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有感而发>>关于《死火》的绝对个人化解读(旧作

主题:关于《死火》的绝对个人化解读(旧作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22 00:29:34), 站内信件

关于《死火》的绝对个人化解读

半年前他让他的影遗弃了,半年之后他在冰山间奔驰,行程像水一般流动。
为了衬托流动的行程,天上出现了冻住的云,山麓出现冰树林,凝固的意象一开
始就被用作底色,画布上“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前面不过是楔子,节奏的骤变以坠入冰谷为标志。青白以外的另一种颜色加入了
——“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炎炎的形,枯焦的黑烟,竟都“毫不摇动”
,最鲜明的主体形象,同样处于凝固态,“这是死火”,作者这样为自己思维的
杰作命名。
“哈哈!”迸出的笑声,与其说是新发现所带来的激动,不如说是获得渴求已久
的事物而产生的快感。渴求始于幼小时对浪花与烈焰的嗜看,而浪花与烈焰偏偏
又是凝视又凝视仍无法捉摸形态的活物。并非天人,即使穿上天衣也无法找到无
缝的因由。你可以邂逅青鸟,甚至与她合照留念,但你无法跟随她的飞行轨道找
到幸福之乡。息息变幻、永无定形使人困惑,于是我们不敢再对希望作过分渴求
,于是我们封存了疲惫的梦想,佯装无意中的失落,任由它死去。
再疲惫的梦想也比现实美丽,这一诱惑使我们在遗弃它的路线上狡猾地撒下一串
white stones,然后我们自我催眠,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梦想死了,火死了

不甘心溺毙于现实的人终于还是沉不住气,鲁迅构造出超越规范的自然,“奔驰
”与“坠”的顺承明显出于white stones的引路作用。但由于这潜藏于意识之底
的引路作用并不为他所明察,所以死火的出现,一下子引燃了他的惊喜和得意—
—“死的火焰,现在先得到了你了!”这种得到的快感源于先前故意的失去,自
欺到这一步,唯有继续走下去。
一个奇怪的句子:“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即使塞入衣袋的死火是我们曾
经拥有并且现在又重新拥有的,我们仍然无法捉摸它的触感。因冷而灼,梦想的
特质,本来就不存在解读的常规公式。
“我”还是想把死火带回现实,一心以为死去的梦想可以作为鉴赏的标本,总不
至于如从前的烈焰那般麻烦恼人,“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
火忽然复燃,人温热的思维使梦想挣扎着活动起来。冰谷中“红焰流动”,以及
口袋里的死火“流在冰地上”,两个“流”字,让火以水的情态存在,这又是一
幅埃舍尔的画作,如同前面的冷气使指头焦灼。梦想本身就缠绕着解不开的矛盾
,何况还要把它跟现实又绑在一起?“我”与死火对话了,理智与梦想对话了,
“我”说出了愚蠢的真话:“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
;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永得燃烧。”最后一幕昭示这一愿望不过是
一厢情愿。
在这里死火作出简短的考虑,关于烧完或冻灭的选择。烧完并不代表积极向上勇
于牺牲,冻灭也不意味消极退缩“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死火其实势必也只能选
择烧完,这是梦想的宿命,并不能证明它的高尚或勇敢。梦想不是强行压制就能
冻灭的,图省事的话只需将它带入现实慢慢消磨,不久即可彻底烧完,谁过了三
十岁还写诗,还信仰共产主义?
“我”带着梦想上路,这是又出现一个变奏,“我”被驰来的大石车碾死,然后
再一变奏,“我”看着大石车坠入冰谷,又得意地笑将起来,似乎全无半点不快
。大石车可看作作者思维中一股强制力量,一个自我保护程序,与当初遗弃火种
的动因一脉相承。“我”死了,同时彻底甩开了火种,用古龙的话来说,死人是
不会有梦想的,因此“我”竟哈哈大笑。“仿佛就愿意这样似的”,最后一次表
现内心的矛盾,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并为全文划上句号。一次内心的挣扎,就此
结束。
马原在他的冈底斯嗫嚅着校园民谣一般的句子:“不如总在途中,于是常有希望
。”“我”既然死在途中,也就免去负载希望的痛苦与快乐,这不能不说又是《
野草》时期鲁迅精神上又一次苦闷的逃避。

--
==========
我至今不大会做饭     
但正学着准备鲮鱼罐头 
 ---- 另一种口味的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99.48.13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