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stranger专栏>>继续旧作

主题:继续旧作
发信人: stranger()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21 00:32:00), 站内信件

注:本文写于1998年4月的深圳,所以里面的感慨有前提的。
 和编辑聊天,才知道北京大学将至百年之期。去深圳多家书店翻找有关的书籍时,几
乎是空手而归了。想来不知道北大百年的人在出版业里还是不少的,否则早就不知有多少
丛书系列蜂涌而出了。现在坊间所见的只有《北大旧事》和《北大往事》等多人选集。周
末与几个企业界的北大生碰头,由筹办百年庆祝活动就谈到了关于北大的出版物实在太少
,和北大这样的地位和传统太不相称,言谈间有几分唏嘘。有一位更说得坦白,如果多些
人像张中行那样写北大那么传神,那么海德堡剑桥之类就绝对不会让中国知识分子过分沉
迷的。
    说老实话,以前对北大的印象,主要是觉得名气大,有革命传统,学术气氛浓,学生
素质高。但是,并不会觉得北大有多少可爱之处,对于北大精神更加是没有多少具体概念
。不过,1989年读到《负暄琐话》时,顿时有如入宝山之感。作者是张中行,不见经
传,出版社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也是平平淡淡,然而文章却分外传神,原来北大竟然真
的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传统,也有浓厚的学术空气,可以自由,可以严正,可
以容忍。有名满天下的大教授沉闷地授课,有和严师针锋相对的无名学生。教授对于常上
课的学生是亲近,对于不常上课的学生是敬畏,同时学生中也真的有成大器的。这样乐也
融融的求学氛围,即使是比诸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名校,也毫不逊色的。而且学术空气虽然
无声无息,但是却很厉害,学生即使有钱,在蓝布长衫有大成就的人面前,也不敢嚣张,
这一点我个人特别以为是比别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名校要高出一筹的。因为外国人虽然大张
旗鼓地说尊重知识,但我总疑心其中包含有不少尊重知识可以产生利润的成分。
    张中行老先生说《负暄琐话》“是当作诗和史写的”,但我斗胆以为,正因为北大传
统本身就是浑然无成的“诗和史”,所以张老才妙手偶得之。冒昧举一个例子,像张老后
来写女才子和旧文具一类的文字,纵然笔力不弱,可是始终没有写旧北大人与事的无尽风
流了。
    说北大,不能不提蔡元培,北大之所以由往昔暮色沉沉的京师大学堂变为新北大、革
命北大、自由北大,全赖蔡先生的远见卓识和伟大人格。在蔡于1916年冬执掌北大前
,严复、马相伯和何锡侯先后三任校长,苦无成绩。蔡之于北大的贡献,如何评价都不过
分。可惜至今并无好的蔡先生传记面世,蔡与北大的关系也未见有完整的论述,实属憾事
!目前找得到的关于蔡先生的回忆资料只是《回忆蔡元培》与《自述与印象:蔡元培》(
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1月第1版),资料全面详实,但缺疏理,实待有心人勉力为
之。
    说北大,必须提到鲁迅。鲁迅先生与北大关系不算深,不过鲁迅先生加盟北大,是先
生已有文名之后,自教育部任佥事向授业生涯过渡的重要一步,之后再兼课师大、女师大
,与现代评论的正人君子论战,再打白话老虎,最后被章士钊革职。跌宕人生,均由此起
,亦非常耐人寻味。鲁迅先生的孤愤冷嘲,与北大精神表面看似乎不尽一致,但内里的战
斗风骨却是相通的。北大精神也不仅是师生能融洽,北大的革命传统与鲁迅先生的横眉怒
目其实是相得益彰的。要言之,鲁迅与北大,是可以做一篇大文章的。
    旧人提罢,新人中最有触动的是海子。海子的诗作与诗论,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第一流
的。海子的短诗所达高度,几乎无人能及。可惜的是他去世前未能将诗作整理,终是一大
恨事!《海子全集》相对来说较为芜杂,倒是1995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的《
海子的诗》由西川选编的150余首短诗是其精华,非常值得一看。他可以让很多人明白
,我们同一时代中,有一些人是怎样理解生活并为之做出过怎样的努力。北大有幸矣!
    走笔至此,一方面痛感北大缺乏一部或者多部称得上北大的校史、学术史与人物史,
另一方面却又觉得礼失何妨问诸野,没有官方的北大史,众多北大人和与北大有关的人由
多个角度写北大忆北大甚至责难北大,都是好事。人生在世,白云苍狗,百年弹指即逝,
今日我等为北大感慨,它日不知谁为我辈同悲共喜! 

--
无心杀贼,有情补天!
my oicq:379213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