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ldlong(忧城故刀)
整理人: leonard_soup(2002-06-26 21:41:50), 站内信件
|
十、俄罗斯势力退出南海地区
越南政府曾于2001年6月宣布,与俄罗斯有关金兰湾之租约到2004年届满后将不再续约。2001年10 月中旬,俄罗斯总统普丁与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在上海出席APEC会议时证实金兰湾海军基地不再续租的决定。基此,俄罗斯海军势力将进一步自南海退出。此外俄罗斯与中国大陆之外交关系更因2001年6月签订「上海合作组织」、以及7月双方签订《睦邻友好条约》变的更为友好。有俄罗斯战略专家提出中国大陆、俄罗斯、以及印度「战略三角」的概念。显然,俄罗斯在南海不再对中国大陆有安全威胁。美国是中国大陆在南海的最大潜在战略对手与威胁,此无疑。值得附带一提的是,俄罗斯与越南在南海靠越南海岸大熊油田(Dai Hung, Big Bear)之联合投资开发将持续下去。俄罗斯将加强与越南就石油开采与其他能源计画之合作。
十一、越南南海政策走向愈趋强硬
2001年当中,可以见到越南采取一个比2000年较为强硬的南海政策。1999年12月30日,中国大陆与越南签署陆地边界协定,2000年12月25日,双方签订北部湾海上划界与渔业合作协定签订。之后,两国陆地边界与北部湾海上疆界的问题大致已获得解决。剩下来要处理的就是极为烫手的西沙与南沙岛屿主权问题。越南将尽全力取回西沙群岛的控制权,同时主张维护南沙群岛之领土主权。但由于西沙在中国大陆的完全有效控制下,越南要取回西沙是不太可能。但越南就此些岛屿之主权一直采取强硬、不妥协让步的态度。2001年2月,越南国营西贡解放日报(Saigon Giai Phong, Liberation Saigon Daily)报导越南政府政计画在所占据南沙岛屿建立行政管理机构;4月,越南官方党机关人民报(Nhan Dan, People)报导越南计画移民并开发南海岛屿。同月,中国大陆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问河内时,越南特别提及西沙与南沙主权问题。2001年6 月,越南在南海有争议海域逮捕51名中国大陆籍渔民。此外,越南坚持《南海区域行为准则》之适用范围应包括西沙群岛。
十二、菲律宾要求在南海进行共同合作
2001年6月,针对美国《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有关中国大陆在南沙布署多艘战舰,以及中国大陆正计画在黄岩岛设立永久军事设施之报导,菲律宾表示关切。2001年9月,菲国执法当局在南海靠其巴拉望省近黄岩岛附近海域逮捕48名中国大陆籍渔民。菲律宾新总统雅若玉(Gloria Macapagal-Arroyo)上台后,似乎非常重视菲国与中共之外交关系,因此不愿见到南沙岛屿争端影响两国正常关系。菲国政府在2001年4月曾向中共提议双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宣布设立禁渔区、举行南海搜救联合行动、以及联合巡逻和打击跨界犯罪事宜,但中国大陆拒绝此项提议。2001年10月,菲律宾总统雅若玉前往大陆会晤江泽民。双方就经贸合作的讨论远多于南沙岛屿争端一事。
十三、印尼逐渐丧失处理南海问题主导地位
印尼政局动乱、经济无法复苏、种族与宗教冲突不断,使新总统Megawati必须将所有精力投注于内政之处理。也正因如此,印尼已无心、无能力扮演东协处理南海问题上的一个重要角色。2001年之前历届「东协外长会议」召开后所发布之公报,以及「东协区域论坛」所提出之主席声明均列入一段感谢印尼主办召开「南海会议」,为区域之和平与稳定所作出贡献的文字。但2001年7月召开的第34届「东协外长会议」,以及第8届「东协区域论坛」不再提及印尼在处理南海问题上所作的贡献。
上述发展对南海区域形势将有两个影响。首先,「南海会议」要维续其「动力」(momentum)、并持续有效召开将遭遇大的困难。2001年初,加拿大政府作成停止提供经费赞助「南海会议」继续召开之决定,的确使「南海会议」的未来抹上一层阴影。未来,「南海会议」停止召开是有可能的。除非南海周边国家有真正合作的政治意愿,「南海会议」就算能够勉强持续召开,但要真正达致具体成效是十分困难。(「南海会议」之最新发展将报告于下。)
印尼政局动乱的第二个影响是区域外国家介入南海地区打击海盗活动意愿与需求的升高。印尼海军军舰主要接受前东德的海军二手旧船只。2000年3月,印尼前总统Wahid曾宣布扩建海军,强化海军巡防战力系其政策优先处理事项。Wahid也在2000年5月宣布有意建立一个特别反海盗中心,负责麻六甲海峡与印尼周边海域的确保航行安全工作。但这些都没落实。经济困难使印尼海军无法扩建。种族冲突使印尼附近海域海盗攻击事件次数攀升。据统计,2000年在印尼海域内所发生的海盗攻击事件次数高达199件,此占全球海盗攻击总事件次数的25%。鉴于此一发展之威胁,区域外国家,尤其是日本,表示高度关切,并提议在南海,特别是靠近麻六甲海峡附近海域进行日本海上自卫队与南海周边国家之海军进行反海盗之联合巡逻任务。2001年2月,印度提出类似提议。但由于一些国家基于地缘政治与战略之考量,对日本与印度提议有所保留。
十四、「南海会议」发展动力进一步被削弱,未来何去何从面临挑战
近些年来,印尼所主办之「南海会议」一直被批评沦为「谈天俱乐部」(talking club),没有实质进展。一些已通过的南海共同合作开发计画,也因经费问题无法积极进行。1999年12月所召开的第10届「南海会议」在会议最后声明中通过2000年当中所拟召开的8个会议,除了「第三届水文信息交换暨南海海潮观察专家会议」、以及「第五届南海法律事务技术工作小组会议」外,其他6个均未举行。原本计画在2000年底所举行的第11届「南海会议」先是延至2001年2月举行,后来再延至2001年3月下旬才得以召开。
2001年3月26日至29日,第11届「南海会议」在印尼Banten召开。会中,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非正式南海研究小组与会代表表示,「加拿大国际开总署」已决定停止赞助「南海会议」之召开。就此,各国与会者同意尽速在汶莱召开会议讨论因应之道。2001年8月6日,此会议因故改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会中达成下列协议:(一)「南海会议」 活动应继续;(二)「南海会议」应继续以非正式、非官方及第二轨方式进行;(三)「南海会议」应继续焦注于信心之建立与合作,避免讨论引起争议、政治与分裂的问题;(四)「南海会议」之进行方式,尤其是在财物与人类资源之有效经济使用上应作调整;「南海会议」视情形许可在印尼继续举办;倘印尼因故无法主办,可选择在其他地点举办;(五)「南海会议」未来经费来源应包括:1. 参与国自愿捐献;2. 南海地区内非政府间组织、基金会、或私人公司之自愿捐献;3. 南海地区外非政府间组织、基金会、或私人公司之自愿捐献,但不得附带政治条件;(六)「南海会议」所扮演角色远甚于智库,且应研提执行计画;(七)为持续推动「南海会议」,同意设立一个特别基金;(八)印尼将主办第12 届「南海会议」,与会各国自负出席费用,但印尼将负担会议当地费用。会中所讨论题包括「南海会议」当前议程、未来方向、以及预算问题。
由上述发展可作出下列观察:(一)「南海会议」作为区域内专门讨论南海问题的一个第二轨道对话过程或机制有被进一步降级和虚极化的发展趋势;(二)「南海会议」之重要性及其功能将继续下滑;其「发展动力」(momentum)也变的欲振乏力,难以持续;(三)「南海会议」未来经费来源将陷于一个筹措困难,以及不确定局面;(四)「南海会议」对参与方(participating authorities)、南海区域内、外非政府间组织、基金会、或私人企业公司捐献经费的依赖性增加,相对的将使「南海会议」进行方式与讨论主题的自主性降低;(五)「南海会议」及相关技术与专家小组会议之召开,以及过去所通过合作性计画之执行将更进一步受到经费短缺的限制;各相关会议之召开会采合并方式,次数也将大幅减少;(六)「南海会议」所谓「 资源人员」(尤其美国或加拿大学者)参与之人数将减少、意愿将减低;(七)主办国及召开地点仍以印尼为主,但印尼本身受限于经费短缺问题,其主办的意愿与持续性会受影响;(八)倘因故无法在印尼召开「南海会议」,可选择「其他地点」,但此一决议并不明确。谁来决定会议召开地点?中国大陆坚持不得在台湾举办,但似乎接受在东协与中国大陆之间轮流举办之提议;(九)「南海会议」所拟设立之「特别基金」(the Special Funds)有可能采「共同但有区别的」(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经费分摊方式;(十)「南海会议」所拟设立之「特别基金」由设于印尼雅加达的「东南亚研究中心」(the Pusat Studi Asia Tenggara)负责管理的此项建议有待进一步研商。中国大陆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十五、《南海区域行为准则》仍未出炉,当前球落在越南一方
东协会员国除越南与马来西亚外,似乎都倾向接受2001年7月中旬菲律宾针对东协《南海区域行为准则》草案所作的修正,亦即将准则地理适用范围的条款予以删除。亚太地区主要国家举如美国、日本、澳洲也都支持《南海区域行为准则》早日出炉。越南坚持《南海区域行为准则》必须包括西沙;马来西亚主张共同开发区只限于南海有争议之海域。中国大陆希望此准则尽早出炉。但只要越南不肯让步,《南海区域行为准则》被通过会有困难。2001年7月下旬所举行的第34届东协外长会议当中,东协会员国并未达成协议,主要是越南仍不让步。第8届ARF 的主席声明也仅仅写到:「各国外长欢迎东协与中共为制定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所进行磋商之进展。」2001年11月6日第 5届东协+3高峰会当中,东协与中国大陆进行会商。但在《南海区域行为准则》上并未达成协议。主席所发表的声明仅简单提及「就南海,吾人重申通过对话与磋商处理此问题。」由此可见,东协会员国彼此间对《南海区域行为准则》草案仍未达成共识,因此有待继续协商讨论。越南与中国大陆解决陆地与北部湾海上划界问题后,下一波要处理的正是西沙群岛主权问题。要越南放弃《南海区域行为准则》适用范围列入西沙群岛的坚持是挺困难的。不管如何,似乎通过《南海区域行为准则》的这颗球现在是落在越南那一方。
十六、中国大陆与台湾在南海问题之处理上有待研商
亚太经合会非正式领袖会议召开期间,江泽民曾表示两岸可以共同探勘石油。事实上,中国大陆与台湾在探勘开采南海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上有共同的利益。有报导指出,2001年底,中国大陆与台湾将签约在东沙群岛海域合作开采石油。一旦完成签约,2002年将钻凿两口油井。台湾将向中国大陆租凿井船等设备。此外,数年前,印尼曾穿梭南海岛屿四个声索方(中国大陆、台湾、菲律宾与越南),试图说服此四方在南沙东北边所划定之海域进行合作开发,但无任何进展。依据「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立场,倘若越南与菲律宾不愿进行南沙油气资源之探勘开发计画,中国大陆与台湾应研究在南沙海域进行油气资源探勘开发计画之可行性。此外,中国大陆与台湾在南海就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打击海上走私、偷渡、犯罪、协助遇难渔船之搜救等项目也有进行合作的空间,此有待进一步的研商。
中国大陆与台湾就南海问题之处理上存在着一个矛盾现象。中国大陆在维护南海岛屿主权问题上,肯定台湾长期驻守南沙太平岛的贡献,也要求台湾共同负起守卫海洋国土的历史神圣使命。但中国大陆却一再对南海区域国家施压或杯葛,阻止台湾参与区域内有关南海安全问题之对话机制。中国大陆所最担心的是台湾利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或区域安全对话之参与实现政治外交突破的目标。1999年底、2000年初,由中国大陆对台湾东南沙撤军换防所作出的反应可以看出中国大陆所最担心的是台独问题。根据中国大陆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分析,台湾撤军换防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该分析指出,此事件之意义与影响超过事件本身;台湾东南沙之撤军换防本身系政治考量而非经济考量;以台湾之经济实力而言,无力守岛礁,此说不过去;东南沙撤军换防并不能减轻台湾财力之支出。此外,此文件作者认为,东南沙撤军换防是李登辉两国论之表现或反应,系属国家行为;此行为使中国大陆陷入被动负面之影响;显现出台湾安全战略之改变;台湾有走向台、澎、金、马本土化之企图;其影响造成与中国大陆有别之东南亚政策,虚弱中国大陆在南海之防卫力量,造成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之对立,同时制造台湾和平之形象。但台湾东南沙撤军换防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基于海岸巡防署成立之必要;(二)对中国大陆一再牵制封锁台湾参与《南海区域行为准则》对话磋商过程的一种反应。
2000年当中,中国大陆对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合作上似乎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2000年12月,「海峡两岸南海问题交流与合作学术讨论会」在海南三亚召开。与会大陆学者曾建议对台湾之研究应与对南沙研究连在一起。也有人建议将南海问题纳入两岸关系、对台工作框架。与东协谈共同开发问题时,海峡两岸应先行协商。与会者咸认为,海峡两岸南海问题交流与合作之学术讨论会应继续召开。
在未来,倘若中国大陆共持续排除台湾参与有关南海区域安全对话之机制或过程,台湾有可能被迫不得不朝向采取与中国大陆有别的南海政策方向前进。台湾为争取南海问题上之发言权,参与有关南海问题的区域安全机制对话,已开始采取邀请国外研究南海学者到台湾进行研讨。2001年3 月及4月,国外知名研究南海之学者举如印尼贾拉博士、美国瓦伦西亚博士和寇萨博士、新加坡李励图教授、马来西亚汉札教授、加拿大汤森杲教授、挪威诺松教授、菲律宾贺兰德姿教授等就曾经到台湾参加有关南海问题的研讨会。受邀请的学者也前往东沙亲自了解台湾东南沙换防的情形。
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确有必要就参与南海问题之对话研商双方可接受的方式。如果中国大陆与台湾可同时加入WTO,为何不能同时参与国际社会有关南海问题之对话机制、共同合作进行南海资源之开发、南海岛屿主权之维护?很令人感到顿挫的是,中国大陆的牵制与封锁再度见于2001年7月中旬国际媒体的报导。中国大陆外交部官员表示,台湾不得参与《南海区域行为准则》之协商过程,也向媒体说,台湾对南海之主张与中共并无不同。倘若中国大陆持续封锁打压台湾在南海问题上的发言权与参与权,台湾势必被迫采取与中国大陆有别的南海政策。诚如中国大陆研究人员所提醒的,台湾采取与南海区域外国家联防南沙太平岛、允许区域外国家在岛上设立情报搜集和卫星定位设施、与其他南海岛屿声索国进行开发南海资源等作为并不是不可能。
十七、911恐怖主义攻击行动对南海形势发展也有影响
911恐怖主义攻击行动发生后,原本已向下走滑的国际经济更无好转趋势。此发展使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大国对东南亚各国投资的意愿持续下跌。东南亚各国借贷还钱与交付利息的压力也大增。东南亚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关注肯定愈来愈少。此外,东南亚国家回教势力对美国采取报复阿富汗的举动也势必有所反弹。除示威游行外,类似印尼雅加达美国国际学校手榴弹爆炸案之发生也有可能再出现。911恐怖主义攻击行动对南海形势之主要影响是制造美国与日本的势力进入中、南亚的一个机会。连带着,日本海上自卫队海外出兵至南海地区的可能性也增加。911恐怖主义攻击行动发生后,印度表示愿意提供三个空军基地,以及不特定之港口设施以协助美国采取报复阿富汗的行动。印尼同意美国及外国船舰与战机穿越印尼的群岛水域与上空。越南也有类似表示。日本的国会则首度通过,允许日本自卫队海外出兵,支持协助美国报复阿富汗的行动。据报导,日本将派遣军舰至印度洋进行情报侦搜,以及支持美国军队之运送与油料供给等援助任务。911恐怖主义攻击行动之发生给日本政府受宪法第九条限制的解套机会。此例一开,未来日本依据「周边事态法」将防卫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包涵南海之所谓日本周边地区,并在紧急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可以到日本以外的地区执行任务的合法性与可能性也因此增加,值得密切观察。
此外,911恐怖主义攻击行动发生后,中国大陆表示支持美国对国际恐怖主义宣战的行动。2001年10月,美国小布什总统与国务卿鲍威尔前往上海参加APEC领袖会议,其中小布什称呼江泽民为「亲密盟友」、鲍威尔指出「中」美关系「极佳」。2001年12月27日,小布什总统签署文件给予中国大陆永久正常关系地位。这些发展也都证明,南海EP-3撞机事件及911恐怖主义攻击行动发生后,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一直在调整,似乎由小布什刚执政前半年所采的围堵、并视中国大陆为其战略竞争对手的态势,转为改采克林顿时期的「建设性交往」的外交策略。此发展对南海安全形势发展亦有影响,也值得吾人注意。
(文/宋燕辉 摘自军事天地 本文仅供参考,与本站立场无关)
---- 思想决定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