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roller()
整理人: iamtrueman(2000-10-16 23:25:36), 站内信件
|
王静安自沉颐和园,“从容一死殉大伦”,几十年来好事者揣测纷纷,身为观 堂挚友的陈寅恪曾说:“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 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得的,且须以生 死力争,”“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 望。”陈寅恪无非是在借观堂表白自己罢了。
近读冯友兰文章,他把王观堂和陈寅恪称为“当代文化上之夷齐”,不失为相 知也。“静安先生与寅恪先生为研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两大学者,一则自沉 ,一则突走,其沉于水,其意一也。静安先生闻国民革命军将至北京,以为花落 而春亦忘矣;不忍见春之亡,故自沉于水,一瞑不视也。寅恪先生见解放军已至 北京,亦以为花落而春亦亡矣,故突走,常往不返也。其一义一也。一者何?仁 也。爱国家,爱民族,爱文化,此不忍见之心所由生也。不妨,即仁也。”
《读书》(98’12)中的《良史的命运》,把剪伯先生赞的死同王国维看成是 一脉相承,我觉得此两人“殊不类也”。当然,我对剪先生的死,除了惋惜之个 ,没有任何的看法。“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哪能有“花落春仍在” ?求仁而得仁的夷齐一去不复返矣。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 club.netease.com.[FROM: 202.96.191.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