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dykx()
整理人: zooox(2000-09-17 18:58:39), 站内信件
|
别以为CS开始的时候那些组织都是虚构的——根据CS的原则,游戏中未必会出现
虚假的东西。这些组织都是确有其在的。为了让大家玩游戏的时候有更多的代入
感,我将在今后不定期的介绍游戏中的组织(反正只有8个)。 今天介绍的是CT
(反恐怖分子)方的第一个组织——海豹6队
1. Seal Team 6 (DEVGRU)
海豹部隊的前身是成立於1943年春天的美國海軍戰鬥爆破大隊(NCDUs)專責在陸戰
隊登陸前清場,而他們在諾曼地登陸中也證明了他們的用處及超人一等的能力。
可是於大戰後卻被解散了。
1947年美國海軍成立水中爆破大隊(UDTs),於韓戰中完成多項水中爆破任務,目
標由大橋到通往水中的秘道都有。除此之外他們也在河流和碼頭擔任掃雷的工作
。
1960年美國海軍利用水中爆破大隊的人員組成了海豹部隊(SEALs)。
1962年1月,海豹部隊第一,第二大隊分別在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上服役,負
責進行各種非正規作戰,反遊擊作戰和各式各樣的秘密行動。同年,海軍行動支
援小組成立,作用是支援SEALs,UDTs和其他兩支特艇和登陸小組。越戰時, SE
ALs 和 UDTs完成多項偵察和令人不愉快的任務。
1967年海軍行動支援小組改名為海軍特種戰鬥群(NSWGs)。
1983年,UDTs被解散,人員被重新調至SEALs和海豹部隊運輸小組。UDTs的基本要
求如水中/水道偵察和水中爆破也成為了SEALs的訓練項目。 SEALs是sea,air,
land的短寫,而SEALs也有進行海陸空的各式任務的能力。其BUD/S訓練之困難令
人員之質素得以維持小在超高水平,其超卓的戰功也建立了SEALs在國際上的地位
。 Team 6 美國對海外恐怖活動的反制主要由國務院主導,而實際行動的展開則有
賴軍方的反恐怖武力協助,並經過身為三軍統帥的美國總統之批准。按美國法律規
定,除非經由總統首肯,軍方武力不得介入當地事件中;但自從1995年東京地鐵的沙
林毒氣事件後,要求軍方直接反應危機的呼聲日起:贊成者表示軍方早已有適當的
訓練與裝備執行這類任務,問題僅在於何時國會才會通過這項法規而已。
發展群成立: 自從Team 6的創隊者Dick Marcinko在1992年將他個人從軍經歷寫成
那本暢銷全球的"海豹神兵"(Rogue Warriors)之後,海軍特戰部門的官員給Team
6改了一個不起眼的名字DEV Group(筆者將其譯為發展群),以躲避媒體的注意,這
也使得海軍的公關(PR)部門可以"誠實地"對大眾聲稱"Team 6並不存在!!"但對軍
方及執法部門而言,這根本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發展群就是負責當年Team 6的任
務與責任的"新"單位。 關於發展群(或稱為海軍特種作戰發展群)仍有許多未公布
的消息;但可以確知的是他們是在1990年中期,專司海軍反恐怖作戰的海豹六隊被
解散,也就是在六隊的創始者-理查馬辛柯在出書描寫這支部隊與歷程後成立的。
根據海軍的官方說法,發展群是用來創新/測試/評估海軍的新戰術.武器與裝備的
。但當六隊解散後,海軍便失去了它海上的反恐怖武力,而只剩下海豹八隊負責海
上部署與佔領任務。而近來有許多未經証實的說法,表示發展群其實是支取代海豹
六隊的反恐怖單位。
發展群既為海軍特戰群的一員,又隸屬於聯合特戰司令部下,而這兩個單位都是以
反恐怖為它們的主要任務。關於這種說法,可由下列的美國的行政命令當中獲得証
實http://library.whitehouse.gov/ 下面是我"複製"下來的命令,關於正式文件
各位可以到上面網址(白宮圖書館),先選查詢"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s),然
後在查詢欄內輸入"naval special warfare"(海軍特種作戰),然後找到的三份命
令中,第一份便是我貼在下面的文件… E.O. # 13039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For Immediate Release March 12, 1997 EXECUTIVE ORDER
- - - - - - - EXCLUSION OF THE NAVAL SPECIAL WARFARE DEVELOPMENT GROUP
FROM THE FEDERAL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PROGRAM By the authority
vested in me as President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s of the Unit
ed States of America, including section 7103(b)(1) of title 5 of the U
nited States Code, and having determined that the Naval Special Warfar
e Development Group has as a primary function intelligence,counter-int
elligence,investigative , or national security work and that the provi
sions of Chapter 71 of title 5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 cannot be app
lied to this organization in a manner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securit
y requirements and considerations, Executive Order 12171 of November 1
9, 1979, as amended, is further amended by adding the following at the
end of section 1-205: "(i) Naval Special Warfare Development Group."
WILLIAM J. CLINTON THE WHITE HOUSE, March 11, 1997.
作者附註:這份行政命令是要求將海軍特種作戰發展群自聯邦的人力管理關係計畫
中移除:發展群是用情報/反情報/調查與國安工作的,因此它不適用聯邦的<人力管
理關係計畫>。
海面反恐怖訓練: 當年的Team 6和FBI的人質救援小組(Hostage Rescue Team,HR
T)就因為在船隻上進行反恐怖演練而培養了良好的關係-在Norwegian開往邁阿密
的船上,FBI的"恐怖份子"負責佔領全船並挾持人質,而Team6則扮演"騎兵隊"的角
色,負責拯救人質並奪回這艘船。搭載Team 6的直升機從下風處貼海飛近,以躲避
偵察,直到將隊員們墜降在甲板上的前一刻才出現,等人員都落地後又立刻飛走。
短時間內全船即被Team 6所佔領。據曾親歷演習,並在日後出任HRT副座的JohnSi
meone表示:即使你知道對方何時會登船,但整個攻擊行動的速度和震撼仍會使你喘
不過氣來!!
出師不利: 1985年一艘名為Achille Lauro的船隻為巴勒斯坦解放陣線(PLF)的四
名恐怖份子所劫,Team 6與三角洲(Delta Force)部隊奉召前往西西里島待命突擊
。另外在該區附近正巧還有一艘SEAL的人員輸送潛艇(SDV)進行演習,因此計畫派
出隊員奪回該船,或是以鍊子纏住其推進器迫使其停下;但水下突擊的計畫因為恐
怖份子殺死了船上一名69歲的美國人質,並將船開往埃及而作罷。 替代方案是當
船停泊在塞德港時由Team 6以配有靜音設備的直升機進行突擊,而由意大利的精銳
反恐怖單位GIS作為其預備隊。當Team6正登上兩棲突擊艦"琉磺島號"準備行動時
時,埃及政府卻和劫船者妥協,在釋放人質的條件下答應他們平安離境。當恐怖份
子搭上為埃及政府為他們準備的737客機並飛往突尼斯時,當地政府拒絕讓他們降
落,因此737改道前往利比亞;但利比亞政府也不敢收留他們。整架飛機只好又改往
雅典;但途中被四架美軍的F-14攔截,迫降在西西里的Sigonella北約空軍基地。但
因為司法管轄權談不攏的問題,Team 6反而被意大利單位包圍起來。最後由國務卿
舒茲下令Team 6將恐怖份子交給意方處理,才化解了這個危機。
現況: 今天的發展群約有300名成員,並以研究新的反恐怖/人質援救方式為主。每
排由14人(2官12兵)組成,而各班則是8名戰士,每班又分為2個4人的火力組(fire
team) 。他們在很多重要場合-如奧林匹克運動會.共和黨會議中負責相關的安全
工作。而當年的創隊元老DickMarcinko也受聘前往亞特蘭大協助安全工作-只不過
他這回是扮演恐怖份子而已(這對他這種專家而言,自然是駕輕就熟)。
海豹六隊的另一份隊史資料(來自國際反恐怖組織與其他書籍) 海軍特種作戰發展
群(Naval Special Warfare DevelopmentGroup),又稱為NSWDG/Dev Group或DEVG
RU。 成立時間:1980年。 總部:維吉尼亞州,丹奈克(Dam Neck)。 這個單位又被
稱為海豹六隊,基地位於丹奈克。據信是由於1980年營救伊朗美國大使館人質行動
(該次代號為鷹爪)失敗而成立的。其實在六隊之前,海豹部隊便有了反恐怖的CT訓
練,其中包括了在西岸一隊的12個排;但東岸的二隊更是領先了一步:他們以兩排的
兵力建立了所謂的"第六機動小組"(MOB Six)作為海上反恐怖的主力,並進行如直
昇機快速墜降船隻的訓練。但如同美國陸軍的反恐怖精英武力-"藍光計畫"及後續
的"三角洲部隊"一樣,海軍也只能有一個正式的海上反恐怖單位-所以便有了六隊
的成立。而以"六"為編號,據信是為了迷惑前蘇聯的情報人員,使他們搞不清究竟
有多少現役的海豹部隊。
在1980年10月,第六機動小組解編,但其中絕大部份的兵力都被加入六隊。在他們
既有的經驗/強悍的領導與快速的訓練計畫下,六隊在半年內便正式運作了。六隊
的訓練遍及海內外的軍/民用設施,而與國外單位的交換/聯合訓練計畫使他們得以
在更有經驗的德國GSG9,英國的特艇中隊(SBS)和法國的戰鬥蛙人(?我記得這好像
是德國的單位?)幫助下成長。這些單位都強調訓練的真實性-"為戰而訓,戰如所訓
("Train as you Fight,Fight as you Train")在這些國際級的反恐怖單位裡是相
當受到重視的觀念。
在80年代六隊參與過相當多的任務-無論是秘密或公開的,直到他們被改編/更名為
止。這個隱藏他們番號的作法,原因並不清楚;有可能是為了擺脫在海軍中既有的
惡名。更有不少彼此矛盾的消息先後產生-關於隊伍中有人被控”不當運用經費/
裝備”,以及對創隊元老理查馬辛柯遭到”謀反/奪利/發表對政府的不當聲明.受
賄”的起訴-這使他在聯邦感化院裡待了快兩年,並科以10000美金的罰款。但馬辛
柯仍舊是一名謎樣般的海豹隊員-尤其是在他一系列如小說般的海上特戰/反恐怖
的書籍出版後。
美國政府聲稱發展群旨在建立海軍特種作戰的新戰術/裝備與技術;但很顯然地這
只是一部份的事實-因為發展群不只在海軍特種作戰群(NAVSPECWARGRU)轄下,也在
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JSOC,為於北卡羅來那州的Pope空軍基地)下,而該地更是其
他反恐怖單位-如三角洲/160特戰航空團(SOAR)的所在地。
據信發展群有兩個自己的直昇機支援單位-共有18架HH-60H負責運輸等任務;但他
們日常是和160特戰航空團的MH-6等直昇機進行演訓的。發展群的編制與人力,因
為事屬機密,外界只能採概估:一般認為它約有200名成員,像三角洲或英國的特殊
空勤隊(SAS)一樣再分為小隊(目前認為它有紅.藍.金.灰(特艇隊)四個小隊)。而
各隊的任務性質又只能憑推測-它可能採專長編隊-如SAS有山隊/機動隊/海上部隊
/高空低開(空降)部隊一般;但它也可能採目標分隊-例如船隻/油井/建築物等(雖
然這種編制可能不太符應大規模作戰時各個隊員都必需有足夠的技巧要求)。至於
它的管理與督導單位-據信也有300餘人,主要是負責測試/發展包括武器在內的新
裝備。
發展群應該是極少數在美國軍方當中優先被考量用於對抗恐怖份子與基地的隊伍
(紅色細胞也曾如此;但它似乎沒有在被解散前負責過實戰任務)。每個隊員每週可
能要進行2500-3000發子彈的射擊訓練。
六隊曾被指派之任務
1985 前往Achille Lauro被劫持現場待命參與突擊 六隊隊員負責在格瑞那達的U
rgent Fury行動裡營救總督PaulScoon與攻佔一座無線電台的工作(並與格國部隊
發生激烈交火);但有四名隊員不幸在外海行直昇機空投時溺斃。
1989 六隊負責在巴拿馬的Just Cause行動中擔任白特遣隊(Task ForceWhite,其
中還包括了一些二隊的成員),目標是與三角洲一同追捕強人諾瑞加。
1990 六隊佈署於位在巴拿馬外海的Forrestal航艦上,準備進行一項追捕毒販Pab
lo Escobar,代號為Pokeweed的任務;但因情報不足而失敗。
1991 六隊隊員趁夜間前往,救回了海地的民選總統亞里斯提德。 六隊也曾被考慮
用於暗殺海珊-以刺針飛彈將其直昇機擊落;但最後政府並未付諸實施。
1996 前往亞特蘭大,為維護1996年夏季奧運安全,參與一個大規模的反恐怖計畫(
FBI之人質拯救隊HRT為當地反恐怖的主要反應部隊)。
----------------------------------------------------------------------
CS介绍
关于CS:
英文名称:Half-life: Counter-Strike
游戏制作:Valve Software
游戏类型:第一人称动作类 同类游戏:《半条命》、《半条命:军团要塞》
系统配置:P166,32兆内存,3D图像加速卡(推荐)
上市日期:未知
在1998年之前,相信几乎没有人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名叫Valve 的游戏开
发小组,然后在经历了1998年那个令人难忘的E3之夏后,相信几乎没有玩家会不
知道它的名字:《半条命》所带来的震撼感觉使一些挑剔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是一
款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游戏,同时《半条命》获得了超过40家媒体一致公认的“年
度最佳游戏”称号,更被誉为“史诗般杰出的作品”——Half-life 更是在当今
日趋竞争激烈的动作类游戏市场中与Quake系列、Unreal系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Quake系列声势浩大地在全球推出了《雷神之棰III:竞技场》,Unreal系
列的《虚幻:锦标赛》形成了强势出击之后,Valve 的那些天才们又再忙些什么
呢?《半条命:军团要塞》虽然以极为出色团队合作模式赢得了广大玩家的“芳
心”,但它只能算作上一代“经典名作”;而《半条命:针锋相对》只不过让玩
家在游戏中完成了一个角色的转换,游戏本身并无多少创新之处;《军团要塞II
》仍然被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揭开面纱仍需时日……不过Half-life 忠实
的拥趸们可千万不要着急,因为如同当初推出TFC一样,其实Valve已经与一些天
才玩家们早已经利用《半条命》的游戏引擎共同开发了一款融合了团队合作模式
、小队战术模拟、近屋作战等各类出色游戏细节的动作类游戏《反击》。 V
alve 在开发《反击》时采用一个时下非常流行的“开放式”开发模式:每隔一段
时间他们就公布一个游戏的测试版供玩家自由下载测试(有些公司在游戏开发达
到90 %的完成度时,连发布个beta测试版都显得那么吝啬!)。游戏已从原先的
1.0 版升级到了目前的6.0版(文件大小约为43兆),但Valve似乎对于游戏设计
开发仍然“意犹未尽”,并没有对其开发设计过程做任何宣传。虽然如此,但游
戏本身已经在CS(《半条命:反击》的简称,下同)的义务测试员(当然包括作
者本人)圈子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Half-l ife迷们,是不是有些心动? 极
具“票房号召力”的游戏模式 如同《军团要塞》一样,游戏CS中多人模式仍
然设置了两支相互对抗的队伍。不过游戏的目的性似乎更强了一些:在TFC 中,
蓝队和红队的队员们在传统的夺旗模式下只是永无休止相互“杀戮”;而在CS中
,玩家将有机会扮演一个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执法先锋——成为反恐怖突击队
中的一员,如果你够“狠”、够“坏”的话或者你为了实现自己一个可能永远无
法实现的“罪恶梦想”(但愿永远不要实现),你可以投身于一群十恶不赦的恐
怖分子中间,并将成为一个警方心中永远的“梦魇”——暗杀、抢劫、爆炸、绑
架将成为你,一个武装暴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游戏采用的是《半条命
》的游戏引擎,所以对于游戏的光影效果、画面细节、音乐音效也无需做任何过
多的介绍。虽然CS的游戏模式与著名的警察模拟游戏《霹雳特警》系列颇为相象
(其最新代表作品为奥美电子刚引进的《霹雳特警III:近屋作战》),但两者本
质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一个个《霹雳特警 III》的任务场景中,SWAT队员所
要面对的只是由电脑人工智能控制的匪徒,而CS中代表正义的反恐怖突击队员所
直面的是“人类匪徒”的挑战。因而游戏在选择时下流行、极具“票房价值”的
反恐怖活动作为游戏题材,并以网络多人游戏模式作为唯一的游戏方式,再配以
Half-life 功能强大的游戏引擎,难怪很多接触过该游戏的玩家们的“第一试玩
感觉”就是:这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玩的网络多人游戏! To be or not to
be 所有玩家在第一次进入游戏后,想象着眼前立刻将出现一幅激烈的战斗
场景。但事实正相反,出现在玩家眼前的是一个购物模式:每个新进入的玩家都
将获得一定数量的金钱,你可以使用这些金钱去购买自己最称手的武器。当然了
,你所能购买的武器种类将受到你所选择的一方的限制,就比如说警察是不可能
扛着“臭名昭著”的AK-47 冲锋枪上街值勤的。如果你手头宽裕的话,你还可以
购买一些诸如头盔、防弹衣之类的防具(套在恐怖分子头上的黑丝袜当然是免费
赠送的,如果你选择加入恐怖分子行列的话)。 在最新的CS 6.0版中,玩家
可以见到三个游戏方式各不相同的任务场景。在第一个名为“人质”(Hostage
)场景中,反恐怖突击队必须解救被恐怖分子扣押的一群人质——如果你缺乏足
够耐心和细心的话,建议你还是选择恐怖分子比较合适:因为人质是由电脑控制
的,你根本无法控制其行动——在一次行动中,我发挥了玩DF时端着SAW 横扫一
切的“大无畏”精神并“勇敢”地冲入恐怖分子老巢,虽然我冲着人质大喊数声
“警察!爬下!”,但是那些不知死活的家伙居然同恐怖分子一样四处乱跑,结
果是可想而知的,人质和恐怖分子在我的枪口下统统“人间蒸发”了(总之,那
次我们的队伍因为我的鲁莽而大败而归)。 第二个任务场景是“千钧一发”
(Bomb Plant/Defuse ),恐怖分子敷设了一个炸弹,反恐怖突击队必须在规定
时间内拆除炸弹,恐怖分子当然也不能闲着——必须尽一切手段“保护”自己的
炸弹。其实在所有三个游戏场景中,我个人认为第三个名为“暗杀 ”(Assassi
nation)才是最具可玩性的:反恐怖突击队员必须护送一名政界要人(VIP)安全
抵达一个撤离点,恐怖分子的使命就是“终结”掉这个可怜的Very ImportantPi
g。由于游戏中提供给双方数种狙击步枪,因而该任务简直成为了一个“狙击大战
”的所在,同时,为了确保目标安全到达撤离点,反恐怖突击队员还得对一个个
房间进行彻底的搜查——一场激烈的“近屋作战”势在难免。 PK也能赚钱?
游戏CS在注重游戏娱乐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游戏真实性的一面。在激烈的
对射中,只要玩家身体要害部位(胸部、头部)被子弹击中的话,就会立即死亡
——即使你穿着防弹衣和戴着头盔,也不能保证你肯定能够逃脱“一枪毙命”的
下场。玩家在战斗中“身亡”后,将无法在游戏中“重生”,你只能在旁边扮演
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一直到游戏时间结束或一方取得胜利。换句话说,如果一方
队员全数被消灭后,另一方就自动获得了胜利。当一局游戏结束后,所有仍然在
线的玩家将进入到下一个任务场景或重复刚才的游戏场景,在前一场战斗中获胜
的玩家们可以得到更多数量的金钱奖励(奖励的多寡将视玩家在刚才战斗中的表
现而定),而输的一方所能获得少量的金钱来购买装备。钱多的一方自然能够获
得更精良的武器装备和防具,而钱少的一方……这种“富则更富、穷则越穷”的
游戏设计思路是为了让那些“好勇争强”的玩家们在游戏中多利用脑子,而不是
一味地乱冲而白白送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的游戏的可玩性和策略性。 轻武
器大展览 虽然CS使用是一个Half-life原有的游戏引擎,但Valve仍然在一些
关键部位进行了精心的“打磨上光”,而武器系统无疑是游戏中最为耀眼的一个
闪光点。玩家在CS中根本看不见一些传统FTP 游戏中所设置的各种千奇百怪的“
未来武器”,所有武器都来源于真实世界。而且,游戏角色手中的武器都以真实
的3D贴图方式再现:锃亮枪身的金属光泽、膛线末端黑色的寒光、棱角分明、轮
廓清晰的枪身构造以及枪口所喷射出的各种不同形状的火焰都将使“爱枪族”们
兴奋不已。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玩家可以根据手中不同的武器配置情况和战局
随时变换自己在游戏中的身份:成为狙击手或成为火力掩护——这就要看玩家对
于团队精神的理解程度了。 虽然Valve Software至今仍然没有就游戏的最终
出片日期(也许永远没有上市发行之日,只是供TFC的玩家们自由下载使用)、出
片方式(很多人猜测Valve将推出一个《半条命》CS的任务版,就如同TFC 一样)
等玩家所关心的因素作出任何官方声明。但有一点可以是肯定的,多人组队的游
戏模式将成为一种网络游戏的发展趋势而深入人心——TFC 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
一点,而CS更是在尚未出片之时就已经“发扬光大”了这种游戏模式。此时此刻
,我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军团要塞II》很有可能成为多人团队模式游戏
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CS的控制命令
游戏中按"~"键可呼叫出命令菜单,你可以直接输入如下命令:
listplayers : 该命令查看进入游戏玩家的ID,然后可用命令vote ID踢这个玩家
出游戏。(必须多数人同意才可)
listmaps : 该命令查看目前有的地图ID,然后可用votemap ID转换当前游戏的地
图。(需多数同意,并且6.5以上版本CS支持)
ADDBOT XXX(XXX为数值,比如100) 加入技能为多少的电脑机器人
----------------------------------------------------------------------
CS之凌波微步
踩在人质的头上,然后不停的按跳键即可。
另外,从楼(山)顶下楼时,先把人质推下楼(山),然后踩在他的头上即
可安全下楼(山)。这样楼(山)再高也不怕了,哈哈哈哈、、、飞檐走壁我独
行。
----------------------------------------------------------------------
CS里的通话指南
前言:
一个多人的即时战术FPS需要交流,交流是很重要的哦,CS里设定了几个交流键,
可以让队员在作战中进行交流。这些句子都不长,但是足够囊括一般的用途了。
推荐,在作战的时候要多多交流,这样才能感觉到团队的力量,攻击力也可以加
强。下面我把游戏中的交谈键作用翻译过来,由于个人水平,并不是很专业,这
需要看一些专业的文章再说了。先凑合着看吧,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跟贴提出,
赶快修改了事。谈话键是ZXC三个键,战斗中也可以用,并不很影响战斗。下面就
是整理之后的东西。
0. Exit
取消
Z键
1. "Cover Me" “掩护我” 应用的范围很广,比如说有一个人拿着炸弹,在关卡
开始前就应 该说这么一句让大家注意。另外此话也可以对拿着连射武器的同伴说
,让他以弹幕掩护自己冲锋,具体使用视情况而定。
2. "You Take the Point" “占领该地区(控制权)” 很简单,让队友占领某一
点。这个在表达中很麻烦,因为你没办 法指出需要让他占领的点。只能靠默契了
。
3. "Hold This Position" “守卫该地区” 强调对某一地区的守卫,让你的队友
不要轻易离开该地区,当你 听到这句话而命令者又在身边时,你应该找个掩体埋
伏下来。
4. "Regroup Team" “重复编组” 把分列的突击小队重新划分,应该没什么大用
处。
5. "Follow Me" “跟着我” 最简单的命令。
6. "Taking Fire, Need Assistance" “压制火力,需要火力协助” 在你打算协
同冲锋的时候,最好通知你的队友一声。当别人说出 这句话的时候,你也必须跟
随。
RadioB 团队指令
X键
1. "Go" “全队突击” 最简单的指令,跟随发令者突击前进。
2. "Fall Back" “全队后撤” 通知你的队友按设计路线后撤,一般情况下是向
基地撤离。炸弹 即将爆炸的时候应该使用这个功能吧。
3. "Stick Together Team" “全队密集攻击” 在全队需要突击推进的时候使用
该指令,你会看到很多人一起向 前推进,但是注意不要站的过于密集。
4. "Get in Position" “取得(该地区)控制权” 不知道和第一组命令有什么
差异,大概这个命令适合在强攻的场 合下使用吧。
5. "Storm the Front" “守住前面” 双方对峙,子弹翻飞,你需要守住这唯一
的防线。
6. "Report In" “报告你的情况” 用于要求受话人报告自己的情况。
RadioC 回答组
C键
1. "Affirmative/Roger" “收到” 接到同伴的无线电信息时,答复该句令对方
肯定你已接受到信息。
2. "Enemy Spotted" “敌人正在瞄准这一地区。” 当敌人有人正在瞄准某处时
,你冲出去受伤,后退时通报同伙,避免再有人贸然冲出受损失。
3. "Need Backup" “需要支援” 很清楚了吧。
4. "Sector Clear" “扇区清空” 用于巷战,当你确定一个区域安全之后,你可
以向你的队友发送这句话。
5. "I'm in Position" “进入区域” 表示你已经到达该区域,但不表示你获得
了对该区域的控制权
6. "Reporting In" “报告你的情况。” 同上。
7. "She's gonna Blow!" “炸弹即将爆炸,全队撤离爆炸范围” 外国人把炸弹
和船都形容成女性,确实是有意思的现象,不过 这个指令可是确实很有用,不管
T还是CT,都要用得到。
8. "Negative" “我拒绝” 理论上讲只有T才会这么说,纪律严明的CT一般不会
拒绝接受 指令的。而且,一般来讲最好不要用这个选项
9. "Enemy Down" “敌人被击毙” 狙击手从瞄准镜里看到另一个狙击手倒下,然
后发送这句话…… 但是一般需要队友清楚的知道你所指的目标,还有就是确保你
的观察区域安全,才能发送这句话。
XY=NC=
-- ※ 修改:.xdykx 于 Sep 5 06:27:00 修改本文.[FROM: 10.56.25.130]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9.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