日,像“美”与“艺”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依然困扰
着我这样的匠人,无论是在为文还是作画的时候。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大概不仅
仅因为他们有着比我们灵巧的手,更重要的我看还是他们有着比我们睿智的头脑
。在有关艺术,有关于美,有关于想象,有关于生活等等诸多方面比我们要看得
深刻,要领悟得远。

    最近拜读到《徐悲鸿艺术随笔》一书,让我更坚信了用脑子来为文作画的想
法。徐先生的随笔他虽然不如他的画作有名,但是与他的画一样,笔法古朴精炼
,不乏奔放隽永的感情和神韵。这些随笔或讲演,或评论,或自传,或记叙,内
容虽繁芜不集,却都对先生一生执著追求的艺术事业有所涉及。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由《东归漫记》、《南游杂感》、《游英杂记之一》、《从意大利到莫斯科》
等诸篇记游文字,约略可见先生一路行来,一路对美与艺术思考不倦的身影。以
先生之才资尚且如此,所以我想,无论是如何天才的小孩如果只是呆在画室中临
摹大师遗作,是永远也追不上大师的脚步的。至于像我这样禀赋愚钝的凡夫俗子
更是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在《美与艺(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上演讲辞)》一文的开篇,先生说:“吾所
谓艺者,乃尽人力使造物无遁形;吾所谓美者,乃以最敏之感觉支配,增减,创
造一自然境界,凭艺传出之。艺可不借美而言(如写风俗、写像之逼真者),美
必不可离艺而存。艺仅足供人参考,而美方足令人耽玩也。”聪明的小孩或者可
以凭借巧手掌握先生所谓之“艺”,甚至复制出生活中的某个场景,甚至大师的
名画。但是能不能表达出令人“耽玩”的美却是问题。固然,技艺是一切艺术美
的前提,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人也不能仅仅是复印机。在美的塑
造过程中,不可或缺人的感觉、想象和判断。先生所谓最敏的感觉在我辈凡夫俗
子的口里,那便是脑子了。而一颗好的,能给人世间带来艺术美的脑子,毫无疑
问应该是需要勤奋工作的,须勤观察,勤学习,勤想象,须勤思考。

    惟其如此,文字图画凝聚人之心血,才能体现永恒之人性(美)。在《悲鸿
自述》小引中先生谓“……伏思怀素有自叙之帖,卢梭传忏悔之文,皆抒胸臆,
慨生平,借其人格,遂有千古。”其实,先生之文字图画,何尝不如此。

    或曰艺术,或美,或人格,无不进与技巧而止于此。当然,这已经近乎题外
话了。

(评:《徐悲鸿艺术随笔》,王震 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转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2月


--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网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72.24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