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elestial()
整理人: stranger(2000-10-22 10:38:00), 站内信件
|
20世纪的碎片
一、
很多年前,人类就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也许,这一概念始于对亘古不变的自然 的描述,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慨叹。
世纪,似乎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今天,目送20世纪远去的背影,无数人欢欣鼓舞 地为即将来临的21世纪摇旗呐喊。而其实无论人类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自然以其 恒定的步伐沉静地循环往复,冷冷看尽我们这些如恒河沙粒般微小的生命在自己 的狭小天地里熙熙攘攘地生存、流逝。
法文中的“世纪末”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词,指的是19世纪末盛行的一种美学风 格。德文中的“世纪末”意思是“世纪转”。世纪只是一种假设,末则更属虚妄 之说,世纪只有转折,没有结束。
100年的时间,足够忘记一些人,一些事。
而人类刚刚走过的这100年,步伐有一些急促,有一些浮躁。当我试图理清历史长 河中杂乱无章的脉络时,终于还是有一些碎片断章逐渐清晰地浮现。这100年中, 旧有的传统架构体系被打破,无数新的声音从各个角落里涌现,试图在被遗忘之 前些未微的雪泥鸿爪。打碎和重建,我们不断地寻求可以扎根内心的某种坚实有 力的价值体系。然而却只看到一地的碎片和碎片折射出的我们自己残缺不全的内 心。
二、
阅读玛格丽特.杜拉斯,有一种指甲在肌肤上滑过的刺痛感。
杜拉斯的文字里,不时有一些片言只语跳出来,触动自己在平庸生活里蛰伏已久 的直觉。“我仍将哭泣,为生活每一天惊人的错误而哭泣。”这样的句子令我微 笑,也令我心跳。
杜拉斯的小说没有情节,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有交错闪现的片断,只有杜拉斯式 的专横、尖锐、怪诞、智慧。
她给我们看到一点点东西,只是一点点,断续的,不完整的,我们因而对生命破 碎的真相有着更为刻骨的体验。缺憾和绝望,恐惧和不安,那样不加掩饰地直接 袒露在我们面前,令我们不忍卒读,又欲罢不能。
杜拉斯笔下的人物,只是游移而不确定的符号。他和她,生活在一种状态里,这 种状态,叫做爱情。他们在爱情里呐喊,诉说和哭泣。
字里行间,有一种喷薄欲发、撕裂人心的力量。我们阅读杜拉斯,同时阅读我们 自己,阅读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日常生活掩埋的话语。
三、
某一个时刻,内心的某种东西被唤醒,突然意识到身边的世界在用一种自己所不 能理解的方式运转。一种无边无际的梦魇席卷而来。卡夫卡式的荒诞其实是最真 实的叙述,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空洞。
于是我们只是一个异乡人,去往哪儿也不是的去处。
阿尔贝.加缪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母亲死的时候没有哭泣,就必须受审并且被判处 死刑。
于是我们不再悲伤,因为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与这个生存环境源自完全不同血脉 ,两者的共存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行刑之前的那一刻,默尔索感到幸福。尽管意识的觉醒,真相的揭露带来世俗 意义上的悲剧结局,然而意识本身足以成就某一刻的幸福感。
四、
一百年的孤独不是神话或者幻想。
加西亚.马尔克斯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在那些重复的名字 、梦幻般的景象背后,我们看到了人类自身,看到人孤立无援的本质。一种巨大 的悲凉汹涌袭来,几欲没顶。
如果停止追问,是否就意味着不再困惑?如果停止哭泣,是否就意味着不再悲伤 ?
100年后,我们只是散落四方的尘埃。个体生命的单独行走,也许连沙地上的脚印 ,也无法留下。张爱玲告诉我们,在那最黑暗最没有光的所在,终于只剩下自己 。今夕何夕?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63.1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