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nylu()
整理人: dannylu(2000-03-22 16:03:01), 站内信件
|
王兆鹏 刘尊明
对唐宋词进行分派,由来已久。早在南宋,滕仲因《笑笑词跋》 就说“词章 之派,端有自来”,并提出张孝祥一派,一传至吴镒,再 传至郭应祥,“源深流 长”(《疆村丛书》本《笑笑词》卷末)。自 有清以降,给宋词分派,更是意见 纷呈,或分两派,或析三派,或主 四派,或立八派,颇为热闹。以人而论,有苏 辛派、周姜派或姜吴派 之分;以风格而言,有豪放、婉约、高旷清雄、典丽精工 之别;另外 又有格律派、风雅派(或骚雅派)之目。但这些分派的意见大多是印 象式的、随意性的点评,少有系统的梳理和阐述。直到本世纪末,虽 然关于唐 宋词流派的说法不少,但唐宋词史上究竟有哪些流派,这些 流派是怎样形成和发 展的?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贡献是什么?一直没有 得到切实的圆满的回答。最近, 刘扬忠先生的新著《唐宋词流派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版)终于解决 了至少是回答了这些问题。 这是本世纪第一部系统研究唐宋词流派演变史的 专著。
刘著在清理、总结自宋以来的别体分派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 辨析、判断 唐宋词流派的理论标准和历史依据:一要有领袖人物作为 宗主,二要有追随者组 成的作家群,三要有较为一致的审美倾向和相 近的艺术风格。有了分派的原则和 标准,才不致于仅“凭感觉”随意 地划分派别。正是在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上,刘 著确认唐宋词史上先后 出现过如下十四个“原生态”的流派:晚唐五代时期的“ 花间词派” 和南唐词察了各个流派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详细剖析了各派 领袖及其主要成员的创作特色和艺术贡献。
刘著不仅翔实地考察了唐宋词流派演变的“过程”,还着力揭示 出唐宋词流 派形成与变化的历史动因。著者在《自序》中说,他想 “着重考察唐宋时期哲学 、政治、宗教、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等等如 何深刻地作用于不同的词人们,又如 何影响不同的词人群的创作观念 与审美情趣,以造成唐宋词风格与流派产生、发 展、演变过程”。作 者的这种写作意图在全书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每个时期流 派产生与 更迭的原因,书中都有透切的分析。如对北宋前期晏欧为首的尚雅词 派和柳永为代表的俚俗词派形成的原因,书中分别从当时歌舞享乐的 社会风气、 燕乐新声盛行、“独重女音”的音乐文学审美时尚、都市 文化的繁荣与士大夫传 统意识之间的对立与调和以及歌词的演唱者、 传播者歌妓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至于稼轩词派,则是由于派中人 共同的思想基础与审美情趣,即政治与文学的 双重因缘促使他们自觉 地凝聚成一大流派。而南宋中后期的苟安时局刺激了宴乐 之风的复盛, 从而为新的流派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环境;而词坛复雅之风的 盛 行则促成了讲究音律、标举风雅的姜张词派、学清真派和梦窗派的兴 起。因 此,刘著不只是集成式的梳理出唐宋词史有哪些流派,还令人 信服地说明了当时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流派以及流派更迭演变的深层原 因。就文献资料的积累和理论 学识而言,刘著已经达到了本世纪研究 唐宋词流派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水平。
这又是一部系统研究流派演变的唐宋词史专著。
本世纪研究唐宋词史的著作已经不少,80年代以来杨海明先生的 《唐宋词史 》、陶尔夫和刘敬圻先生的《南宋词史》都是这方面的力 作。然而从流派演变的 角度来研究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刘著算得上是 第一部。著者认为,整个唐宋词发 展史的阶段性转折与递进,实际上 是某些代表性词体与词派新生、嬗变、延续或 衰亡的结果。因此他 “力图将此书写成一部以流派演变史为主的新型唐宋词史” 。“注重 从时代风会、文人心理、词学观念、社会审美习尚等等发展演变的角 度,来全景式地把握宋词流变的过程;要变作家个体的研究为群体研 究,使人们 看到一部唐宋词史不仅是作家个体活动的历史,而且更是 群体互动及各流派互相 影响、互相渗透、激烈竞争的历史。”(《自 序》)在书中,作者既注意到每个 流派以及派与派之间逻辑的共时性 的“关系”,也注意到流派历时性“变化”, 并以时代先后为序,论 述唐宋词流派的更迭代兴,从而,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展现 出唐宋词衍 生变化的曲折历程。
宋代十四个流派,虽然是原生态的存在,但并不能代表宋词的全 部,没有将 宋代所有的词人囊括入内,因为还有不少独来独往的词人 难以为任何派别所牢笼 。如果仅仅是研究宋词的流派,那么派“外” 的词人可以忽略不顾;但要展现整 个宋词的演变过程,那就不能不顾 及到那些具有独立艺术个性的派“外”词人。
刘著充分考虑到此点,特建构出体、派、群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 把不入派 的风格个性鲜明而自成一体的个体词人、创作倾向或行为方 式有某种相似的共时 性的词人群体有机地纳入到词派研究中来,如北 宋张先、秦观、贺铸各成一体而 难以划入哪一流派,书中在相应的时 代序列中专立一章,来论述“张子野体”、 “秦淮海体”和“贺方回 体”的特色及其与同时代有关流派的联系。宋南渡时期 ,刘著不仅考 察了岳飞、“四名臣”、张元干等英雄豪杰词派和叶梦得、向子、 朱 敦儒等学苏派,还详细论述了同期“别是一家”、自成“易安体”的 李清照 、供奉宫廷的应制词人群和混迹山林的隐逸词人群。这样,既 展现出每一个时期 词坛的全貌,也有面有点、立体化、网络化地展现 出宋词发展史的全过程。
作者有意通过本书来“建构流派理论与流派史的体系”,这个意 图也基本实 现。根据我们的理解,作者所建立的“体系”或者说流派 研究的模式包含着这样 三个层次:一、历史的追溯。流派既然是历史 的客观存在,那么历史上必然有许 多不同的评论。在总结回顾前人流 派论的基础上,提出划分、认同流派的理论标 准与操作原则,以确立 流派的逻辑起点,然后再确认相关的流派。二、历时性描 述。依时代 的顺序,分期论述流派的更迭代兴,并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阐述流派 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特定历史时期时代精神与审美思潮的 发展变化 。三、共时性考察。体、派、群三位一体。同一时期,以考 察流派为主,兼论派 外群体和自成一体的个体词人。对于同一流派, 既要把握流派的总体倾向、群体 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也要分析流 派领袖和主要成员的艺术个性,还要说明流 派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流 派构成情况。
一本学术价值上乘的好书,应该具备这样三个条件:一是在文献 资料上有新 的发现,二是在理论观点上有新的突破,三是在研究方法 上有新的变化。应该说 ,刘著是三者兼备的。
正如作者在《结束语》中所说,唐宋词流派,是一个有待深入的 词学课题。 一本书,不可能穷尽唐宋词流派研究的方方面面。即使是 对流派的划分与认同, 如果变换角度,也还可能分出其他的流派。比 如诗中有江湖诗派,词中是否也有 一个江湖词派?如从社会角色分类, 把刘过、刘仙伦、戴复古、宋自逊、孙惟信 等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或群体来看待,研究这些江湖名士的行为方式、精神风 貌、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也许能发现一些新问题。对于南宋中后期流派的划分 ,刘 著在姜张词派和梦窗词派外又别出学清真派,也还是一家之言。也许 可以 把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周密等人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清 真派”,而依传 统的看法将史、高、卢归入姜派,周则划入梦窗词派。 又王安石词虽不多,但艺 术上颇有个性,书中未曾论及,也似是一点 小遗憾。
(评:《唐宋词流派史》, 刘扬忠 著,建人民出版社)
(转摘自《博览群书》2000年2月)
--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网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72.2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