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公务员天地>>精典转载>>转载精华>>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一)

主题: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一)
发信人: stormyboy(往事随风)
整理人: stormyboy(2002-06-17 10:53:14), 站内信件

2001年中国投资与消费增长率都有提高,但经济增长率却随出口曲线
下降,说明外部需求在主导中国经济增长,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变
化,所以,要看清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势,就必须先看清世界经济走势
,特别是美国经济走势。 美国经济存在巨大的资产泡沫,世人对此
已有共识。去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未来前景如何,目前大体是三种
看法,即“V”型曲线、“U”型曲线和“L”型曲线。我的看法是美
国很可能走出“L”型曲线,而结论不是出自美国,而是出自日本。 
日本经济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长期萧条,而且越陷越深,
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典型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泡沫
经济破灭后导致银行体系瘫痪。首先,在过去10年中世界经济并未发
生大的萎缩,在美国经济带动下,反而是最好的10年;其次,从产业
面看,日本始终保持了出口优势,去年外汇储备已突破4000亿美元,
所以,日本的危机显然不是来自供给过剩;第三,在传统的资本主义
危机中,经济萧条也会导致银行系统紊乱,但经济萧条是因,银行危
机是果,而在90年代的日本却出现了因果倒置的情况,是由于银行系
统紊乱导致经济萧条,这些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了新特点。
认识这个特点需要展开更大的视角。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完
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到70年代,英、法、德、意
、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化,进入到这一时代,产业
资本开始具有从物质生产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70年代初,“布雷顿
森林”体系宣告瓦解,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不受物质生产增长约束的
时代,加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并成为世
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例如,1997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600万亿
美元,而其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1%。这说明,世界资
本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
或许可以叫做“虚拟资本主义,因为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所分析的自由
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列宁分析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
、基本运行规律以及爆发危机的形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不
从这个新视角看问题,许多事情就看不清,也看不远。 例如汇率的
决定问题。在传统经济中,本币是否坚挺,取决于产业增长好坏、是
否有贸易顺差及储备是否充足,但在日本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中人们
却看到这些东西统统不起作用,相反,美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制造业
处在长期萧条状态,国民消费40%依赖进口,经常项下的逆差超过印
度一年的GDP,美元却不断走强,所以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是资本项
下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决定汇率水平和一国的繁荣与衰退,这说明资
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虚拟经济为主体的
时代,帝国主义战争也有了新内容,即不再是为了争夺物质财富,而
是为了争夺金融与货币霸权。欧元统一就有这个意味,而美国发动科
索沃战争也是意在打压欧元的势头,维护美元的霸权。并且可以看出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国际资本的冲突正在升级。 日本
经济危机的新特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1985年,美国压迫日
元升值,日本产业资本由此从物质生产领域流向资本市场,导致泡沫
经济泛滥。在泡沫经济膨胀时代,企业以证券和地产作抵押从银行获
得现金,再到资本市场上炒作,这使企业资产价格的上升速度,高于
企业负债的速度,因此不论从企业还是银行看,资产负债状况都很健
康,但当泡沫经济膨胀到顶开始破灭,一切就都反转过来。由于资产
价格的下降速度,大大高于企业债务的清偿速度,就在银行内部形成
巨大坏账,但是企业破产后银行却不能破产,否则就是全体居民和国
家的破产,经济由此长期萧条,走出“L”型曲线。 美国目前的资产
泡沫比日本要大得多,以股市市值衡量是日本峰值时的四倍。2000年
4月,美国新经济的泡沫开始破掉,9月以后,以道指、纳指双双下跌
为标志,美国资本市场也膨胀到顶峰,随时有可能崩溃,美国目前防
止崩盘的主要作法是,在外资和个人离场后拼命向股市注入资金,支
持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以维持股市点位,但这是“饮鸩止渴”,会使今
后危机的爆发更严重,而不会改变这个结果。可以猜测,美国泡沫经
济的破灭会有三根导火索:一是“安然”风潮继续扩大,使投资人丧
失信心而大规模离场;二是由于欧洲经济更加健康,国际资本向欧洲
转移;三是日本经济危机深化,迫使日本抛售海外资产,而日本最主
要的海外资产是在美国。 因此,70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资产泡沫先
破于日本,后破于亚洲金融风暴,今天轮到了美国,美国金融风暴则
会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并使全球资产泡沫彻底破灭。如果是这样,不
论美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会走出“L”型曲线。 没有不合理的货
币制度,哪来如此庞大的全球资产泡沫?所以追根溯源,全球金融风
暴也是货币制度危机的产物,但用什么来代替现存的货币制度,不仅
探讨的文章极少,许多人还根本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外需
形势不好,中国经济增长也会受到损害,但不会出现负增长。在若干
年后,情况会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因为可能会出现世界金融中心
向中国转移的趋势。9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
转移的趋势,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只剩下中国一
个亮点,因此中国迟早会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但是为了避开全球
金融风暴,中国又不应开放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所以,要把
引资大门开在香港,把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推到香港上市。香港将会因
此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资本市场,港币也会成为最坚挺的货币,这对繁
荣香港经济,夯实“一国两制”政策基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美
国已经没有了产业霸权,但是还有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货币霸权实
际是产业霸权的替代品,因为只要有了货币霸权,美国人就可以依靠
别国的生产锦衣玉食。所以,美国人决不会轻易让出美元的霸权地位
,而是要用军事霸权来改变国际资本流向,以保卫美元的霸权。小布
什之所以提出所谓“邪恶轴心”论,就是在欧洲和中国人的家门口事
先布下两个点,打的是国际资本的可能流向,一旦美国资本市场不稳
就有可能动武,因此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必须洞察先机,作好必要的
准备。 

一、看清世界才能看清自己 

自1994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7年走低,2000年终于出现了转折,增
长率开始上扬,许多人因此松了一口气,更有乐观者认为,走出增长
低谷和通缩阴影的中国经济,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但是,先
是从去年3月到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陆续转入负增长,然后是从7月份开始,广义货币M2的
增速反超出M1的增速,显示出货币大规模退出交易过程和通货紧缩回
归的趋势。从工业生产看,去年一季度的增长率还高居11·2%,进
入二季度降到10%上下,进入三季度降到9%上下,进入四季度已降
到8%上下,其中11月份的增长率只有7·9%,创1998年以来月增长
率最低水平。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公报,2001年的GDP增长率只有7·
3%,不仅低于2000年的8%,也低于1998年的7·8%。   令人不
解的是,从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启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以来,2001年
可以说是内需增长最强劲的一年,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全年
高达12·1%,比2000年整高出近2个百分点,是1999年投资增长率的
2·4倍!从消费看,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长率全年为10·1%,也比
2000年高出0·4个百分点。两条国内需求曲线,一条显著上扬,一条
平缓上扬,当年只有出口增长率从上年的27·8%猛跌到6·8%,是
一条陡直下跌的曲线,但是目前出口只占到GDP的22~23%,净出口
更是只占到不足2%,那么为什么经济增长曲线不跟随占主导地位的
国内需求曲线上升,而是跟随出口曲线下降呢?   这就必须从我
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结构来看。大约从1995年到中国的“九五”计划
全期,从南部的深圳,到中部的上海,再到北京的中关村,短短5、6
年的时间里,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形成了巨大的电子产业带,电
子通信类产业1994年在工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还只有3%,但是1999
年就超过了轻纺、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部门,成为中国制造
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9%,其增长率大约是同期工业
增长率的3倍以上,其中,个人电脑和芯片等产业的增长,更是比同
期工业速度高出8~9倍。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等通讯方式的高速发
展,服务业中信息产业部门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根据有关资料计
算,2000年二、三产业合计,电子通讯类产业目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
重已达到六分之一,这一比重,甚至高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   
在1994年以后中国经济逐步走低的背景条件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却发
生了重大变化,但产生这一变化的动因,主要不在中国内部,而在中
国外部,在于1995年以来美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美、日、台
、韩等国家与地区的电子通信类产业,在这一时期向中国沿海地区的
大规模转移。这些国家和地区需要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优秀
的劳动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之
而来的是中国电子信息类产业的高度外向型发展。在贸易统计中,电
子信息类产品出口被统计在机电产品出口中,其中机械和运输工具类
约只占20%,其他是电子和电器类产品。1995~2000年,机电类产品
出口新增额占全部出口新增额的47·4%,而同期新增出口机电值占
同期机电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亦高达42·9%,也就是说,在过去6年
中,机电工业新增产出份额的40%以上都是面向出口的。由于机电工
业新增产值目前已超过全部工业的三分之一,而近年来新增GDP中来
自于工业的份额又几乎占到50%,因此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
增长率的直接贡献,当在年均1~1·5个百分点之间,如果考虑到机
电工业是产业链条最长的产业,则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对总体经济增长
就更加具有全局性影响。   正是因为中国近6年来的经济增长在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子信息类产业的外向型增长,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
衰退,特别是美国新经济的崩溃,使其对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吸纳力大
大减弱,就立即引起了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衰退,中国经济增长曲
线跟随出口曲线下滑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对
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从2000年的24·2%下滑到2001年1~10月的4·2
%,不仅低于同期6·1%出口总增长率,10月当月甚至出现了1%的
负增长。从最有代表性的电子信息类产品芯片出口看,近三年的出口
增长率高达32%,但从2001年初就转入负增长,10月份的下跌幅度甚
至超过了30%。   经历了2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早已从封闭走向
开放,已经深深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说“世界经济感冒,中国经
济打喷嚏”,已经没有任何玩笑的意思。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直接与间接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约已占到全部出口的40%,因
此美国经济不仅对世界经济,也对中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大家
都在预测2002年的经济形势,我看未言中国经济,先需看清世界经济
特别是美国经济今年的走势如何,然后才能说中国如何,因为至少今
、明两年内,中国经济增长曲线跟随出口曲线变化的规律不会被立刻
改变。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