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m726hk(森美)
整理人: sam726hk(2002-06-26 23:17:51), 站内信件
|
特首董建華勤政愛民,情操十分高貴,但可惜一番好意,得不到市民讚賞。
許多人歸咎於董先生的公關不力,但其實董先生的公關形象相當不錯,只壞在提出的口號,一個比一個有問題。
上台之初,提倡用儒家精神來治港。六百萬人懂得甚麼叫儒家的,後來「高科技」,跟儒家精神一樣,都是大學殿堂級的學術概念。
計程車司機、敦煌酒樓的洗碗阿嬸和夥計大佬,都沒有這麼高深的教養。
最近幾個月,董先生終於痛定思痛,拋開了中史哲數理化的高深名詞,說了一句稍有人味的口號:「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
乍聽下來,這句話不無道理。但接着又產生了新問題:市民急甚麼,董先生不是人家大腦裏的細胞,豈能一清二楚?
市民想甚麼,政府高官更不是市民腦袋裏的神經末梢,更無從捉摸。萬一市民急的是:董先生為甚麼還要連任?
萬一想的是:董先生做得太辛苦了,對這樣的一個老好人,付予重任,六百萬人天天騷擾他、勞煩他,實在太殘忍,請老人家早點頤養天年,抱孫為樂。
市民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想,董先生就算摸到了脈,做了他們肚子裏的蛔蟲,又該如何回應呢?
廣告從業人都知道,設計一句口號,切忌空泛、抽象、太過冠冕堂皇,要淺白、直接、實在。四十年代末,共產黨在內地搞民運,發動大學生遊行,打起的標語並不是「要實現無產階段專政」,而是最基本的「反飢餓、反內戰、要吃飯」。飢餓和內戰是全國人民看得到的恐懼。
要吃飯的是全國人民肚子裏統一的呼聲。一個江山,就是靠如此直接的九個字打下來的。
董先生不下台,市民急不來;董先生提早退休,市民想也不敢想。
彼此鴻溝太大,市民又如何溝通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