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探索无止境>>军事天地>>台湾: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报告(1)

主题:台湾: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报告(1)
发信人: oldlong(忧城故刀)
整理人: leonard_soup(2002-06-26 21:41:50), 站内信件
台湾: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报告 
  
2001年3月,台湾综合安全研究院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出版了〈2001年台湾安全展望白皮书〉一书,其中,本文作者曾就2000年的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提出观察报告。2001年,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依然是诡局多变,区域内、外强权各展实力,互相较劲;南海岛屿声索国也是动作不断,试图强化其主权与管辖权之主张。但最引人注意的莫属2001年4月1 日,中国大陆歼八战机与美国EP-3空中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发生擦撞,随后所引发「中」美关系的紧张事件,以及2001年8月首度有美国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南海进行大规模交会海上军事演习。「中」美在南海地区关系的紧张与中国大陆及东协会员国友好、密切政治、外交、经济关系之发展形成一大对比。正当东协国家(或许越南除外)逐渐对南海问题失焦、失去兴趣、以及无法凝聚团结共识之际,中国大陆所称,南海安全最大威胁之来源是「局外人」美国的此一说法诚属再正确也不过。

兹为提供关心南海地区安全发展者参考,作者特别就2001年与南海地区重要相关形势发展整理报告如下:

一、2001年的南海形势综观

2001年的南海形势与2000年相比,军事活动(此包括军事演习、军事部署、军事合作交流、以及军事情报侦搜)有明显增加趋势。主要的南海岛屿声索国中国大陆与南海「局外人」美国,双方在南海都采取一个比2000年更积极的作为,因此双方发生冲突的机率也增加。其他南海岛屿声索国持续在有争议的海域采取扣捕中国大陆籍渔船的措施,作为宣示主权的一种方式。但此作为也引起中国大陆在南海采取渔业巡护,及其他必要的反制措施。

与2000年相比,东协受限于全球、区域与国内经济萧条下滑的影响,加上近年来东协与中国大陆政经关系的密切往来、迅速发展与强化,东协在南海问题采取一致团结对付中国大陆之立场与1992年及1995年相比,改变许多。2001年的趋势显示,东协会员国,尤其不属南海岛屿声索国的会员国,处理国内政经问题已自顾不暇,无心、也无力关注南海问题。菲律宾一再努力促成东协在南海问题采取联合阵线立场,但成效不彰。菲律宾新总统雅若玉上台后,十分重视与中国大陆维持友好外交关系,因此在南沙岛屿主权问题上似乎采取比较软弱立场。越南则不然。自2000年12月25日与中国大陆签订《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协定》后,南海西沙与南沙群岛主权问题之处理变成越南国防外交政策上的重要项目。越南就西沙与南沙岛屿主权的立场变的愈趋强硬。此影响其接受菲律宾提议修正之《南海区域行为准则》东协版本的意愿。

南海与亚太地区内第一轨及第二轨安全对话机制虽然持续表示对南海形势关切,但主要表现在支持《南海区域行为准则》的早日通过,以及呼吁各争端国采和平协商方式,遵守相关国际法规定,去处理南海问题。2001年的南海形势也因区域外国家,尤其是日本与印度之觊觎介入,正朝向一个复杂化、国际化、以及不确定的方向前进。911恐怖主义攻击事件的发生,有可能使美国与日本的影响力扩张到南海与印度洋、以及中、南亚地区。印度扩张军备,东进南海,美国与中国大陆竞相拉拢印度靠向各自阵营。2001年当中,印度在南海地区之战略地位明显升高,其扩张意图也相当明显。

至于由印尼所主办的「处理南海潜在冲突非正式研讨会」(以下「南海会议」)在2001年面临一个继续召开的困境。加拿大政府已决定终止经费赞助。在欠缺经费的情形下,「南海会议」如何持续召开是未来的一个大挑战。台湾在南海问题之处理上仍使不上力。中国大陆的牵制与封锁系主要原因。台湾对持续无法参与区域内南海问题之对话,无法举办「南海会议」暨其相关技术与专家小组会议的因应包括邀请各国学者或官员参与台湾所举办的南海问题国际研讨会,未来也不排除在南海东沙或南沙群岛采取中国大陆所不乐见的因应作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后,双方应积极研究可行模式或安排,使台湾在维护南海岛屿主权上不但有发言权,也有参与权。中国大陆与台湾也应思考强化两岸在南海问题上之合作议题与可行方案。

二、中国大陆积极扩张海空军力

1997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但中国大陆并未受到太大波及。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之快速持续发展使其政府在经费运用上比较充裕,因而得以大力扩张军备。中国大陆扩张军备主要是提升海空军战力。中国大陆认定南海问题及台湾问题系21世纪与美国发生冲突的主要可能因素;也认定美国是中国大陆国家安全之最大威胁、最主要潜在地缘战略对手。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试射期间,美国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对中共构成相当大威胁与震撼。其后,中国大陆海军之发展就朝向国外购买现代高性能战机、导弹驱逐舰,自行建造战略核潜艇与航空母舰方向发展,作为对抗美国威胁,解决台湾问题,以及捍卫南海岛屿主权的后盾实力与准备。

1996年9月,中国大陆与俄罗斯签约,订购两艘现代级驱逐舰(Sovremenny-class destroyer)。第一艘在2000年2月交货;第二艘在2001年1 月运抵浙江宁波东海舰队大本营。2001年9月15日,中国大陆新购得的现代级驱逐舰首度在海上试射「日炙」型超音速反舰导弹(Sunburn supersonic missiles)。此外,中国大陆向俄罗斯购买建造核潜艇技术后积极自行研发建造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中国大陆也向俄罗斯购买苏恺27战斗机、苏恺30多功能军机、并与俄罗斯签订合约,计画通过技术移转生产制造200架苏恺27战斗机。再者,中国大陆自2001年开始兴建第一艘二万吨级轻型航空母舰,预定五年后服役。之后,每四、五年兴建一艘航空母舰。2001年11月初,中国大陆正设法自爱琴海拖回1998年向乌克兰所购买的「瓦雅格号」航空母舰。一般认为,此艘航空母舰的取得有其军事上的意涵。就当前而言,中国大陆苏恺战机、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战术与战略核潜艇、以及「日炙」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之配置,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亚太、南海地区之活动已经构成威胁。

三、中国大陆对石油进口依赖日深

中国大陆经济快速的发展,使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与需求大增。根据设于巴黎「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估计,到了2020年,中国大陆之石油进口将高达每日800万桶,进口原油之依赖将由当前的25%增加到76%。此发展趋势将使中国大陆与日本、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国家一样,变的高度依赖由中东进口之石油。倘若中东石油之供给不成问题则还好。一旦石油供给出现短缺情形,中国大陆就有必要依赖长程海空军力去保护油运航线的畅通,以及争夺南海地区的潜在石油蕴藏。此种情境下,中国大陆有可能在南海采取强势作为,进行石油天然气的探勘开发活动。也因此,中国大陆与其他南海岛屿声索国爆发冲突之可能也就增加。

四、中国大陆加强南海军事布署、进行军演、并实施渔业巡护

根据报导,中国大陆已经在南海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部署「海鹰二型」(HY-2)反舰飞弹。永兴岛控制南海战略航道,近些年来已发展成中国大陆的重要军事据点,也是中国大陆在南海的一个主要前进基地。「海鹰二型」反舰飞弹的部署可以击沈经过西沙群岛附近海域的大型船舰。2001年5月底、 6月初,中国大陆在西沙群岛进行军事演习,禁止船只进入西沙附近海域。越南就此演习表示抗议,并重申其对南海西沙与南沙群岛之主权。2001年6月下旬,美国《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报导中国大陆在菲律宾附近南沙群岛一带加强部署战舰,逐步扩充在黄岩岛的据点。报导指出,中国大陆正援用19945至1995年占领美济礁的模式,先派渔船到岛屿附近,再派军舰占领。占领南沙岛屿,建立军事据点,是中国大陆「岛链」战略。此报导引起菲律宾与越南之高度关切。中国大陆外交部驳斥该报导的真实性。2001年9月,《詹氏国防周刊》报导中国大陆新建20至24艘海军巡逻船只,主要负责执行包括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的巡护任务。为了避免引起扩充南海军事存在的指控,这批新建造的巡逻船将交由海关部门使用,但船上人员系属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官兵。

五、美国加强情报侦搜、围堵牵制中国大陆意图明显

美国小布什政府一改前克林顿政府视中国大陆为建设性战略伙办的立场,改视中国大陆为战略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小布什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与南海问题上也采取比较强势的作法。美国政府为了确保其太平洋舰队的安全,维持南海地区航行与飞越自由不受阻碍,试图掌握中国大陆之重要军事发展动态。此外,美国依其国内法必须视台湾海峡两岸军事平衡状况,提供防卫性武器给台湾。基此,近几年来,美国经常派遣侦察机与军舰在中国大陆沿海及上空进行情报侦搜任务。有报导指出,美国在中国大陆周边海空域所进行的情报侦搜任务每年高达400多次。尽管有美国学者质疑,为何美国在平和时期有必要执行每年高达400多次的情报侦搜任务,但也有军事分析家指出,美国进行情报侦搜任务主要目的包括:(一)了解中国大陆自行研发制造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发展状况;(二)了解中国大陆在东南沿海部署导弹,威胁攻击台湾的情形;以及(三)遏制中国大陆在南海区域的扩张企图。

针对美国的侦察机与军舰在中国大陆沿海及上空进行情报侦搜活动,中国大陆也派出战机或军舰进行监控拦截。2001年4月1 日,中国大陆歼-8战机与美国海军侦察机EP-3在南海海南岛东南上空所发生的擦撞事件之前几个月,依美方的说法,曾发生44次中国大陆战机跟监拦截美国侦察机的情事发生。美国的说法是,上述的44件跟监拦截当中,有六件是中国大陆战机飞近美国侦察机距离不到30英,有2件距离不到10英。这几件跟监拦截是发生在2000年12月17和19日、2001年元月24和30日、以及2001年3月21和28日。据美方说词,美国曾于2000年12 月28日向中国大陆要求关注此事,并要求中国大陆尊重美国依国际法使用海空域之权利。

六、中美南海上空军机擦撞影响南海区域形势发展

中美军机擦撞所引发之国际法问题不是我所要报告的重点。但此次事件发生后触发的一个与南海相关的问题是:非沿海国在另一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海域与上空行使船舶航行与航空器飞越自由的限制为何。由于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南海周边沿海国又都已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海域,因此,南海之公海部份相当小。基此,外国船舶与飞机几乎是在沿海国的专属经济海域内行使航行与飞越权利。海权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澳洲等之军舰与战机也不时穿越南海。如此一来,南海周边沿海国在专属经济海域内所享有之合法权利就有可能与其他国家发生使用冲突之可能。有学者建议,各国有必要特别针对南海之航行与飞越问题,尤其涉及军机与战舰,拟定一个行为准则,规范各国在南海的航行与飞越活动,避免冲突之发生。

七、美国在南海进行军演次数增加

2001年8月下旬,正值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西边福建东山岛进行大型军事演习时,美国也首度在南海进行两个航母战斗群的「穿越演习」(Passing Exercise)。美国以「星座号」(USS Constellation)航空母舰为主体,另有6艘水面和水下护航舰只组成的航母战斗群,与另一「卡尔文森」(USS Carl Vinson)航母战斗群在南海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尽管美国指出此演习主要目的是在维护亚太地区稳定与和平,以及维护南海地区自由通航的权利,但一般认为此演习系冲着中共而来,是一种「海上军力的展示」。

除了美国自己进行的军事演练外,美国也持续扩大以往在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所进行的军事合作交流与联合军事演习活动。2001年3月22日,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USS Kitty Hawk)首度被获准停靠新加坡的Changi海军基地。在以往,美国军舰只能停泊在港区,不得靠港。2001年3月下旬,菲律宾、泰国与美国海军在菲国西北外海海域进行定名为MARSEA01的搜救演练。演习区域离南海黄岩岛约110公里远。2001年4月9至12日,以及4月13日至19日,美国第七舰队旗舰蓝脊号(USS Blue Ridge)分别驶往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进行港口访问。2001年4月26日至5月10日,菲律宾与美国在吕宋附近海域进行巴里卡丹(Balikatan,"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由于此一演习正值美国与菲律宾庆祝协防条约五十周年期间,其重要性特别引人注意。2001年5月,泰国与美国进行第20届取名为「金眼镜蛇」(Cobra Gold)联合军事演习。此演习地点是在泰国湾靠近巴塔雅海岸,演习项目包括特种、两栖、陆海空作战训练。2001年6 月与7月,菲律宾与美国,以及新加坡与美国也分别进行了「年度海上战备与训练合作演习」(CARAT)。

八、日本海上防卫范围日益扩大,及于南海与印度洋

2001年当中,日本持续强化其自卫队远程作战能力,积极介入主导南海地区海上安全相关事务之合作。自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将防卫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包涵南海之所谓日本周边地区,并声称在紧急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可以到日本以外的地区执行任务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外交措施,一方面强化其自卫队之远程作战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介入、主导南海地区有关反海盗与海上搜救之区域合作计画。日本购买远程侦察机、万吨级护卫舰外,积极加强其空中侦察和获取情报的能力。日本航空自卫队已装备有4架E-767空中指挥预警机,但日本决定再增购两架先进的远程侦察机,该机可不着陆连续飞行7,500英哩,可从日本飞到麻六甲海峡再返回日本。此种远程侦察机不仅能侦察到中国大陆的军情,也可飞到南沙群岛上空搜集有关越南金兰湾以及区域内之相关情报。日本也大力发展天基情报侦察系统,计画到2002年开始发射四颗侦察卫星,其中两颗搭载光学传感器用于照相侦察,其分辨率为一米,另两颗为可穿透云层的激光侦察卫星,可分辨直径为三米的地面目标。此卫星设备可为日本的远程作战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提高空袭和战略投送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之军备发展也相当神速,现拥有150多艘各类舰艇,和200多架各型飞机。日本海军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该舰的标准排水量为7,250吨,最高航速30节,可携带72枚垂直发射的「标准」防空导弹,并载有反潜直升机,其舰载相控雷达可同时控制20枚导弹对空中目标进行攻击。此外,日本正加速提高登陆作战能力和海上远程运输能力,现装备的「大隅号」运输舰采用直通型甲板,可供飞机起降,能发挥小型航空母舰的作用。日本计画到2015年时建造2艘中型航母或15,000吨以上的大型运输舰。

日本也积极与东南亚和南亚的主要国家进行军事互访,及联合军事演习活动,2000年5月,日本防卫队厅长曾经访问越南和新加坡,商谈南海地区海上搜救、军事定期会商等事宜。日本甚至与新加坡签订一个协定,一但发生日本有必要撤侨或协助执行东南亚之维和行动时允许日本军队使用新加坡的基地。日本与印度也积极进行军事合作谘商。2000年11月上旬,日本与印度之上防卫队曾在印度南部海域举行对抗海盗之联合训练演习。基此发展,观察家指出,一个非正式之日本、越南、印度及新加坡的联盟正在形成中。根据报导,日本在2001年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美国与泰国联合举行代号「金眼镜蛇」的军事演习。2001年2月,日本参与在印度孟买举行的「国际海军舰队检阅」(International Fleet Review);2001年6月,日本也参加了确保国际水道畅通,以及航行安全的14国反布雷演习。日本计画在2002年在东京南部外海海域举办多国海上搜救,以及「国际海军舰队检阅」。2001年8 月,日本与菲律宾双方同意强化战略关系,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此外,日本在2000年三月底召开一个有关防治海上犯罪的国际会议;次月,随即又在东京举行一场「海贼对策国际会议」。会中曾草拟一项反海盗之行动计画样本。日本也向东协提议通过一个反海盗协定,允许日本派遣海上自卫队前往麻六甲海峡一带海域与东协共同执行巡护行动。就此提议而言,尽管马来西亚与日本曾经举行过反海盗演习,马来西亚仍拒绝了日本的此项提议。2001年10月,日本与菲律宾在菲国附近海域进行打击公海海盗的联合演习;同月在东京再度举办一场反海盗的国际会议。


九、印度扩张军备、东进南海,各方竞相拉拢

印度系南亚地区强权,一向视印度洋为其势力范围。控制印度洋是印度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近些年来,印度不仅提出「远海歼敌」的作战思想,企图控制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荷姆兹海峡、麻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五大战略水道,并加紧实施南扩战略,向东,将其活动范围扩大并延伸到南海及太平洋边缘;向西,穿越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濒临地中海;向南,将远洋兵力前伸到印度洋最南端,甚至绕过好望角远达大西洋。2000年9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证实此计画。印度也计画为其东部、西部舰队和设于安达曼群岛上的远东海军司令部各配备一个航母战斗群,跻身为航母大国,大幅提升其远程海上作战能力。2000年7月中旬,印度海军参谋总长库马尔上将访问俄罗斯,从圣彼德造船厂接收了10艘「基洛级」潜艇。印度也一直计画建造配备潜射核导弹的核潜艇。2000年9月,印度在其东海岸成功试射地对空Akash飞弹。2001年元月,印度已开始着手建造两艘战舰。2001年5月,印度举行13年来最大规模代号「全面胜利」的军事演习。为强化其海军海上远程作战能力,印度当前正全力改装唯一的一艘「维蓝特」号航空母舰,同时也准备从俄罗斯购进待整修的「戈尔什科夫」号航空母舰。为保护印度的航空母舰,印度也决定购买45架「米格-29K」舰载机。若配合空中加油机可使此战机的作战航程达1,000公里以上。也有报导指出,印度海军当前正和法国协商购买「鱿鱼」级潜艇的设计方案,也与俄罗斯就购买「阿穆尔」级潜艇生产许可权进行多次谈判。印度计画于2002年能开始建造「阿穆尔」级潜艇。

除此外,印度藉由国家元首或军事将领之出访、互访、军事合作协定之签订、以及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之进行,为其国防安全战略扩张计画铺路。2000年2月,印度曾与新加坡举行过联合军事演习。同年10月、11月,印度与越南、南韩、日本等国分别在南海及印度南部举行联合军事或反海盗训练之演习。印度在2001年2月主办一个为期五天之「国际舰队校阅」的军事联合活动。在外交方面,2000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印度,9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Atal Behari Vajpayee)回访美国,双方承诺未来将保持更紧密的关系;2000年11月,美国与印度已开始着手进行维和行动与多边演习军事合作计画相关事宜。2000年4月印度与越南签署14项合作协定,大部分内容都是安全合作方面的问题。2000年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走访印度时表示:「日印关系从地图上看一目了然,战略上也很重要,希望(两国)在国际政治、安全保障问题上紧密合作。」2000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印度;同月,印度外长Jaswant Singh访问越南。期间,越南表示支持印度参与「亚太经合会」,以及印度成为即将扩大之联合国安理会会员国。2000年10月,印度与马来西亚曾经会商讨论有关军事防卫与经济合作事宜。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与马来西亚外长Syed Hamid Albar同意在未来举行一个「马来西亚和印度防卫委员会」(Malaysia-India Defense Committee)的会议。2001年元月,印度与印尼签署包括军事合作的五个双边协定,其中计画设立一个印度与印尼联合委员会(India-Indonesia Joint Commission)。2001年元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越南。双方签署有关核能、观光,及文化合作协定。两国也将讨论安全合作事宜。由于越南系东协之轮值主事国,印度也想藉与越南加强双边关系之同时,提升其与东协之双边关系。印度与蒙古计画在2001年签署防卫协定。2001年11 月上旬,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分别访问俄罗斯与美国,并会晤两国元首。

中国大陆与美国对印度扩张海军力量,将战略布延伸至南海,并加强与日本、东南亚国家双边军事、外交关系的作法感到忧心。美国担心中国大陆与印度在南海地区对峙、或发生冲突时,将影响美国维护南海地区之和平、稳定的国家利益,以及有害美国在南海地区航行自由之行使。但另一方面,美国却又乐见印度势力之介入南海地区,因为此对牵制日渐增强之中国大陆海军力量和存在也有所助益。2000与2001年,美国与印度两国元首之互访说明了此种微妙关系与政策考量。同样的,中国大陆认为印度势力伸入南海地区对其国防安全与战略布署构成威胁。印度与南海岛与声索国(尤指越南与马来西亚)加强外交关系或签订军事合作协定,对中国大陆维护南海岛屿是不利的。东南亚地区海军力量均势也因印度之介入造成对中国大陆不利之发展。有观察家认为,印度之所以东进南海,主要目的之一是在回应中国大陆在孟加拉、缅甸、巴基斯坦的扩张行动。此外,印度与中国大陆都在争取成为世界大国,都想控制扩张邻近海域之势力范围的同时,基于中国大陆与印度两国间的「历史宿怨」、边境纠纷,未来双方在地缘关系或区域安全利益上都有可能发生磨擦。2000年5月,印度总统Kocheril Raman Narayanan访问大陆。因此,2000年7月,中国大陆外长唐家璇访问印度时,提出强化中国大陆与印度双边关系的5点建议,其中包括了边境、经济合作、军事关系与安全对话的问题。2000年8月,中国大陆之军事代表团曾经前往印度进行军事交流。2000年9月,印度二艘战舰前往上海进行亲善访问。2001年元月,中国大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主席李鹏前往印度孟买访问,主要目的也是在改善两国双边关系。访问期间,李鹏指出,中国大陆从未视印度构成威胁,中国大陆也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或寻求任何势力范围。中国大陆希望与印度加强贸易、经济和国际事务上之合作,增进彼此之谅解与互信。中国大陆也表示已准备好与南海所有国家维持友好关系,并诉求区域内之永久和平、稳定与发展,所有国家应彼此平等对待,并透由对话和平解决争议。2001年5 月,中国大陆北海舰队访问印度孟买,双方并举行七年来首件的联合军事演习。



(文/宋燕辉 摘自军事天地 本文仅供参考,与本站立场无关)



----
思想决定命运!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