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分类游戏>>● 次世代天空>>玩家俱乐部>>说三道四>>游戏与爱国主义 ZT

主题:游戏与爱国主义 ZT
发信人: xuyefei(寂寞流星)
整理人: supraboyqd(2002-07-05 07:40:35), 站内信件

  近来得悉某知名游戏刊物主页被“黑”,攻击者极尽谩骂之能事,从贬斥日本游戏到全面否定这个国家,且一并指责该刊为“卖国!”“忘本!”
  
  ……前些时,笔者向另一同类刊物发送的E-mail末尾用日文打了几句感激之词,孰料不但被编辑回信数落了一通,信末还叱曰:“讨厌,别扭!以后不要打日文,看着刺眼!卖国贼!忘本的家伙!……”联想起来,不觉莞尔。若依此君结论,国内诸多学习外语的学子、教授们岂不都成了卖国贼?
   
  有关爱国主义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上文的“黑客”袭击事件,不排除有个人或团体借此泄私愤之嫌,也许会有不少支持者赞同其观点或行为,然细细想来,总觉不敢苟同。常听人说“铭恨始于抵制日货,爱国还需用我国货!”话虽不错,但看看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据此去做了?国产货用的人不多,而对日本产品质量了如指掌的人却比比皆是,从磁盘、随身听、影碟机、摄像机到家电、汽车等等,用起来不亦乐乎,似乎物质上“投降”了“鬼子”,咱精神上还是无比纯洁的,并将此作为不变的信条,无怪乎有人叱曰:“有种就不要用日货,再来谈论你高尚的民族情操!”
  
  换言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谁能保证包装上印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的某个部件不会是日本或美国或印度等其他国家生产的呢?由此想到犹太人的“记仇”:他们可以在大学校园里没日没夜地念人名,在主干道上用粉笔也写满人名,以悼念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同胞,持续许多天,让每个人都记住那些耻辱;他们抵制德国货时,绝不像中国人对日货的假抵制。所购货品中哪怕一根螺丝钉是德国的也坚决不买!这就是犹太人!试问诸位,你们有此等气魄否? 
  
  长期以来,我们常常感到我们的民族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些有志之士痛感我们有大振民族雄风,大鼓民族壮志的必要。但是若没有国际主义,民族主义便会成为一把双刃剑。能抗敌,也能伤害朋友,特别是在两个阵营的对峙消解,而民族冲突加剧的当今,有必要在民主之类的问题上想得更全面更科学也更准确。所以我们有时也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想别人会怎样看我们。著名作家王蒙一次与一位澳大利亚大学的汉学家讨论,对方提出我们的电视台节目中称外国人为“大鼻子”,觉得不好听。王蒙解释说此处并无恶意。对方反问:“如果我们的节目中称中国人是小鼻子,你会怎么想呢?”王蒙无言以对。对方又说,听到歌词高唱:“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很是吃惊,说如果是白人高唱“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不被认为是公然的纳粹宣传才怪。王蒙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长期贫穷落后,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所以要这样唱激励爱国主义热情。对方仍然不以为然。了解了这种反映,从这个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有点陌生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也许并非全无必要。 
  
  时下,无论在影视娱乐圈还是对艺术的审美观、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不知不觉地有一种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华丽的包装和大投入的倾向,而收效却很低甚至血本无回,且多是迎合外国评委的审美口味和少数富人闲暇的笑料而做,颇有些类似好莱坞的某些金钱炒作的噱头。国内游戏和动画业界似乎也深受此风影响,以致多数媒体和大众的审美价值观常常“一刀切”,片面追随好莱坞式的以功利为主的价值、审美取向;同时在对异国文化、精神财富的借鉴、评论当中,要么一味地褒美贬日,要么一味地褒日贬美。而多数人又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作用下,对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一概地排斥、打击,尤以排斥日本文化居多(受侵略的历史当然不该遗忘,但这不应该成为阻碍我们吸收其优秀文化的绊脚石)。在游戏业界如今也存在这种大民族主义情结,每每总听到有人又在叫嚷着为何现在的游戏取材(包括对加拿大新游戏《武田信玄》的攻击)如何乏味单一,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偏偏让小小岛国文明作为主题等等,听来好似背诵教科书,大有鼻孔喷烟之势。民族自尊固然不应丢弃,但抱持着固守的自尊过活终将成死水一潭,有必要树立个人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而非人云亦云,过分偏执或妄自菲薄都不是应有之义:我们既反对口头上整日“俺们日本人”和“钓鱼岛当然是日本的啦”之类说着昏话的“中毒者”;但更应该反对那种如同当年义和团“扶清灭洋”式的破坏、否定一切“洋鬼子”的东西的过激举动,及清政府对“洋人修铁路跑火车,会惊了祖宗灵寝”,采取花银子将铁路买来,再拆了扔进海里的行动;或是如“反右派”和“文革”时一样,动辄“扣帽子”、“上岗上线”或揪斗游街。思想上“左”的东西经历了这样一番过程,时至今日,仍有很大市场:反观某些人,背后对外国的东西是又吃又拿,表面却一副道貌岸然之态,时不时还要惺惺作态一番,显示其爱国主义之心,可谓“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而对于别人,哪怕有谈论一点向外学习的苗头,就立刻被指为“崇洋媚外”,举起其所谓的“爱国主义”的大棒一顿乱捶,对于自己的行为不仅只字不提,却又时常在各种场合大谈其爱国之作为,好一个“又要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典范! 
  
  我们中国人特别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爱国主义:它的前提是清醒,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缺陷和弊端;清醒地明了自己的落后在哪里、已经落后到何种程度;清醒地了解强敌的优势和实力。爱自己的祖国不爱到无知和热昏的地步,恨敌人恨对手不恨到拒绝学习对方长处的地步。处于优势时不乐观,处于劣势时不绝望。这是一种“成熟的爱国主义”,而它的反面则是“盲目的爱国主义”。“盲目的爱国主义”建立在“无知”的前提上;或是自己不愿去了解敌之长、我之短,或是阻止他人去谈论敌之长、我之短。这种爱国主义集愚昧和脆弱与一身:在尚未与强手交锋前,文过饰非“老子天下第一”;一旦被迫睁开了眼睛、看清了现实,就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日前,人们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发现了一份名叫“假如月球悲剧发生”的档案,档案记载了当时如果登月计划失败,美国政府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旦确定宇航员无法回到地球,总统尼克松将首先召见他们的家属表示哀悼,然后将向全国发表演说。 
  
  尼克松的悼词是这样的:“命运注定这两个为寻求和平而登上月球的人将永远在月球上安息。这两个勇敢的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知道他们没有回到地球的希望,但他们同时也知道他们的牺牲会给人类带来希望。他们为了人类最崇高的目标——寻找真理和理解而贡献出了生命。当每一个人在夜晚看到月亮时都会知道,在这个与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有一个永远属于人的角落。” 
  
  尼克松的讲演中没有一处提到“美国”和“美国人”,他使用的概念是“人类”。这篇没有被真正讲演过的讲演词,展示了宏大而宽广的人类意识。
  
  这种“人类意识”正是我们最缺乏的。前两年,一首叫《我们的大中华》的通俗歌曲广为流传。歌词中浸透了狭隘、落后的民族意识和大国沙文主义思想,依然是晚清时代“天朝大国”的思路,而人们却乐意接受这样的东西。狭隘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懦弱、虚弱和软弱。从《龙的传人》到《我们的大中华》,在流行歌曲的变迁中就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人都仅仅体认到自己是某一种族和国家的成员,而没有体认到自己也是“人类”的一员。中国人对待体育比赛,最高目标就是“为国增光”,而不是个人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人类极限的挑战,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被大大地狭隘化、单一化,从而丧失了它最本质的部分。 
  
  什么时候我们的领导人能够作出面向全人类那样的演讲,什么时候我们的国民能够拥有为了全人类那样的心态,我们就真正强大了。
  
  物质上的富裕不算真正富裕,只有精神上也富裕了,才算达到了真正的富裕。不要认为民主、人权、人道主义等等概念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更应该讲民主、人权、人道主义。将“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本身不正是这种理论的反映吗?上世纪初,陈寅恪先生早就警告国人,如果一味地只迷信科技与实业救国,而放弃道德文化的建设,则势必造成精神沦落而不可收拾。今天看来,他的话并非杞人忧天。人类健康的文化体系应该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互补,臻于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而不应是跛脚社会。科技的发展,其永恒的支点应是以人为本,追求人类价值的有机统一。所以,在对待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时,应该是抱定一视同仁的坚定态度,而非片面或主观地否定任何一国的优秀成果,这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宝贵遗产,优秀的东西应是没有国界和不分彼此的,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它、借鉴它并继承它、利用它,这恐怕才是爱国主义的应有之义。我们需要成熟的爱国主义,需要正确的人类意识,具备了这些,才是真正的懂得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才能真正地去爱国! 
  
  个人认为,某些自诩为“黑客”甚至“红客”的人们,若是将逞一时之快的破坏行为和聪明才智用到为我们的建设事业上,不失为上上策,何需整日只是口头上的空发誓言、空喊口号,而不见实际行动呢?事实胜于雄辩!敢于承认落后同时奋起追赶,才是解决之良方,何苦图那一时的虚荣和快感,浪得虚名?
   
  感谢各位的捧场,若有不同意见,欢迎来信批评指正,谢谢!    以下是鄙人搜集的一些资料,供上文中某些观点参考之用,原文如下:

资料一:(内部资料) 
  
  美意图搞垮中国的《十条戒令》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极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曾经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戒令》,其内容如下: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
  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了。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9.要利用所有的机会,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要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资料二:(选自柏扬《丑陋的中国人》)
  
  崇洋,但不媚外。
  
  《封神榜》是中国的《伊利亚特》,神仙如云,妖怪似雨,虽然最后都归结于邪不胜正,但双方打斗过程,仍花样百出,轰轰烈烈。《封神榜》神怪中最厉害的角色之一是殷郊先生,他阁下的翻天印,乃天下第一等盖世奇宝,只要口中念念有词,喝一声“疾”,该盖世奇宝就被祭升空,砸将下来,不要说人的血肉之躯,就是喜马拉雅山,都能一劈两半。这还不算叫座,叫座的是连把法术传授给他的师父广城子先生,都无法拒抗,一见殷郊先生翻脸无情,祭起那玩艺,立刻魂飞天外,落荒而逃。
  
  柏扬先生这些时吉星高照,忽然间也遇到了这种盖世奇宝,不过时代不同,现代化的“翻天印”不叫“翻天印”,改名换姓,另行修炼,而叫“崇洋媚外”。只要“崇洋媚外”这句话被现代殷郊先生隆隆祭出,比三千年前的“翻天印”还要雷霆万钧。洛杉矶一次聚会上,我正头顶石臼,努力演唱,一位听众老爷忽然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曰:“老头,想不到你竟崇洋媚外,认为美国一切完美,而美国绝不象你想象中那么完美。”稍后,洛杉矶《南华时报》刊出铎民先生一文,其中一段曰:“崇洋媚外观念,应该猛批。柏扬老头也象许多刚踏上美国本土的老中一样,迷失在这个社会表象的美好之中,先是自惭形秽,接着是妄自菲薄。假如他能够呆上个三年五载,相信观感必会大不一样。”
  
  “崇洋媚外”这个盖世奇宝,大概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之后,才炼成正果,为害人间的。这奇宝的内容,可用一个老汉朋友的怒吼作为代表:“你们这些崇洋媚外的家伙(这还算客气的,有时候简直成了“汉奸”“洋奴”“卖国贼”),千言万语一句话,无论是啥,都是美国的好,要说美国科学好,我还服,要说连美国的文化都比我们好,我就不服,难道我们连做人处世,也要学美国?”
  
  ——怒吼的不仅这么一位老汉,而是很多老汉,事实上很多小汉也同样怒吼,就使我老人家的血压大增。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课题,有些人竟能把截然不同的两码子事,和并没有因果关系的两种行为,不经大脑,就能用唾沫粘在一起,实在是高级技术人员。“崇洋”与“媚外”相距十万八千里,风马牛不相及,经过如此这般的硬生生粘在一起,动不动就掏将出来“猛批”,灾难遂无远弗届。不过受伤害的并不是被詈为“崇洋媚外”之辈,而是因怕“媚外”,而不敢“崇洋”的人民。柏老的意思不是说根本没有人崇洋媚外,这种动物可多得要几箩筐有几箩筐。而只是说,更多的朋友,却是“崇洋”而并不“媚外”。在洛杉矶会场上,我一时紧张,忘了自己客人身份,把脸一抹,露出本相,立即反问与会的绅士淑女,为啥不坐独轮车而开汽车来瞧老头?开汽车就是崇洋。为啥不梳辫子,不束发盘到头顶,而弄成左分右分模样?左分右分模样就是崇洋。为啥女士们不缠三寸金莲,走路一拧一拧,而天足穿高跟鞋?天足穿高跟鞋就是崇洋。为啥男人不穿长袍马褂,或更古的京戏上宽衣大袖,而穿西服?穿西服就是崇洋。为啥不吸水烟旱烟,而吸纸烟雪茄?吸纸烟雪茄就是崇洋。为啥煮饭时不用煤球木柴麦秸,爬到灶头吹火,而用电炉瓦斯?用电炉瓦斯就是崇洋。为啥不睡土炕,而睡弹簧床水床?睡弹簧床水床就是崇洋。为啥见了上司不忽冬一声跪下磕头,而只握手喊“嗨”?握手喊“嗨”就是崇洋。为啥不弄碗豆油燃亮,挑灯夜读,而用电灯?用电灯就是崇洋。为啥寄信时不托朋友顺便带去,而弄张邮票一贴,往一个密封筒子里一投?贴邮票投邮筒就是崇洋。为啥不去看皮影戏,而去看电影?看电影就是崇洋。为啥不拉着嗓门猛喊,而去拨电话?拨电话就是崇洋。然而,我可不相信各位绅士淑女媚外。
  
  回到国内,心里更沉重得象挂个秤锤,觉得事情必须弄个一清二楚,才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轰隆隆阅兵大典刚过,各位读者老爷的记忆犹新,夫洋枪洋炮、洋鼓洋号、洋指挥刀、洋军乐队,哪一样不是崇洋产物,可是,却又哪一样媒了外?地面分列式、空中分列式,更是崇洋产物,又跟媚外怎么攀上内亲?深入家庭社会一瞧,简直更成了惊弓之鸟。写稿也好,写文也好,写黑信告柏扬先生挑拨“人民”与“政府”之间感情也好,都只用原子笔、钢笔而不用毛笔,原子笔、钢笔(加上打字复印)固努力崇洋者也,与媚外又有何干?客厅也好、办公室也好、公共场所也好,只坐软绵绵的沙发,而不坐硬梆梆的长板凳,软绵绵沙发固努力崇洋者也,跟媚外又有何干?上星期去一位朋友家串门,他当面吆喝我“崇洋媚外”,把我吆喝得发起酒疯,找了个榔头,要把他家的抽水马桶砸个稀烂。他太太苦苦哀求,我也不理,誓言跟崇洋媚外的抽水马桶,不共戴天,等砸了抽水马桶后,我还要砸电视机、砸收音机、砸电冰箱、砸瓦斯炉、砸电话、砸电灯……最后还是他家姑娘,大学堂毕业生,深中“崇洋”之毒,不知道敬老尊贤,不知道礼让大义,而竟诉之于法,召来警察,把我轰出大门,才算结束这场闹剧。否则,一榔头下去,他们可是住在十二楼的,全家屁股立刻就没地方放。不过,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该姑娘有啥地方媚了外。
  
  呜呼,真不敢想象,如果上帝老爷一旦大发神威,把中国人“崇洋”所得到的东西,全部抽掉,不知道中国还剩下了些啥?翻天印朋友鼻孔冒烟曰:“难道我们连做人处世也要学洋人?”咦,真是一个浆糊罐,这还要问,我们在做人处世上,当然更要崇洋,更要学习洋人的优点,但这跟媚外又有啥瓜葛?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崇洋已崇到过了头,首先就把五千年帝王世袭传统一笔勾销,猛学洋大人的投票选举。接着把封建专制一脚踢,猛学洋大人的民主政治。在经济制度上,抛弃五千年的重农轻商,猛学洋大人的工商第一。更抛弃五千年做官为唯一途径的人生观,猛学洋大人多层面结构。在文化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包括报纸、电视;整个艺术创作,包括小说、诗、话剧、绘画、音乐,又有哪一样不是崇洋崇得晕头转向。可是,岂全国上下都死心塌地的媚了外?
  
  情绪化的翻天印“崇洋媚外”,是语意学上的差误,经不起思考,经不起分析。铎民先生曰:“假如在美国住上三年五载,相信观感必会大不一样。”这是可能的,但也不见得。我们盼望中国的武器更精密,要求崇洋学习。我们盼望中国的工商管理更有效率,要求崇洋学习。我们盼望中国人一团祥和,要求崇洋学习说“对不起”、“谢谢你”。我们盼望中国人排队,要求崇洋学习一条龙。我们盼望中国人尊重斑马线,要求崇洋学习严守交通规则。我们盼望中国人过弹簧门缓缓松手,以免后面的人脑震荡,要求崇洋学习伫立以待。我们盼望中国人都有开扩的侠情,要求崇洋学习笑容满面,乐于助人。我们盼望中国人身体健壮如牛,要求崇洋学习把时间花在运动上,不花在窝里斗上。——这一切,怎么扯上他妈的媚外?面对彬彬有礼的洋大人,我们难道不自惭形秽?反应该“不忘本”到底,横眉竖目到底。古书曰:“知耻近乎勇”,死不认错只要情绪行动,捶胸打跌,就可功德圆满。而知道啥是羞耻,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铎民先生在“自惭形秽”下,紧接着“妄自菲薄”,这两句话同样没有因果关系。自惭形秽固然可能妄自菲薄,但也可能突然醒悟、发奋图强。日本老爷的明治维新,就是这么搞起来的。情绪激动的夹缠,属于风火轮战术,中国人特质之一。
  
  美国一位教授写了一本《日本第一》,没有一个美国人怒詈他崇洋媚外。柏扬先生只不过写了几篇仅涉及到皮毛的印象,便翻天印乱飞。呜呼,你就是掐着我的脖子,我还是要嚷:“绝对崇洋,但不媚外!”还请读者老爷思量。





----
  


寂寞的虚空,留下一串流星……

欢迎光临 【奇幻文学】  【盈盈小筑】  【不知所云】  【筝雨飞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