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公务员天地>>精典转载>>转载精华>>警惕全球金融风暴(四)

主题:警惕全球金融风暴(四)
发信人: stormyboy(往事随风)
整理人: stormyboy(2002-06-17 10:52:54), 站内信件



四、准备迎接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 

  发生美国金融风暴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时间,有可能是明天,也
有可能再拖上两到三年,因此必须提高警惕。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可以
“一枝独秀”,在短期内我不这样认为,从中国经济增长去年跟随出
口曲线走的情况不难看出,世界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
去。全球金融风暴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近,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千万不
要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千万不要使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就会被卷入
其中。正象中国由于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而侥幸逃过
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坚持过去的作法,我们也可以成功避开全球金融
风暴。   在此前提下,如果发生全球金融风暴,世界主要经济体
包括拉美和东盟国家都会出现较深幅度的负增长。中国经济虽也要跟
着走一段下坡路,但决不会出现负增长。而一段时间后,或许是三年
,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极大变化,可能会出现世界经济继续下行,而中
国经济出现拐点,开始上扬的变化,这是因为世界资本中心可能出现
了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九五”以来,已经出现了世界制造业
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这个趋势方兴未艾,还可能持续10年乃至更
长时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制造业的中心也会逐步演变成金融中心
,就象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一样,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
币运动主体逐步脱离物质经济而独立,制造业中心出现了与金融中心
分离的趋势,就象今天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所以,如果没有发生全
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中国从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成世界金融中心的过
程有可能被拖得很长。   从当代世界资本中心看,欧美各大基金
的管理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很有限,这体现在在欧美的大基金机构中,
专门研究中国和作中国生意的人员,100个人中一般只有1~2个,而
在香港,100个人中则有70~80人。所以,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上市,
在香港“H”股、“红筹股”可以被炒得火热,但是在纽约上“N”股
,一级市场上市以后,二级市场基本上没有交易,这说明在中心资本
市场,中国概念的投资价值并不高。但是如果发生全球金融风暴后情
况就会大不相同,停留在中心资本市场的国际资本,由于欧美主要国
家经济持续严重萧条而缺乏投资机会,全球只有中国经济唯一一个亮
点,他们的眼睛迟早会转向中国,就会迎来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
的时代。   在最近北京开的许多会议上,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
候,总有人问我,你既不同意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
又说要准备“大引资”,这二者不是矛盾的的吗?因为“大外资”都
是国际的大基金,这类资金一般只作间接投资,即只投资于资本市场
而不投到项目上。我说,“不要忘了,还有香港”。因为世界上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着一个在其境外,又仅为其服务的国际资本市场,
只有中国有香港。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对内地投资平均占到中
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0%以上,这并不是因为香港人特别有钱,而是因
为香港是世界第六大资本市场,在其中上市的1万多家公司,90%以
上对中国有投资,由此形成了“中国概念股”。香港上市公司利用香
港资本市场,从世界各地的投资人手中筹资,再对中国作直接投资,
这样在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就不会发生投在中国内地的外资大
规模抽逃的情况,这种“既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又充分享受到开放资
本市场的好处”的情况,只有拥有香港的中国大陆才办得到。   
当然,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也会碰到要求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因
为外资进入中国,已大量涉及到收购中国企业的问题,这类问题必然
涉及到收购后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如何实现与如何汇出境外等问题。
目前外资的本金和红利汇出已有相关政策可以解决,但是如果允许外
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并允许其将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汇出境外,则无
异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彻底开放,外部的金融风暴就
难以避免,而把口封死,又解决不好外资的退出机制问题,人家就不
会放开手脚到中国来收购企业。如果可以设计出好的办法,把外资参
、控股企业的上市问题放到香港去解决,这个矛盾就可以化解了,因
为外资的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可以在境外实现,对外资不开放境内的
资本市场,一样可以解决还他们的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的回收,所以
并非只有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一条路。   把外资进入主渠道放到香
港,也有利于香港经济的繁荣,夯实“一国两制”政策的基础。香港
过去的支柱产业有现代轻型产业、运输贸易业、地产业和金融业,但
是在80年代初期现代轻型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后,90年代以来,贸
易和运输业的优势被中国东南沿海新建的大量港口和贸易人才与渠道
分流,金融业的优势被上海所分享,泡沫化的地产市场又成为经济增
长的包袱,香港经济实际上已由于缺乏主导产业而陷入困境。相比较
而言,香港目前的真正优势是健全的法制环境和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
业人才,所以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世界资本中心开始向中国
转移,这一进入中国的主渠道如果建在香港,则不难预言,香港将在
较短时间就可能变成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港币也会随之变成世界最
坚挺的货币,这对香港经济繁荣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把
外资入口放在香港,还需要作好其他相关政策准备。比如,允许更多
企业到香港上“H”股、红筹股的政策,国内的二板市场还要不要上
也值得研究了。 欧洲的金融业向以保守著称,但保守也有保守的好
处,就是泡沫小,丑闻少,所以一旦发生全球金融风暴,欧洲会先于
美国复苏,欧元也会相对于美元更坚挺。我们不应只看到欧洲经济和
欧元还弱于美国这些眼前的情况,而应在未来的引资政策、贸易政策
和外汇储备政策等方面,把欧洲因素放得更大。   自90年代以来
,日、港、韩、台加中国大陆的出口额增加了大约1万亿美元,其中
50%以上是这五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出口,说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整
合速度正在加快,“西太平洋经济区”已经呼之欲出。日、港、韩、
台过去长期以美欧市场为出口导向,90年代以来正在朝中国方向调整
,而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他们对美欧的出口将会受到沉重
打击,只有加速与中国经济的整合才会找到出路,因此全球金融风暴
会给“西太平洋经济区”的整合提供新动力。“西太平洋经济区”的
核心问题是中日关系,因为以日本的资金、技术加中国的市场和低成
本、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引导“西太平洋经济区”从经济贸易联盟
走向货币联盟,形成与美欧抗衡的能力,但目前中国经济与日本的整
合还存在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诸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生全球金
融风暴的条件下,日本经济会更加糟糕,并很难得到美欧的援手,因
为他们自己也自顾不暇,因此会推动日本主动消除各种障碍,加速与
中国经济的整合,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五、结 束语 

  发生1929~1933年全球性资本主义大危机后,欧美资本曾大量涌
入前苏联,当时所建立的大批钢铁厂、机械厂、拖拉机厂等,为前苏
联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前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
物质条件。今天,如果我们在可能发生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中把握好机
会,作好各种制度与政策储备,一旦出现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的
情况,就不会措手不及,就会使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提前10年到来
。   我必须承认,以上分析还是更多地基于经济学的分析,但是
既然国际资本已成为大国利益纷争的焦点,大国的政治、外交与军事
也必然以此为中心。从全球范围看,美国仍然是世界大趋势变化的主
导,就美国的霸权而言,制造业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新经济是有明
天,还没有今天,所以已谈不上什么产业霸权。美国所真正拥有的优
势,是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中心所培育出的全球金融与货币霸权
,还有就是冷战时代所培育起来的全球军事霸权,这两个霸权互为依
托,形成美国控制全球资本流动的能力。我们已经从欧元启动后美国
发动科索沃战争看到,美国是如何运用军事霸权来维护其货币霸权,
如果真的发生国际资本向欧洲大规模回流的情况,事关美国生死命脉
,美国人怎么可能会坐以待毙,而是会未雨绸缪,准备许多战略防御
措施,前面已经说过,所谓“邪恶轴心”论就是美国布下的一步棋,
所以,美、日、欧等大国间将围绕国际资本流动进行政治、外交与军
事方面的何种战略与战术博弈,在这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下国际资本的
最终流向如何,就远非上面纯经济学的分析可以概括。也许我们将会
看到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国际资本所进行的第一次战争,到那
时什么世界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向中国的转移,统统都会被打乱,
别忘了中国也是国际资本的流向地之一,也是美国需要防范的战略目
标,一旦出现国际资本向中国大规模转移的趋势,美国肯定会在朝鲜
半岛问题和台海问题上大做文章。所以,在山雨欲来的国际形势下,
中国更需要立足于不利的考虑,作好充分的战略防御准备。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