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有感而发>>其他外国文学>>上帝没有左手上帝没有左手

主题:上帝没有左手上帝没有左手
发信人: stranger()
整理人: lotis(1999-08-14 23:31:57), 站内信件
 上帝没有左手
浩岭
出身于贫困农家的萨拉马戈,为何能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登堂入室,荣获1998年度诺贝尔
文学奖?与以往总是在人家获了诺贝尔奖之后才匆忙出版其代表作不同,萨拉马戈的《
修道院纪事》在1997年就由澳门文化司署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并且获得了首届鲁
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彩虹奖”。次年萨翁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登堂入室,蟾宫折桂,这对
及时读过这部长篇的中国读者来说,就是预料之中的事了。本土面积只有九万多平方公
里,人口仅一千万的葡萄牙,历史上曾经是个殖民主义大国,葡萄牙语至今是包括巴西
在内的南美和非洲多个国家的国语,总人口达两亿之多。所以,葡语文学是欧洲乃至世
界文学中的重要一支。出身于葡萄牙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的萨拉马戈,由于经济原
因而未能受到系统的高等教育的训练,一生经历坎坷,其广博雄厚的知识都是靠刻苦自
学获得。大约正因如此,他笔下的人物多为下层普通民众。《修道院纪事》就其题材而
言,应属欧洲文学传统的“王室+教会”那一类,但萨拉马戈却用他那支神奇莫测的笔
,给我们描绘了18世纪初宗教裁判所那窒息人性的时代普通人的爱情与理想。为国王打
仗而失去了左手的残疾士兵“七个太阳”和他的妻子“七个月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遇后,命运就将他们同时绑上了两架马车:国王的修道院工地和神父的飞行器“大鸟
”的研制。在痛苦的现实的土壤里种植理想的幸福的参天大树,是古今中外所有民族的
文学以及宗教的共同特征,穷奢极欲的国王仅仅为了生一个儿子而向教会许下了建造马
芙拉修道院的“宏愿”,于是就将整个国家变成了一座大工场,大监狱,其实也就是人
间地狱。面对这样的现实,传统的文学主题不外乎忍受和反抗,再佐以爱情。而萨拉马
戈却在他的书中冒出了神父和“大鸟”这样一根虚幻的主干,作为男女主人公的“七个
太阳”和“七个月亮”,并未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毫无怨言地去
国王的修道院工地上干活,与此同时,夫妻二人的心中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那只静卧在
荒僻山林里的“大鸟”,以至最终为此献出了他们的全部生命和爱情。单从字面上看,
小说对王权的专制、黑暗、奢糜,对教会的残忍、虚伪的揭露和批判是不言而喻的,也
是十分深刻有力的。但萨拉马戈的高明之处却在于将国王、教会和其对立面——广大民
众统统归置于一架生命的天枰上,那就是人类意志。是自愿还是被迫,是屈从还是抗拒
,是沉湎于尘世亦即肉体的享乐,还是挣脱欲望的万有引力飞升到自由的精神高空。这
不仅是摆在巴尔塔萨尔和布里蒙达面前的生存难题,也是国王、教会之流难以摆脱的困
惑。作为知识和未来的化身的巴尔托洛梅乌·洛伦索神父最早看到了这一点,不惜花费
毕生精力研制一种用人的意志作动力的飞行器——“大鸟”。于是,书中出现了两个截
然相反的“建造”的场面:国王和教会通过权力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全国人民,日夜修
建那座牢牢附着于大地(尘世)的庞大的修道院;神父和巴尔塔萨尔夫妇采取自愿的方
式,收集人的意志作动力,建造可以挣脱地球引力,实现人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梦想的飞
行器。或者被固定而受奴役,或者挣脱而得到自由。生命孰轻孰重,智慧孰高孰低,双
方展开了一场貌似毫不相关,实则残酷激烈的冲突和竞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体现
着神父的意志和智慧的飞行器大大地先于修道院造成,并载着神父和巴尔塔萨尔夫妇成
功地试飞了一趟后,神父却因怕遭宗教裁判所的惩罚而只身消失不知所终。倒是这对大
字不识的贫苦夫妇时刻不忘困置在荒山里的“大鸟”,经常去看护、维修,憧憬有朝一
日它载上他们自由飞翔,“到宗教裁判所达不到的地方。”在修道院工地干活的那些沉
重的日子里,“大鸟”不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更是他们生命的希望和爱与意志、与未
来的象征。大约是由于出身和经历的关系,萨拉马戈始终对普通大众抱有深深的挚爱和
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他们,我的生命就难以成功地实现真正的人
生价值,”所以,“把普通人转化成为文学人物,这就是我无法忘却他们的一种表达方
式。”巴尔塔萨尔最初面对神父要他帮助制造飞行器的请求,自卑地说我是个农村人,
什么也不懂,并且还缺一只左手。神父大声说:我告诉你,上帝就是个断臂者,上帝没
有左手,可他创造了世界。在这里,至高无尚无所不能的上帝转化成了一个普通残疾士
兵和他的妻子——“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有太阳的地方就有月亮,只有这两
个人的意志处于和谐和爱的状态,大地才能成为宜于居住的处所。”这大概是瑞典文学
院因“萨拉马戈以其充满想象力、富于同情心和讽喻魅力的寓言让我们能对梦幻般的现
实加深理解”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据之所在。
斑竹说:本书很好,是那丁文学的又一种高度.

--
无心杀贼,有情补天!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96.191.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