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众议院—版友评论>>金庸>>江湖侠客>>韦小宝与阿Q

主题:韦小宝与阿Q
发信人: liyi_1016(缺月)
整理人: chgirl2001(2003-11-13 13:05:31), 站内信件
韦小宝是金庸笔下第一得意人,不但财源广进,官运亨通,还“艳福永享”,真是羡煞旁人。阿Q却是乱世的一介小民,从物质到精神都饱受戕害,处境十分悲惨,最后还不明不白的被“杀了头”。按理说,这两人绝不应该拉上什么关系。 

确实,二者的命运天差地远,然而从思想性格来看,他们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集大成者,处处碰壁却能依靠此法使自己“常处优胜”。韦小宝也有着同样的自乐心理。 

阿Q被别人打了,心里会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挨了赵太爷的嘴巴,也是“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然后想到打他的赵太爷平时那样的威风,现在居然成了他的儿子,便自己渐渐地得意起来,还唱起了《小孤孀上坟》。 

韦小宝也不遑多让,跟着茅十八上北京找鳌拜比武,结果被人在口中塞了布块,用黑布蒙了眼,放在轿中抬走,他一面吓得发抖,一面却想:“他妈的,老子好久没坐轿了,今日孝顺儿子服侍老子坐轿,真是乖儿子,乖孙子!” 

阿Q穷得一无所有,偏要向人家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了!你算什么东西!”看到赵太爷受人尊敬,除了有钱之外,还因为是文童的爹,他就不忿地想:“我的儿子会阔的多了!”明明长了癞疮疤,不但不许人说,还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你还不配……” 

韦小宝也是一样,在扬州和丽春院的老鸨吵架,往往会说:“老子过得几年发了财……抢光你的生意,教你喝西北风。”到御书房偷书,偷偷坐一下龙椅,心里怦怦乱跳,却想:“这椅子也不怎么舒服,做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听到有人进来,吓出一身冷汗,偏偏还要讨点便宜,看到鳌拜给康熙磕头,他也将身子移出,斜对鳌拜,心道:“什么满洲第一勇士,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向我韦小宝磕头?” 

阿Q打不过别人,只好承认自己是“虫豸”,但马上就“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于是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似的走了。因为除去自轻自贱不算,就是第一个了,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 

韦小宝处处油嘴滑舌,见风使舵,人称“古往今来第一小滑头”,他哈哈大笑,时时引以为荣。这与阿Q简直如出一辙。 

阿Q发现“革命”居然能使举人老爷害怕,未庄的村民也因此慌慌张张的,就感到无比的快意,他本来是反对造反的,也不禁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他革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洋钱、要女人、要把赵秀才家的宁式床搬到破庙里来,更重要的是要看未庄这伙平时欺侮他的“鸟男女”的好笑。 

韦小宝的最高理想也不过是开一家扬州最大的妓院,一雪当年为老鸨、龟奴欺负之耻,扬眉吐气一回。有次和康亲王、吴应熊吃饭,心里还直可惜“丽春院的老鸨、王八们见不到老子这般神气的模样”。当他荣归故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拔光禅智寺庙前的芍药。因为儿时曾在此处受辱,他就要把这座“臭庙”踏为平地,掘成粪坑。 

还有其他许多,真是不胜枚举。可见,二人实在是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血缘关系。就精神胜利法而言,韦小宝比之阿Q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为什么阿Q处处碰壁,韦小宝却无往而不利呢? 

精神胜利法在阿Q手中是唯一的法宝,他不幸,却也不争。韦小宝却不同,敌强我弱时,他用精神胜利法获得心理平衡,一旦形势转化,对己有利时,他就会抓住时机,积极进攻,所以他总是过得很快活,总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除此之外,韦小宝还有许多地方比阿Q高明。 

阿Q很主观、很保守。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就觉得城里人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加的是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也认为是错的,可笑!假洋鬼子剪了辫子,他觉得是“异端”,还“在肚子里暗暗地咒骂”,实在是迂腐之极。相对来说,韦小宝思想却很开放,临事善于变通。澄观和尚拘泥不化,苦思速成武功的法子不得,韦小宝随口指点他几句,就使得他“茅塞顿开”、“惊喜交集”。他还很注意观察,能及时改变策略,从武功到成语,都能活学活用。别说剪辫子了,遇上危险,他可以临时充当妓女、喇嘛,甚至还冒充过吴三桂的侄儿。 

阿Q喜听谀词,忌讳缺点。人家说一句“阿Q真能做”,他高兴的不得了。可当别人说他的缺点时,他就“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韦小宝却不同。别人拍他马屁,他表面上眉开眼笑,心里可不一定当真,“我不过是运气好,还道我有什么狗屁本事么?”他心里还有个道理:“凡是没本事的,只好靠拍马屁去升官发财;不肯拍马屁的,一定是有本事之人。”(还因此发掘了赵良栋,为他攻打王屋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身居高位,头脑还能如此清醒,实属难能可贵。 

阿Q欺软怕硬,“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和王胡对打,是因为他以为王胡年老可欺,败了就只好求饶似的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一般人他绝不敢动,对静修庵的小尼姑、老尼姑,他就尽情地调戏和侮辱,因为她们都比他弱。阿Q在未庄几乎是孤家寡人,未庄的闲人见到他非笑即打。韦小宝却从不干欺软怕硬的事,相反,还经常被“激起锄强扶弱之心”。在康亲王府,眼见神照等人欺人太甚,就亲自为平西王府的武士拾帽子,还因此结识了杨溢之。他为人极重义气,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他都一视同仁,宁死也不肯出卖朋友。因而他有着许多生死之交,这也使得他所到之处如有神助,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至于头脑灵活,口齿伶俐方面,就不用我再多说了,二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所以,虽然他们二者在许多地方非常相象,但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韦小宝都比阿Q高出许多,一句话,他更善于适应环境。因此,韦小宝处处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由一个小无赖青云直上,结局美满;而阿Q却只能像他说的“虫豸”那样,糊涂可怜,丢了性命不说,还要作为一个沉痛可笑的典型,长期供后人赏鉴。 





----
 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

[关闭][返回]