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ranger()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20 21:00:28), 站内信件
|
信仰长存
推介自己钟爱的书,其实是一件难事。原因一方面在于担心过短的篇幅未必能够 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感。大凡能触动我的书,其意蕴内涵总如瀚海长空,博大恢 宏,绝非名人隽语那类的出版物,可以用两三百字来概括,同时又要考虑到读者 的阅读习惯,又要避免陈词滥调,不能不让人字斟
句酌。写一篇两千字的东西,其实比平时写随笔杂感两万字还要更花心血。原因 世事变幻不定,心为物役在所难免,特别是每当你面对许许多多擦身而过的弥足 珍贵的人与事时,总是希望多捕捉一些生活的细节,少做一些学术性的高头讲章 。凡此种种,都让我觉得"永远的书"似乎应该在本
周后告一段落。但在本篇,还是有几本一定要说的书和大家分享的。
舍斯托夫在俄罗斯哲学界,哪怕是神学界,都似乎不是一个享有盛名的作家。但 是他的两部中译著作《在约伯的天平上》和《旷野呼告》却是众多基督教汉译作 品中最为突出的。作为一个毕生拒绝盲从理性、而推崇信仰的哲学家,舍斯托夫 天生就属于学术界中的少数派之列。在宗教信仰一
直不发达的中国,神学要取得一席立足地也不是一件易事。不过,若然读者能够 不怀偏见地看完这两本书,起码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冲击。舍斯托夫一 再强调,哲学应该研究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应该直面人类每天都要承受的苦难、 不幸和绝望,而不应该熟视无睹地去奢谈一些大而
化之的原理、规律和法则。真正的道路和方向并不是由自以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理 性可以启示的,知识不是万能,也不存在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的绝对真理。只有信 仰才能拯救日浙沦落的人类。"哲学不是反省,不是一种加深睡眠不醒程度的反思 和解释,而是一种斗争。"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信仰来超越理性。用上帝来取代自明,会认为是一 种荒谬的见解,也很容易用日常生活的经验来轻易否定。但是,每个人想念都有 过不幸和悲观的时候,有过绝望的心境。那个时候,他一定会深深地体验到,形 形色色的理论和所谓将来更美好的希望,都始终是
一种廉价和徒劳的安慰,对于我们此刻心灵的创伤根本没有作用。试想,一个坚 信爱情为生活终极目标的人,当他失去所爱时,这种绝望,又有什么社会规律和 民族大义能够冲淡和减少呢?就象克尔凯戈尔,他对上帝的虔诚,来源于生活中 他和女友丽琪的分开。因为根据伦理和常性,他将
和女友没有机会复合,于是克尔凯戈尔才在焦虑和战栗中向上帝求援。他相信, 只有上帝才能改变这一切。舍斯托夫还指出,上帝不是无动于衷的,他同样分享 了克氏的痛苦。这些极端的理解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接受,但足以触动我们 已经过多习惯而几乎麻木的心灵。
九二年的一个冬天,我在深圳的一家书店里见到《旷野呼告》,书架上只有五要 ,因为怕卖不出去我买了一本,霍小小买了一本本来想都买走珍藏,但想想还是 看看有否同好吧,结果过了几天再去发现都卖完了。该书华夏出版社91年3月的第 一版印数只有3000册,在深圳只有5个读者,也是
一件幸事了,不知本书在本市还有多少人留意?
同样是神学家,德国朋霍费尔的学说或许有更多认同者。作为"上帝已死"激进神 学派代表人物的朋霍费尔,他的《狱中书简》无疑是所有神学色彩最淡的一本, 但里面的文字却和他的人格一样具有莫大的影响力。
在三十代末,德国纳粹肆虐的时候,在美国讲学的青年教授朋霍费尔毅然回到德 国家乡,继续坚定地进行反抗一切暴行的努力,终为暴徒所狱,并死于一九四五 年,离盟军即将解放他所在的集中营只有两周时间。他在狱中写下了大量的通信 、笔记和诗歌,也就是今天这本《狱中书简》
原型。在信中,练达而坚定的他认为,上帝已死,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反抗此生 今世的不义,"把每一天都当成我们的最后一天来度过,但同时又怀着信仰和责任 感来度过,仿佛辉煌的未来仍然就在前头。"
朋霍费尔的文字,从容、朴素、严密和深刻,阅读时有一种亲切的魔鬼。当我每 次想到他是在法西斯集中营中写下这些平和又永恒的文字时,都几乎临风落泪。
二战以后,世界学术思潮进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时代,其中的自由主义 也在海耶克和普兰尼等大师级学者的默默研究中发扬光大。虽然自由主义一度被 时人视为落伍和保守,但今天来看就知道此学派之活力和内涵,远走高飞往日那 些怪论百出的新潮党派之上。其中,海氏的《自由
宪章》、普氏的《个人的知识》和《科学、信仰和社会》三本著作都是自由不得 义的压卷之作,对于中国现时的思想还是有很现实的意义。不过这三本书的学术 浓度很大,文字虽然明晰,读起来还是要老老实实坐下来花时间和精力的。
近年,英国学者霍金声名鹊起,作为首席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风头已盖过成名已 30的波普尔,但相比之下
,后者作为本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哲学家的地位还是非常稳固的,毕竟能由数学上 升到形而上学境界的人还是少之又少。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同样是经典之 作,而且成就更高于自由主义,不读是不足以研讨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史的。 1995
-- 无心杀贼,有情补天!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