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ingtan()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5 00:46:00), 站内信件
|
陈 调 弹 词 流 派 唱 腔 。 为 清 乾 隆 、 嘉 庆 年 间 弹 词 艺 人 陈 遇 乾 所 创 。 陈 早 年 曾 入 昆 曲 名 班 , 后 改 业 弹 词 。 所 创 曲 调 受 戏 曲 影 响 较 多 。 在 运 用 书 调 过 门 的 基 础 上 , 创 造 了 弹 词 中 较 少 的 商 调 “ 2 ” ( re ) 调 式 唱 腔 , 旋 律 结 构 严 谨 , 咬 字 、 运 腔 接 近 苏 滩 。 真 嗓 演 唱 , 音 色 宽 厚 , 咬 字 遒 劲 。 上 句 唱 腔 顿 挫 频 繁 , 下 句 末 一 字 以 大 跳 落 腔 为 特 点 而 自 成 一 格 。 曲 调 较 富 抒 情 性 , 因 此 较 少 用 于 表 唱 , 基 本 作 为 老 年 脚 色 的 唱 调 。 前 辈 中 以 蒋 如 庭 演 唱 较 有 特 色 , 韵 味 醇 厚 。 近 世 , 刘 天 韵 、 杨 振 雄 、 蒋 月 泉 等 演 唱 时 , 都 有 所 改 革 和 发 展 。
虞 调 弹 词 唱 腔 。 清 葛 元 煦 《 沪 游 杂 记 》 : “ 虞 调 系 琵 琶 曲 子 , 由 来 已 久 。 ” 徐 珂 《 清 稗 类 钞 》 认 为 “ 虞 调 ” 为 “ 俞 调 ” 之 讹 。 今 人 亦 都 认 为 , “ 虞 调 ” 即 “ 俞 调 ” , 因 常 熟 一 带 女 说 书 多 唱 此 , 才 称 。
马 调
弹 词 流 派 唱 腔 。 创 始 人 为 清 咸 丰 、 同 治 时 弹 词 艺 人 马 如 飞 。 唱 腔 在 书 调 基 础 上 逐 渐 形 成 , 并 受 东 乡 调 影 响 较 深 , 故 有 “ 如 能 唱 得 真 ‘ 马 调 ’ , 运 不 来 时 东 鼓 腔 ” 之 说 。 以 吟 诵 为 主 , 强 调 唱 词 的 语 言 因 素 , 旋 律 平 直 。 清 葛 元 煦 《 沪 游 杂 记 》 称 其 “ 调 无 余 韵 , 仿 佛 说 白 ” 。 但 一 字 一 音 , 铿 锵 有 力 , 叙 述 性 强 。 按 七 言 唱 词 格 律 , 在 下 句 第 六 字 上 拖 腔 时 常 加 顿 音 , 以 突 出 韵 脚 , 为 其 特 点 。 唱 腔 既 重 语 言 因 素 , 可 塑 性 强 , 后 辈 艺 人 根 据 各 自 风 格 , 进 行 丰 富 、 发 展 。 以 “ 马 调 ” 为 基 础 , 发 展 的 流 派 唱 腔 , 有 “ 魏 调 ” 、 “ 沈 调 ” 、 “ 薛 调 ” 以 及 近 世 的 “ 琴 调 ” 等 , 其 共 同 特 点 是 节 奏 明 快 , 注 重 气 韵 , 一 般 都 擅 唱 长 段 唱 词 及 联 韵 叠 句 。
魏 调 弹 词 流 派 唱 腔 。 清 嘉 庆 、 道 光 年 间 弹 词 艺 人 俞 秀 山 所 创 。 曲 调 受 江 南 民 间 小 曲 及 昆 曲 影 响 较 大 , 真 假 嗓 并 用 。 早 期 较 朴 素 , 注 重 语 言 因 素 , 以 叙 述 为 主 , 并 用 长 过 门 , 节 奏 徐 缓 , 现 称 “ 老 俞 调 ” 。 其 后 女 艺 人 习 唱 较 多 , 唱 腔 渐 趋 委 婉 。 一 说 , 常 熟 女 说 书 多 唱 此 调 , 故 又 称 “ 虞 调 ” , 实 为 “ 俞 调 ” 之 讹 。 本 世 纪 二 、 三 十 年 代 时 , 朱 耀 庭 、 朱 耀 笙 , 尤 其 是 后 来 蒋 如 庭 、 朱 介 生 在 演 唱 中 , 对 曲 调 作 了 较 大 丰 富 和 发 展 , 并 改 进 了 伴 奏 过 门 。 因 此 有 称 其 所 唱 为 “ 蒋 朱 调 ” 的 。 唱 腔 音 高 可 超 越 两 个 八 度 以 上 , 转 腔 连 绵 、 顿 挫 频 繁 , 使 高 亢 与 低 沉 , 委 婉 与 平 直 , 刚 劲 与 柔 和 融 合 一 体 。 所 谓 “ 高 则 翻 山 越 岭 , 低 则 一 泻 千 里 ” 。 旋 律 清 丽 幽 美 , 常 用 作 旦 角 及 小 生 脚 色 的 基 本 曲 调 。 为 早 期 弹 词 三 大 流 派 唱 腔 之 一 。 由 于 在 咬 字 、 呼 吸 、 吐 音 、 运 腔 等 方 面 都 要 求 较 严 , 故 被 用 为 训 练 弹 唱 的 基 本 教 材 。 近 世 , 擅 唱 者 有 周 云 瑞 、 扬 振 雄 、 朱 慧 珍 等 , 他 们 结 合 书 情 内 容 , 突 出 各 自 风 格 , 对 唱 腔 有 一 定 发 展 。
周 调 弹 词 流 派 唱 腔 。 形 成 于 2 0 世 纪 二 三 十 年 代 。 弹 词 演 员 周 玉 泉 以 张 福 田 、 吴 升 泉 等 的 唱 腔 为 基 础 所 创 。 以 真 嗓 为 主 , 特 点 是 亲 切 含 蓄 , 温 文 舒 徐 , 节 奏 平 稳 , 富 有 韵 味 。 代 表 性 曲 目 有 《 文 宣 哭 观 音 》 、 《 云 房 产 子 》 、 《 智 贞 描 容 》 等 。 与 以 吟 诵 为 主 的 马 调 不 同 , 周 调 另 辟 蹊 径 , 独 创 了 用 本 嗓 演 唱 的 抒 情 性 较 强 的 婉 约 多 姿 的 唱 腔 , 为 “ 蒋 调 ” 、 “ 丽 调 ” 、 “ 张 调 ” 等 的 创 立 提 供 了 基 础 。
小 阳 调
弹 词 流 派 唱 腔 。 演 唱 时 假 嗓 多 于 真 嗓 , 弹 词 术 语 称 真 嗓 为 阳 面 , 故 称 小 阳 调 。 另 说 是 弹 词 演 员 杨 筱 亭 具 有 鲜 明 风 格 之 曲 调 , 经 其 子 杨 仁 麟 作 较 大 发 展 后 形 成 流 派 。 是 以 又 称 “ 小 杨 调 ” 。 小 阳 调 受 快 俞 调 ” 的 影 响 较 大 , 短 腔 较 多 , 旋 律 爽 利 清 亮 , 强 调 语 言 因 素 。 特 点 是 上 句 大 多 用 假 嗓 演 唱 , 下 句 转 真 嗓 时 , 在 六 字 拖 腔 上 又 转 假 嗓 , 由 高 腔 下 行 再 落 调 。 柔 中 有 刚 , 韵 味 醇 厚 , 适 宜 于 单 档 以 三 弦 自 弹 自 唱 。 代 表 性 曲 目 有 《 白 蛇 传 ? 上 金 山 》 、 《断 桥 》 、 《 合 钵 》 等 。
如果您想了解的更多,欢迎您到我的小站来。 评弹之家:http://pingtan.yeah.net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9.58.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